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尼蘇達多相個性調查表

鎖定
明尼蘇達多相個性調查表,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教授S.哈撒韋和神經精神病教授J.C.麥金利共同制訂的一種自我報告形式的個性調查工具。簡稱MMPI。 [1] 
中文名
明尼蘇達多相個性調查表
所屬學科
醫學

目錄

明尼蘇達多相個性調查表歷史

1939年,哈撒韋和麥金利試圖利用經驗法制定一套能夠協助精神病醫生進行客觀診斷的工具。他們參考了多種個性量表、臨牀報告、病歷、醫生談話的筆記及患者的日記,從中選出1000個有關的項目,在正常人與患者中反覆試用,不斷篩選,從中確定了504個項目構成此表,並於1943年作為一項心理測驗方法正式出版。
1946~1951年,該調查表的制定者又將項目增為550個,加上重複的16個項目共566個,成為MMPI最初的分組式。
1966年,他們又將此表題目順序重新排列,把常用量表的項目集中於前399項,使之既便於計分,又不影響其可靠性。這種經過改編的調查表稱為R式表。使用此表測查的方式有卡片式和手冊式兩種。手冊式較為簡便,使用較多。它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每一項目在答卷上作出“是”、“否”或“不能肯定”的回答,再按被試的回答分別在14個量表(前4個是效度量表、後10個是臨牀量表)上得出不同的分數,最後形成被試個人特有的剖析圖。根據該調查表制定者最初的設想,臨牀量表的劃分是為了能在各種患者身上得到相應的高分。然而,在實踐中這個目的未能完全達到,這是由於臨牀上已確診的病人在幾個量表上所顯示的分數往往有所提高。因此,後來又有人提出用兩點編碼來研究兩個量表分數提高時的行為與診斷的關係。儘管如此,近年來此調查表仍在廣泛使用。已譯成多種文字。它不僅用於精神病診斷,對其他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也有作用。很多心理學家還以此表測量正常人的某些個性特點。
從1979年起,中國心理學家及精神病醫生也開始對此表進行了研究與試用。

明尼蘇達多相個性調查表參考書目

J.N.ButcherandP.Panchcri,AHandbookofCrossNationalMMPIResearch,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Minneapolis,1976.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