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德惟馨

鎖定
明德惟馨(拼音:míng dé wéi xī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周尚書·君陳》。 [2] 
明德惟馨(明德:美德;惟:是;馨:散發的香氣)指真正能夠發出香氣的是美德。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1] 
中文名
明德惟馨
拼    音
míng dé wéi xīn
出    處
《尚書·君陳》
注音字母
ㄇㄧㄥˊ ㄉㄜˊ ㄨㄟˊ ㄒㄧㄣ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

明德惟馨成語出處

西周《尚書·君陳》:“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明德惟馨”。 [2] 

明德惟馨成語故事

春秋初期,晉獻公為實現霸業,積極擴軍,拓展疆土。為了奪取崤函要地,決定南下攻打虢國,但虞國與虢國相鄰,為晉國攻打攻虢國的必經之地。晉獻公害怕兩國聯合抗晉,便採用大夫荀息的計策,實施各個擊破。 [3] 
於是晉獻公派大將裏克發兵討伐虢國,並先派荀息去向虞國借路。荀息説:“需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產的良馬作為禮物贈給虞公,帶着重禮去借路,虞國就一定會欣然答應。”晉獻公説:“你要這兩件東西都是宮中傳下來的寶貝。如果他們接受了我們的禮物而又不借給我們路,那可怎麼辦?”荀息説:“如果他們不借路給我們,就不會接受我們的禮物;如果他們接受我們的禮物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沒有什麼好擔憂的。”虞公在宮中接見了荀息,他看到寶玉和駿馬後,就一口答應了荀息的請求。 [3] 
具有遠見卓識的虞國大夫宮之奇,早就看清了晉國的野心。他力諫虞公,先駁斥了虞公對宗族關係迷信,接着又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應該實行德政,民不和則神不享。他説:“我聽説,鬼神不是隨便親近某人的,而是依從有德行的人。所以《周書》裏説:‘上天對於人沒有親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説:‘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説:‘人們拿來祭祀的東西都是相同的,但是隻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來,沒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靈也就不享用了。神靈所憑依的,就在於德行了。如果晉國消滅虞國,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獻給神靈,神靈難道會吐出來嗎?”可是虞公不聽,最終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場。 [4] 

明德惟馨成語寓意

中國自古就有“德者,福之基也”的説法,強調道德是人類幸福的基礎所在。在民間的門額或門匾上也多有題寫“厚德載福”“德門福慶”“德茂福盛”之類吉祥詞語,體現了民間百姓對德福關係的看法。古老的先民們都相信,不管是對於個人、家庭還是國家來説,道德都是幸福的基礎。以德治政是儒家所一直提倡的,也是儒家政德思想的核心內容。孔子説:“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如果從政者崇尚道德,在施政時能夠以道德作為依歸,那麼他就會像夜空中的北極星一樣安居中央,百姓則像其他星星心悦誠服地環繞着他運行。 [4] 

明德惟馨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明德惟馨”指真正能夠發出香氣的是美德。 [1]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1] 
  • 運用示例
東晉·葛洪《抱朴子·道意》:“明德惟馨,無憂者壽,嗇寶不天,多慘用老,自然之理,外物何為!” [2] 
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昭夏樂》:“五方來格,一人多祉。明德惟馨,於穆不已。” [2] 
參考資料
  • 1.    明德惟馨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16]
  • 2.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723
  • 3.    文心,李廣主編. 邯鄲成語典故 故事大全集[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8.06:407-409
  • 4.    孔慶國主編. 儒家經典成語故事啓示錄[M]. 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2018.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