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德之亂

鎖定
明德之亂,是日本明德二年(1391年)山名氏清和山名滿幸發動的反對室町幕府的一場動亂。結果以山名氏清的戰死和山名氏的衰落告終。
中文名
明德之亂
地    點
日本
發起人
山名氏清和山名滿幸
年    份
1391年
結    果
山名氏清的戰死和山名氏的衰落
發生時間
明德二年

明德之亂背景介紹

六分之一殿
山名氏新田氏的一族,山名時氏時跟隨足利尊氏一同起兵,南北朝爭亂時作為足利氏的屬下立下赫赫戰功。觀應之亂時跟隨足利尊氏之弟足利直義一同反叛至南朝,直義死後一度歸順幕府。後再次叛亂歸屬南朝,曾一度有攻向京都的勢頭,這之後又協同足利直義之子足利直冬轉戰山陰擴大勢力。後來在二代將軍足利義詮時以領國安堵為條件歸順幕府。任因幡、伯耆、丹波、丹後、美作五國守護。
山名氏封國圖 山名氏封國圖 [1]
時氏去世後山名氏勢力繼續擴大,繼承總領的長男山名師義得到丹後、伯耆守護;次男山名義理為紀伊守護;三男山名氏冬為因幡守護;四男山名氏清為丹波、山城、和泉守護;五男山名時義為美作、但馬、備後守護。後山名師義的三男山名滿幸又得到播磨守護職。當時全日本分66國,山名氏獨佔11國,被世人稱之為“六分之一殿”。
將軍權力的強化
室町幕府是在守護大名聯合的基礎上成立的,因此將軍的權力很脆弱。正平二十四年/應安二年(1369年)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上位,他謀求強化將軍權力。天授五年/康曆元年,康歷政變發生,管領細川賴之垮台,斯波義將就任管領。而足利義滿通過細川氏與斯波氏的對立而掌握了權力,通過增強直轄軍和奉公眾,義滿成功強化了將軍的實力。
不僅如此,義滿還通過削弱勢力過大的守護大名來集中權力。元中四年/嘉慶元年(1387年),幕府創業功臣,美濃、尾張、伊勢守護土岐賴康去世,其侄子兼養子土岐康行繼位。義滿藉機挑動土岐氏內亂。於康應元年/元中六年(1389年)下達了對土岐康行謀反的追討令。被逼上梁山的土岐康行在美濃池田戰敗,喪失了權勢。康行的領國全被沒收。總領移至康行叔父土岐賴忠,封得美濃守護,尾張則封給了康行之弟土岐滿貞,土岐氏被嚴重削弱。而義滿的下一個目標,就鎖定在了“六分之一殿”山名氏身上。
山名氏的內訌
山名師義於天授二年/永和二年(1376年)去世,由於繼承者尚幼,就將總領傳給了末弟山名時義。而對於此事,山名氏清和山名滿幸表現出了不滿。康應元年/元中六年,山名時義去世,把總領和但馬、備後守護之位傳給了兒子山名時熙,伯耆傳給了養子山名氏之。然而,此時作為病弱的山名義幸(山名師義長男)的代官出仕於幕府的山名滿幸感到自己被無視,心中的不滿漸漸加深。
明德元年/元中七年(1390年)三月,足利義滿以山名時義生前對將軍不遜,山名時熙、氏之兄弟對將軍不敬為藉口,向山名氏清和山名滿幸下達了對時熙、氏之兄弟的追討令。時熙、氏之兄弟被迫舉兵,山名氏清攻擊時熙本據地但馬,山名滿幸攻擊氏之本據地伯耆。第二年,時熙、氏之兄弟戰敗。戰後論功,氏清得到了但馬、山城,滿幸得到了伯耆。備後則由滿幸之兄山名義熙繼承(同年被細川賴之替下)。

明德之亂與山名氏對決

明德之亂義滿的挑撥

山名氏分裂後,雖然時熙、氏之被追放,但氏清、滿幸的實力卻極度膨脹。但是,足利義滿通過巧妙的手法,成功的挑起了戰爭。
元中八年/明德二年(1391年),逃亡中的時熙、氏之兄弟潛伏到京都清水寺求見足利義滿,請求赦免。很快,義滿想赦免其罪行,並恢復其領地的消息四處傳開。這使得山名氏清極度不安,同年十月以生病為藉口拒不出席義滿在宇治舉行的紅葉賞。此年三月,義滿罷免斯波義將管領之職,由細川賴之養子細川賴元繼任,蟄伏於四國的細川賴之被赦免上洛。這一切據推測是足利義滿想打倒參加康歷政變和土岐康行之亂而勢力膨脹的斯波派的做法。
同年十一月,山名滿幸強奪後圓融天皇的御料地出雲國仙洞領橫田莊。足利義滿以此為藉口下達御教書,剝奪滿幸出雲守護職,命其來京都謝罪。憤怒的滿幸來到了岳父氏清的領國和泉堺港,向其説道:“最近將軍殿下的做法,是要滅我山名氏啊!(昨今の將軍のやり方は、山名氏を滅ぼすつもりである)”。最終,山名氏清在堺港起兵,決定一舉攻上京都,山名滿幸則返回領國丹波起兵呼應岳父。並且,山名氏清成功説得兄長紀伊守護山名義理舉兵。為了獲得大義名分,氏清投向南朝,獲得錦御旗。
12月19日,幕府在丹後和河內的代官向幕府報告了山名氏清和山名滿幸起兵的消息,但幕府重臣半信半疑。直到氏清的侄子山名氏家(因幡守護,山名氏冬之子)與氏清合流,京都發生騷動後,才明確山名氏謀反的消息。
12月25日,足利義滿召集眾臣召開軍事會議,重臣間發出了與山名氏和解的聲音。然而挑撥氏清和滿幸舉兵的義滿早已有了必勝的把握,“本家的命運和山名氏的命運就在此戰,看上天眷顧哪邊吧。(當家の運と山名家の運とを天の照覧に任すべし)”,義滿斥退了和解論者,決定開戰。

明德之亂內野合戰

次日,幕府軍進至舊平安京的大內裏內野處迎擊山名軍,義滿親率御馬回五千騎坐鎮堀川后的一色邸處。
山名軍將決戰之日定在了12月27日,山名氏清率3000騎從堺港,山名滿幸率2000騎從丹波出發,相繼向京都進軍。由丹波進軍的滿幸於26日到達內野三里之外的山峯佈陣。但是,山名氏清軍受到了河內守護代遊佐國長的阻擊,於29日才到達澱川,並且部隊中不斷出現向幕府投降的逃兵,士氣極其低落。
12月29日,遲到的氏清軍由澱川的中島兵分三路向京都進軍,滿幸也兵分三路向京都進擊,由於在黑夜中進軍,各部聯繫極其混亂。
30日晨,山名軍將領山名義數、小林上野介所率的七百騎攻擊二條大宮,與大內義弘以下的三百騎展開激戰。大內軍先下馬射箭襲擾山名軍,被激怒的山名軍發動莽撞突擊,被四面埋伏的大內軍以混戰戰術擊潰,小林上野介被斬殺,山名義數亦戰死亂軍之中,幕府軍旗開得勝,大內義弘受義滿太刀賞賜。
接着,山名滿幸的主力兩千騎也傻乎乎地投入到了內野的戰場中,與田山等人激戰,被死死拖住。關鍵時刻,足利義滿將手下五千“御馬回”投入戰場,滿幸軍全線潰敗,其人逃往丹波。
山名氏清率殘餘的兩千人馬,兵分兩路發動了最後攻勢,大內和赤松軍抵擋不住,節節敗退,前往援助的山名時熙五十騎郎黨,被氏清殺得只剩八騎。傳令兵接二連三向義滿告急,義滿認為決定性出擊的時刻已到,便命預備隊斯波軍和一色軍投入戰場,本人也親自打着將軍旗號,出馬迎敵。幕府士眾見將軍親臨,高呼萬歲,山名軍則抱頭鼠竄——氏清迴天乏力,企圖逃亡,結果被一色詮笵團團包圍,力戰被殺。
內野之戰詳細圖 內野之戰詳細圖
內野之戰,幕府方戰沒將士二百六十,擊殺山名叛軍八百七十九名,一日取得完勝。

明德之亂戰後

明德三年/正中二年(1392年)正月,足利義滿論功行賞。畠山基國受封山城,細川賴元受封丹波,一色滿笵受封丹後,赤松義則受封美作,大內義弘受封和泉、紀伊,山名時熙受封但馬,山名氏家受封因幡(戰後降伏,被足利義滿赦免罪行),山名氏之受封伯耆,京極高詮受封出雲、隱岐。原先佔據山陰十一國的龐然大物山名,此時淪落到了只保留三國的境地。此後足利義滿大幅加強直轄軍“馬回”(奉公眾)的實力,向世人昭示了將軍絕對的權威。
同年二月,山名義理受到大內義弘的攻擊而沒落。應永二年(1395年),在九州筑紫剃髮出家的山名滿幸被捕,送往京都斬首。
明德三年(1392年),明德和議達成,南朝後龜山天皇向北朝投降,南北朝最終統一。
應永六年(1399年),足利義滿挑撥大內義弘造反,將其剿滅(應永之亂),最終鞏固了將軍的絕對權力。

明德之亂記載

本次戰亂被詳細的記載在了《明德記》裏,本書是與《太平記》同一流派的軍記物語作品。著者不詳,全三卷,以幕府方的視點寫成。
參考資料
  • 1.    日文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