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昌豨

(東漢末年曆史人物)

鎖定
昌豨(?-206年),一名昌霸 [11]  ,《後漢書·孝明八王列傳》作昌務(務字繁體與豨字相近, [2]  兩者當有一者為傳抄錯誤)。 [3]  泰山郡(今山東新泰市)人,東漢末年人物。
原為泰山羣寇之一,後投降曹操 [8]  但反覆無常,屢次叛亂,終為于禁夏侯淵所敗,投降被殺。
全    名
昌豨
別    名
昌務
昌霸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逝世日期
206年
主要成就
屢次叛亂,泰山寇之一

昌豨人物生平

昌豨聚眾泰山

昌豨,一名昌霸,初為泰山寇。最初與臧霸孫觀吳敦尹禮各聚眾。 [8] 
初平年間(190-193年),天下大亂,昌豨率領叛軍攻打徐州彭城國,使得彭城王劉和避難兗州東郡東阿縣。等到彭城國安定了,劉和返回彭城國。 [3]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高順擊破劉備,臧霸等泰山諸將皆在此時與呂布聯合。曹操滅呂布後,厚待臧霸等人,並割青、徐二州委任於臧霸等人。 [8] 

昌豨屢叛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劉備襲殺曹操所設的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自己則身還小沛。當時身在東海的昌豨也起兵反曹操。 [9]  [11]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親自率軍東征,擊破劉備,擒獲關羽,又擊破了昌豨。 [10] 
官渡之戰袁紹戰敗後,昌豨再一次反叛。曹操令大將張遼夏侯淵出兵討伐,包圍昌豨於東海郡,數月糧盡,議引軍還,張遼數月之圍,視昌豨有所猶豫,故不力戰。張遼乃遣使者誘其歸降,果降。張遼隨後孤身上三公山,到昌豨家中拜訪他的妻子和孩子。昌豨十分高興,跟隨張遼拜見曹操。曹操即令昌豨還故地。 [4] 

昌豨歸降身死

建安十一年(206年) [13]  ,昌豨又一次反叛。曹操派遣于禁征討,于禁未能攻克。隨後曹操又令夏侯淵與于禁併力,收降了昌豨軍的十幾個屯。當時臧霸也與于禁一同討伐昌豨。昌豨遭到于禁軍猛攻,因自己與于禁是舊識,於是向于禁請降。 [5-6]  [15] 
諸將都認為昌豨已經投降,應當送與曹操處置。于禁説:“你們不知道曹公命令麼,圍攻後降者不赦免。奉法行令,是事上之節。昌豨雖然是舊友,我又怎麼能因此而失去原則呢!”於是于禁親自與昌豨訣別,流淚斬殺了他。曹操當時因為討伐管承而身在淳于 [12]  ,得知于禁斬殺昌豨後,嘆道:“昌豨投降,不來見我而選擇歸順於禁,這豈非他的命啊!” [6] 

昌豨人物評價

曹操:“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
胡三省:“呂布之敗,太山諸屯帥皆降於曹操,獨豨反側於其間。蓋自恃其才略,過於臧霸之徒也。” [7] 

昌豨姓名爭議

關於昌豨的姓名,《三國志·魏書》統一寫作“昌豨”; [4]  [8]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及諸葛亮後出師表》則作“昌霸”。 [1]  [9]  [11]  [14] 

昌豨軼事典故

昌豨原為泰山寇之一。 [8]  投降曹操後又多次起兵,僅《三國志》記載的就有三次。 [9]  [4]  [6] 
諸葛亮《後出師表》中還提到“曹操五攻昌霸(昌豨)不下”。 [1]  [14] 
襄賁校尉杜松部民炅母等人作亂時,也曾與昌豨勾結,但他後來被新任襄賁校尉呂虔誘殺。 [16] 

昌豨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昌豨與孫觀、吳敦、尹禮是“泰山四寇”,呂布與曹操為敵時,令陳宮、臧霸結連四將,東取山東兗州諸郡。 [17]  曹操東征時,四將率三萬餘人,與曹軍大戰於蕭關前,被許褚殺退。 [18]  呂布敗亡後,曹操招安臧霸,臧霸又招安孫觀、吳敦、尹禮來降,獨昌豨未肯歸順。 [19]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2-27]
  • 2.    務(繁體)字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27]
  • 3.    《後漢書·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彭城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1-13]
  • 4.    《三國志 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袁紹破,別遣遼定魯國諸縣。與夏侯淵圍昌豨於東海,數月糧盡,議引軍還,遼謂淵曰:"數日已來,每行諸圍,豨輒屬目視遼。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計猶豫,故不力戰。遼欲挑與語,儻可誘也?"乃使謂豨曰:"公有命,使遼傳之。"豨果下與遼語,遼為説"太祖神武,方以德懷四方,先附者受大賞"。豨乃許降。遼遂單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歡喜,隨詣太祖。太祖遣豨還,責遼曰:"此非大將法也。"遼謝曰:"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遼奉聖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 5.    《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曰:昌豨反,遣于禁擊之,未拔,復遣淵與禁併力,遂擊豨,降其十餘屯,豨詣禁降。
  • 6.    《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曰:昌豨復叛,遣禁徵之。禁急進攻豨;豨與禁有舊,詣禁降。諸將皆以為豨已降,當送詣太祖,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豨決,隕涕而斬之。是時太祖軍淳于,聞而嘆曰:“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益重禁。
  • 7.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12]
  • 8.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呂布復為袁術使高順攻劉備,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備為順所敗……太山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各聚眾。布之破劉備也,霸等悉從布。布敗,獲霸等,公厚納待,遂割青、徐二州附於海以委焉,分琅邪、東海、北海為城陽、利城、昌慮郡。
  • 9.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先主據下邳。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
  • 10.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謀泄,皆伏誅。公將自東征備,諸將皆曰:"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公曰:"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郭嘉亦勸公,遂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將夏侯博。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昌豨叛為備,又攻破之。公還官渡,紹卒不出。
  • 11.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三》:東海賊昌豨及郡縣多叛操為備。〔據蜀志,昌豨即昌霸。豨,許豈翻,又音希。呂布之敗,太山諸屯帥皆降於曹操,獨豨反側於其間,蓋自恃其才略過於臧霸之徒也。〕
  • 12.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十一年春正月,公徵幹。幹聞之,乃留其別將守城,走入匈奴,求救於單于,單于不受。公圍壺關三月,拔之。幹遂走荊州,上洛都尉王琰捕斬之。秋八月,公東征海賊管承,至淳于,遣樂進、李典擊破之,承走入海島。割東海之襄賁、郯、戚以益琅邪,省昌慮郡。
  • 13.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12]
  • 14.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一》:漢諸葛亮聞曹休敗,魏兵東下,關中虛弱,欲出兵擊魏,羣臣多以為疑。亮上言於漢曰:……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夏侯而夏侯敗亡;〔昌霸,昌俙也。操累攻不下,後命于禁擊斬之。四越巢湖不成,謂攻孫權也。李服,蓋王服也,與董承謀殺操被誅。夏侯,謂夏侯淵守漢中為先主所敗也。〕
  • 15.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霸為都亭侯,加威虜將軍。又與于禁討昌豨,與夏侯淵討黃巾餘賊徐和等,有功,遷徐州刺史。
  • 16.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呂虔字子恪,任城人也。太祖在兗州,聞虔有膽策,以為從事,將家兵守湖陸。(襄陵)〔襄賁〕校尉杜松部民炅母等作亂,與昌豨通。太祖以虔代松。虔到,招誘炅母渠率及同惡數十人,賜酒食。簡壯士伏其側,虔察炅母等皆醉,使伏兵盡格殺之。撫其餘眾,羣賊乃平。
  • 17.    三國演義(第18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4-01-18]
  • 18.    三國演義(第19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4-01-18]
  • 19.    三國演義(第20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4-01-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