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昌都戰役

(1950年解放昌都的戰役)

鎖定
昌都戰役是1950年10月6日至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為解放西藏在昌都進行的戰役。
昌都是西藏的門户,也是藏東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1950年3月,為了排除進藏障礙,打通和平解放西藏的道路,西南局於1950年8月20日致電毛主席,提出了以第18軍遂行昌都戰役的實施計劃。西南軍區於8月26日下達《昌都戰役的基本命令》,決定發起昌都戰役,“殲滅藏敵主力於昌都及其以西之恩達、類烏齊地區,佔領昌都”,為來年進軍拉薩,解放西藏打下堅實的基礎。10月6日至24日進行了昌都戰役。10月24日,歷時18天的昌都戰役結束。昌都戰役後,西藏愛國力量得到發展,反動勢力受到抑制。 [3] 
此次戰役在昌都城關鎮消滅了藏軍主力,降低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士氣,從而迫使西藏地方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西藏的主權。 [1]  昌都戰役的勝利,打開了進軍西藏的門户,擴大了黨和解放軍的政治影響,加強了漢藏的民族團結,粉碎了中外反動勢力阻止解放軍進藏的圖謀,有力地促進了西藏統治集團內部的分化,為和平解放西藏和繼續進軍奠定了基礎。
名    稱
昌都戰役
發生時間
1950年10月6日 至 10月24日
地    點
西藏昌都
參戰方
解放軍,藏軍
結    果
解放軍獲勝
參戰方兵力
解放軍 40,000人
參戰方兵力
藏軍 8,500人
傷亡情況
解放軍 傷亡114人
藏軍 殲滅5700餘人
主要指揮官
張國華
阿沛·阿旺晉美
外文名
Changdu Campaign

昌都戰役戰役背景

昌都戰役國內形勢

1949年春,隨着國民黨軍事力量的失敗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就連遠在拉薩西藏上層統治者都很清楚,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勝利指日可待。中國共產黨勝利的消息傳到拉薩,西藏統治者們產生了嚴重的悲觀,據《桑頗訪問記》記載:“在拉薩,人們開始考慮逃亡印度,他們把貴重物品轉移到印度或藏在寺廟中,寺廟開始購買印度的盧比。”“我記得,自己家中就裝滿了一袋盧比,並放在桌子上,一旦發生意外就可以隨時逃走……” [2] 
而對於中央人民政府而言,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是一件不容商量的事情。1949年10月1日,北京舉行了開國大典班禪額爾德尼毛澤東朱德發出賀電,表達了敬意。 [2] 
1949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決定,鄧小平劉伯承賀龍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書記,賀龍任西南軍區司令員。11月23日,毛澤東提出“解放西藏宜早不宜遲”的戰略構想。 [5]  毛澤東和朱德回電班禪額爾德尼,表示“西藏是願意成為統一的富強的各民族平等合作的新中國大家庭的一份子”的,而“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必能滿足西藏人民的這個願望。” [2]  儘管在紅軍長征過藏族聚居區時,賀龍曾率軍順利通過藏族聚居區,但對那裏的瞭解非常有限。而這次是要指揮千軍萬馬進西藏,並儘可能地實現中共中央和平解放西藏的戰略部署,要擔此重任,前提就是對西藏和藏族有深刻的瞭解。接到黨中央解放大西南和經營西藏的指示後,賀龍開始主動拜訪藏學專家,為進軍西藏問計尋策。 [5] 
1950年1月23日,賀龍邀王維舟廖志高等與曾任國民政府西康省主席的劉文輝進行了一次長談,中心議題就是康藏問題。為了進一步使黨中央、中共西南局、西南軍區對西藏及四川藏區各方面情況有一個深入的瞭解,賀龍親自安排籌組了西藏問題研究室。 [5] 

昌都戰役西藏立場

1949年11月2日,西藏“外交局”發了一封異想天開的信給毛澤東,表達了西藏方面的立場:
“共產黨總統帥毛澤東閣下:西藏是觀世音菩薩教化之地,已成為宗教興旺發達的美好地方,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一直享有着獨立自主的權利,從未喪權於外國。由於與中國的青海新疆兩省接壤,請您不要讓共產黨的軍隊越過邊境,侵入西藏的領土。您若能向手下官員下達此項命令並認真執行,我們才能放心。西藏的一些領土,近年被中國佔據,希望在您結束中國的內戰後,能夠通過和平談判的途徑解決。”
與此同時,西藏“當局”希望英美協助西藏,並派出“使團”。對此,1950年1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就西藏問題發表談話,表示西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指責西藏當局的“外交活動”是叛國。由於雙方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完全不同,軍事衝突無法避免。
南京國民政府覆滅後,印度的尼赫魯政府已經預感到解放軍進藏將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於是他們決定向西藏當局提供軍事支持。1949年6月,印度向噶廈政府交付了一大批武器裝備,包括布倫式輕機槍144挺,斯坦機槍168挺和1260支步槍和大量子彈,藏軍隨即開始招募新的部隊,擴充軍力,藏軍從14個代本(相當於團)擴充到17個代本,希望阻擋解放軍的前進步伐。這些新式武器使得西藏當局有了和中央人民政府對抗的底氣。
與此同時,西藏發生了“驅漢事件”。1949年7月11日、17日、20日,藏軍分三批將國民政府駐藏辦事處全體人員和其他國民政府人員及家屬及一些漢族商人共130多人押解到印度邊境,迫使他們返回內地,並對外宣稱,這是為了防止共產黨人。這一事件表明了西藏當局企圖獨立的野心。
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表示:“人民解放軍當年的任務之一就是解放西藏。”同時,傳到昌都的情報説,人民解放軍已經進抵漢人控制的康區與西藏控制的康區的交界處——金沙江西岸。5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號召西藏政府和人民接受西藏和平解放的方案,並強調:“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西藏“當局”既不能阻止人民解放軍進藏,也不可能指望從英國美國那裏得到外援。在這種情況下,西藏當局被迫派出代表去北京進行和談,這樣會避免西藏人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昌都戰役戰役部署

昌都戰役物資準備

1950年3月7日,第十八軍軍長張國華在進軍西藏的誓師大會上 1950年3月7日,第十八軍軍長張國華在進軍西藏的誓師大會上
昌都戰役是解放西藏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戰,黨中央毛主席和西南局西南軍區都極為重視。當時從中央到十八軍主要擔心的是糧食問題。1950年2月26日,西南局、西南軍區關於要求推遲進軍時間,在向中央軍委的報告中提出,“十八兵團進駐雅安之兩個團,因蓉雅(成都至雅安)交通受阻,食糧尚感不足,而入藏部隊(指十八軍)所需之大批食糧(這是該軍最擔心的問題,據張國華同志面談,只要糧食有保障,其他任何困難都有信心克服)則更無法趕籌。”在6月26日關於推遲昌都戰役給軍委的報告也是根據“絕難提前搶運最低數量之糧食”而提出的。毛澤東8月23日同意西南軍區關於昌都戰役實施計劃給西南局、西北局的電報中特別詢問:“你們一萬六千人(指五十二師和軍直三個加強營、一個輜重團等部人數)由甘孜向昌都進軍,糧食全靠部隊攜帶及犛牛載運……甘孜是否已有這樣多的糧食,部隊及犛牛是否有這樣大的運輸力。”8月26日,康藏公路通車甘孜,支援司令部準備的物資已開始由汽車運抵甘孜。

昌都戰役政治交涉

甘孜白利寺的格達活佛被中央人民政府視作和平的希望。當時,格達活佛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前往昌都遊説,進而準備前往拉薩説服西藏政府同意和平解放西藏。
格達活佛早在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過甘孜時,就與中國共產黨進行過接觸。到了1949年,中國共產黨勝利在望時,格達活佛便派出4名使者繞道甘肅青海前往北京去拜見朱德。朱德對格達的使者給予了熱情接待,並讓他們回去時捎信告訴格達活佛:人民解放軍很快就要到甘肅了,西藏解放指日可待。
1950年7月24日,格達活佛到達昌都會見了總管拉魯,他勸説拉魯,“中國共產黨反正都要解放西藏,因此寧願採取和平的方式而不應訴諸武力。如果拉薩政府企圖與共產黨抗爭,那不但會造成生靈塗炭,而且還會導致佛教和寺院的毀滅。”他帶來了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的三點和平建議:1.西藏必須承認其為中國的一部分。2.西藏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的邊境地區必須部署人民解放軍。3.西藏必須斷絕同帝國主義國家的一切聯繫。格達對拉魯説,如果西藏接受這些和平建議,解放軍就沒有必要進軍西藏,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就能得以維持。拉魯把這些和平建議提交給了拉薩當局,拉薩方面回覆説“可以考慮這些建議”。

昌都戰役西藏政局

1950年8月22日,格達活佛突然去世。多數人認為他是被毒死的,也有人説格達活佛是被當時駐昌都的英國無線電報務員福特殺害的。無論如何,格達活佛的死阻斷了雙方的談判,也堅定了中央軍委發動昌都戰役的決心。正當這個戰和難決的關鍵時刻,拉薩當局委派阿沛為昌都總管,接替拉魯。阿沛的態度在他前往昌都途中對所遇到的官員發表的言論中有所反映。據功德林喇章的一位官員回憶,阿沛曾對他説,“他確信設法進行談判、達成和平的解決辦法要比武力對抗好得多”。
阿沛·阿旺晉美 阿沛·阿旺晉美
新任的昌都總管阿沛與拉魯的主張大相徑庭,拉魯傾向於進行武力抵抗,不管有沒有成功的可能都要誓死抗爭。阿沛則傾向於妥協,他認為沒有必要激怒解放軍,拆除拉魯修築在山頂上的防禦工事。不久,又停止招募更多的康巴民兵。據拉魯回憶,阿沛剛到昌都不久就提出,他認為昌都這個地方太小,沒有必要由兩名噶倫共同駐守管理,他建議拉魯離開昌都到玉樹南部瓊布色達去開闢一個新的作戰根據地,而他則留駐昌都。面對解放軍大兵壓境,阿沛判斷失誤,導致了昌都戰役完全按照解放軍的設想進行。
在防禦上阿沛沒有建立一支常備的後備軍。藏軍全體官兵除了幾百人留守昌都之外,其餘軍隊都被分散佈防於邊境沿線;人民解放軍隨時都可能突破藏軍的防線,而邊防軍後面並沒有設置第二道防線。1950年7月,藏軍設在鄧柯的電台被搗毀之後,在拉魯的一再請求下,阿沛從拉薩帶來了兩部手提式無線電收發報機,可是他決定不在金沙江沿岸邊境地區設置這兩部電台。於是拉魯帶了一部到洛隆宗,另一部則留在昌都閒置着。在解放軍發動昌都戰役之前,福特試圖説服阿沛將那部閒置未用的電台送到戰略要地類烏齊去,以便能夠及時迅速地收到有關拉貢昂達撤退路線的情報,但遭到了阿沛的拒絕。隨着9月底的到來,許多人都推測冬季的臨近意味着解放軍可能不會發動進攻,從而使藏軍逐漸放鬆了警惕。
十八軍制定的昌都戰役方案也於9月22日被西南軍區批准,但張國華仍不下達具體執行的命令,因他在考慮如何攜帶和向昌都運輸糧食。直至他與其他幾位領導同志在甘孜訪問土司頭人並取得他們出動大批犛牛投入運輸的承諾後才下命令。這些,足以證明各級領導對糧食的重視和糧食對作戰的關係,以及後勤工作包括藏胞支援的重要性。
與西藏方面的舉棋不定、臨陣換將、佈置失當相比,人民解放軍則佈置十分周密。9月13日,18軍黨委發出昌都戰役政治命令,要求部隊恪守政策紀律,團結藏族人民,發揚吃大苦耐大勞精神,嚴格節約糧食,保證“戰役在軍事上政治上的全勝”,“為西藏人民立下第一功”。

昌都戰役戰役起因

1950年7月,雙方在昌都東北部約160公里處的一個村落鄧柯發生了第一次軍事接觸。鄧柯地處甘孜至玉樹的交通要道旁,昌都總管拉魯·次旺多吉在該地區設置了一座無線電台。解放軍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搗毀了這座電台。據逃回昌都的話務員描述:“我在無線電收發站內向窗外觀看……他們已到了這裏,有好幾百人,他們一齊湧進電台的院子裏。我告訴了在電台旁的索朗平措,可是他仍然繼續發報,因而遭逮捕。他們已經在途中抓住了索朗多吉,我躲藏在一個食品櫃裏,他們始終沒有打開看過。當晚我就爬出來逃走了。”拉魯得到消息後並沒有表現出驚慌,他念經祈禱了一會兒之後,便命令駐紮在昌都東北部大約5天路程的玉樹邊境附近的穆恰代本馬上帶領他的軍隊返回昌都。其部隊紀律非常嚴明,着重儀表,是藏軍中的一支精鋭部隊。
拉魯希望調集一支精鋭部隊,向玉樹的解放軍發起反擊,解救報務員,奪回電台,並且對解放軍備戰給予沉重打擊。他認為解放軍初來乍到,對康區的百姓不瞭解,又不熟悉地形,這是發動突然襲擊最佳時機。然而,事情並沒有按照拉魯的計劃發展。鄧柯地區的康巴人欺騙了穆恰代本,沒有把解放軍的確切方位告訴他,使他的部隊中瞭解放軍的埋伏傷亡慘重。
在與西藏當局和平談判毫無進展時,為了排除阻力,以戰求和,儘早儘快的把帝國主義侵略勢力驅逐出西藏,維護祖國統一,解放西藏人民,人民解放軍被迫舉行昌都戰役。

昌都戰役戰役經過

昌都戰役進軍規劃

1950年9月上旬,西藏工委為貫徹中央“當年解放昌都,次年進軍拉薩”的指示,在甘孜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研究昌都戰役的指導思想。張國華在會上説,中央為了爭取和平解放西藏,對西藏“當局”已做到仁至義盡,但是他們執迷不悟,堵塞了和談渠道,關閉了談判大門。最近,中央又通過外交渠道告訴西藏滯留印度的代表團説人民解放軍要向西藏前進了,西藏代表團如有和談誠意,應該於9月上旬到達北京,但仍得不到響應。因此,人民解放軍不得不準備以軍事手段進駐昌都。而後,再做和平解放西藏的努力。
面對藏軍大規模、全方位的兵力配置,張國華、譚冠三等人反覆研究分析戰鬥打響後藏軍的作戰路徑,判斷藏軍退路一是經恩達、類烏齊西退至拉薩;二是經邦達八宿再西向拉薩或沿河谷南下退往察隅地區。為打破藏軍南北兩線兵力部署,實現戰役目的,第18軍大膽提出千里迂迴,切斷藏軍後路,分割包圍殲滅的作戰構想。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從青海、雲南等方向調兵,配合和支援第18軍作戰。 [3] 
根據黨中央指示,西南軍區於1950年9月22日批准第18軍制定的昌都戰役方案,確定殲滅藏軍主力於昌都及以西之恩達、類烏齊地區,佔領昌都,為解放西藏奠定基礎。一場以打促和的戰役拉開帷幕。 [3] 

昌都戰役蹄形包圍

根據西南軍區指示,張國華帶領副政委王其梅、參謀長李覺和第52師師長吳忠等人進一步細化作戰方案。張國華在指揮所的地圖前排兵佈陣:決心採取正面攻擊和側翼迂迴相結合的戰法,實行多路攻擊,聚殲藏軍於昌都及其以西地區。主力佈置於北線,這是藏軍防守的主要方向。北線部隊分為左右中三路,統一由第52師指揮。右路由陰法唐等率第154團、青海騎兵支隊、第52師騎兵偵察連、炮兵連組成,擔負戰役迂迴任務;中路由師長吳忠、副師長陳子植及政治部主任周家鼎率師直、第155團、第156團、軍炮兵營組成,擔任戰役主攻任務;左路由軍直屬政治部主任王達選和軍偵察營營長蘇桐卿率偵察營、工兵營及第54師的炮兵連組成。 [3] 
南線部隊兵分兩路,統由第53師指揮。以第53師第157團、炮兵連、工兵連,由巴塘渡江,圍殲寧靜藏軍,主力出邦達、八宿,切斷昌都藏軍退路;以第14軍第126團(欠3營)及第125團第3營,由滇康邊界的貢山、德欽出動,殲滅鹽井、門工、杜梁的藏軍,而後向西北佯動,配合北線作戰。
10月初,參戰部隊完成戰役展開。直接參戰的6個團又3個營和各種後勤保障分隊,共約2萬人,各種火炮57門,部署在北起青海玉樹,經西康境內鄧柯、德格、巴安,南至雲南德欽,沿金沙江700公里的寬大正面上,對昌都地區藏軍形成了蹄形包圍。10月6日,戰役正式發起。 [3] 

昌都戰役南北攻勢

張國華指揮作戰 張國華指揮作戰
北線方面。北線部隊右路第52師第154團於6日首先出擊,由鄧柯渡金沙江,迂迴玉樹、巴塘,與騎兵支隊會合後,以每天60至80公里的強行軍速度迅速隱蔽南下類烏齊,殲藏軍第7團60餘人,切斷藏軍西逃通路後隨即轉入防止丁青藏軍東援的任務;另以騎兵支隊一部直插昌都以南,阻其南竄。中路的第52師主力渡江後,依次作斜梯形展開,第155團向生達、昌都攻擊前進,在牙夏松多殲藏軍10餘人;第156團與軍炮兵營沿玉曲卡、都蘭多一線直搗昌都。第52師決心以第155團、第156團協同殲滅位於生達藏軍第3團牟霞等部。16日,第156團在小烏拉追上牟霞部後尾。經生達、小烏拉兩次戰鬥後,第52師主力繼續急進直插昌都。左路的部隊於7日由德格西渡江,遭藏軍頑抗。突擊排1艘牛皮船被藏軍擊沉,後續部隊渡江受阻,延至8日凌晨強渡成功,攻佔崗拖。接着,偵察營、工兵營兼程追擊,並以一部迂迴昌都以南,殲滅可能南退的藏軍。16日,在覺雍以西攔擊藏軍第10團和藏軍第3團,殲滅同普、江達藏軍,有力配合了中路主力的行動。 [3] 
南線方面。南線部隊第53師一部和第14軍1個團於10月5日對門工藏軍發起攻擊。但因正面部隊動作過早,未等迂迴部隊趕到預定地點即發起戰鬥,僅俘數人,其餘藏軍逃竄。第53師第157團主力於7日、8日在巴塘以北渡江後,以左右兩翼實施平行追擊迂迴,鉗擊寧靜藏軍,直取芒康。11日,將門工北逃的藏軍400餘人追殲於杜梁地區。12日,又兵分兩路鉗擊鹽井藏軍,殲其100餘人。藏軍第9代本格桑旺堆主動與人民解放軍接洽和解後宣佈起義。第157團進入芒康後,於21日趕抵邦達,截斷昌都藏軍西南方向之退路。張國華在指揮所密切關注着戰況,就怕千里迂迴的“口袋”扎不緊。當聽説邦達和八宿已收口,他興奮地拍手説“包住了就好辦了”。 [3] 

昌都戰役勢如破竹

面對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藏軍外圍各防區迅速潰敗。17日晚,已接替拉魯擔任昌都噶倫的阿沛再次召集全體官員商討對策,並提出停止武力對抗,與解放軍商談和平解決的主張,但絕大多數人主張棄城回拉薩。18日拂曉,阿沛率部分官員、隨從和2000餘名藏兵向恩達後撤。途經朗木拉山時,阿沛聽説解放軍不計其數。他對隨行官員説:“我等不能只考慮個人安危,應該以黎民百姓的安危為重。”他決定派人去與解放軍談判。 [3] 
20日拂曉,阿沛的兩名隨從帶着哈達在朗木拉山下距離昌都不足20公里的地方找到解放軍,説阿沛已下令藏軍停止抵抗。20日晨,退至宗驛山的藏軍遇阻,經我軍政治爭取,全部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此後,北線部隊主力即轉入分區清剿,肅清零星殘敵。10月24日,歷時18天的昌都戰役結束。 [3] 

昌都戰役戰役結果

從10月6日至24日,昌都戰役歷經19天,先後打了20多仗,共殲滅藏軍5700餘人, [4]  計有5個代本全部,3個代本大部。1個代本起義。共俘代本以上高級官員20餘名,俘獲在藏軍中服務的英國人福特、柏爾及印度人2名。可以説,在昌都戰役中,藏軍主力已被消滅。

昌都戰役歷史影響

昌都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嚴格執行民族團結政策,部隊在行軍中一律不住民房,不進寺廟,在野外搭帳篷宿營;一些部隊途中斷糧,由營以上單位統一採購,不妄取羣眾一粒糧食、一頭牛羊。儘管部隊指戰員負重行軍十分勞累,但絕無人支派“烏拉”差役。人民解放軍愛人民的政治影響不脛而走,尚未解放的洛隆、丁青、波密等地的土司、頭人紛紛派代表前來歡迎解放軍進駐。 [4] 
昌都戰役不是為戰而戰,也不是隻為消滅藏軍和解放昌都而戰,仍是為和談而戰,打下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礎。昌都戰役情況傳播到西藏各地後,西藏上層統治集團一片混亂,發生分化,攝政達扎不體面地下台,達賴喇嘛提前親政。達賴親政後,即於1951年2月派出西藏地方的全權代表5人前往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進行談判。其中,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晉美。
昌都戰役的勝利,給西藏地方政府上層反動勢力以沉重打擊,打開了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的門户,為和平解放西藏鋪平了道路。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