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

鎖定
《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是趙軼峯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08年2月。
該書系統考察了明代國家宗教管理理念和宗教政策、宗教活動及其內容、宗教管理機構、寺院經濟對國家財政的影響以及秘密宗教等問題,梳理了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與政策的整體面貌及其演變。該書認為,明代國家宗教制度與政策的基本着眼點在於堅持政治世俗化,承認宗教多元化,保持社會秩序與邊疆穩定;明代宗教管理制度少變化而政策多變化,宗教政策的變化伴隨儒家士大夫羣體與皇室貴族的尖鋭衝突;明代民間宗教信仰基本自由,宗教生活的多元性反映社會一定程度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3]  [5] 
作品名稱
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
作    者
趙軼峯
首版時間
2008年2月
字    數
377千字
類    別
歷史學著作

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內容簡介

該書介紹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和政策的歷史和社會背景,對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基本思想、觀念做概括的説明,對明代國家宗教管理機構建制及其活動進行大致的敍述;討論明朝對於各主要宗教的政策,分析宗教制度與政策變化的來自上層社會的原因;討論宗教政策與社會調節和控制各方面的問題;研究寺院經濟與國家財政的關係,及其社會經濟角色;討論宗教政策中的僧、道、尼、女冠、喇嘛等以宗教為謀生職業手段的人士社會行為問題等等。 [4] 

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作品目錄

第一章 明代國家、宗教、社會的一般狀況
第二章 明代國家宗教管理的基本觀念
第三章 國家宗教活動的基本內容和宗教管理機構設置
第四章 諸教政策分説一:漢地佛教
第五章 諸教政策分説二:藏傳佛教
第六章 諸教政策分説三:道教
第七章 諸教政策分説四:伊斯蘭教、天主教
第八章 薩滿教、民間宗教性習俗政策
第九章 皇室及太監宗教活動的影響
第十章 度牒制度及僧道人口控制問題
第十一章 寺院經濟及其與國家、社會的關係
第十二章 職業宗教人士社會行為與國家的關係
第十三章 與宗教相關的社會動盪和秘密社會問題
第十四章 宗教政策與女性 [5] 

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明代國家宗教制度與政策的總出發點是社會控制和邊疆與對外政策,而維繫儒教在國家意識形態中的主導地位也在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不過,雖然明朝文獻中有大量將儒教與其他宗教並列或者對比的言論,但是儒教雖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宗教色彩但卻並非真正的宗教,與其他宗教的關係本質上是占主導地位的中國傳統世俗政治社會哲學與各種宗教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也代表着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國家對社會實現一定程度的控制在已知的各種時代和社會體系中都是必要的,但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意義,其合理性的程度也不同。依據中國的歷史傳統和明代的社會實際,明朝政府的管理制度與政策在主流上説還是適度的。雖然明代國家仍是專制主義的,但是這並不等於其所有制度與政策都只具有專制的性質,而宗教政策的實踐實際顯示出巨大的彈性。同時,明代國家宗教制度與政策的實行與明朝國家體系的效力是一對函數。明中期以後,明朝宗教政策基本遵依成法,只在直接涉及社會穩定的問題上執行強硬方針,對一般社會宗教活動、行為、信仰都基本放任自流。這樣,明代社會的成員在宗教信仰方面其實有相當的自由度,惟不能觸犯國家政治控制。宗教生活中的自由反映了明代中國社會存在的自組織機制。明中葉以後,儒家思想在學術領域頗為活躍,但是儒家思想對社會下層的影響與來自社會下層的對知識分子、士大夫階層、貴族文化的影響同樣引人注目,宗教活動的普遍化實際反映了下層文化習俗對上層的影響。宗教的多元性一定意義上反映着社會的開放性。從這個角度看,説明代中國是封閉的是不合適的,過於簡單的。明代的中國人,從士大夫到民眾,對天主教的態度主要反映出文化的包容性和有限的開放性。明代中國政府的宗教政策與西歐天主教、東歐東正教、中東伊斯蘭教時代國家的宗教政策相比都更寬容。此外,明代是一個社會轉變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宗教問題與社會文化、社會組織、社會形態變動的各個方面都有密切的關係,明代國家對這種深層的變化並沒有明確的認識。 [4] 

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該書入選第三批《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並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1]  [3] 

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
2008年2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004-6606-2 [5] 

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作者簡介

趙軼峯,內蒙古開魯縣人,1953年出生。東北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加拿大埃爾伯塔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東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明清史、史學理論、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兼及美國政治文化、世界文明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