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昌江黎族自治縣

鎖定
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南省直轄自治縣,位於環北部灣城市羣內,地處海南島西部,總面積1617平方千米,東與白沙黎族自治縣毗鄰,南與樂東黎族自治縣接壤,西南與東方市以昌化江為界對峙相望,西北瀕臨北部灣,東北部隔珠碧江同儋州市相連,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土地肥沃,光照和水分充足 [4]  ,下轄7鎮1鄉 [1]  ,2022年常住人口23.55萬人。 [34] 
昌江黎族自治縣擁有2100多年的歷史,境內不僅有2萬年前的人類遺存錢鐵洞、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族原始製陶技藝,以及“黎族文化活化石”王下鄉洪水村船型屋部落,還有皇帝洞、峻靈王廟、趙鼎衣冠冢、昌化古城、治平寺、雙溪書院等名勝古蹟,還有賽龍舟、昌城瓊劇、黎族山歌、軍話山歌、村話歌等地方特色文化;有昌化、海尾、新港、沙漁塘四大漁港,西線環島高速公路直抵棋子灣旅遊公路入口;有棋子灣國家級海洋公園、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礦山公園、海尾國家濕地公園等四大公園,也是全省少有的保護較好的內陸淡水沼澤濕地和濱海濕地 [4]  ,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 [2] 
2023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162.8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46.63億元,同比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 61.39 億元,同比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54.82億元,同比增長13.5%。 [36] 
中文名
昌江黎族自治縣
外文名
Changjiang Li Autonomous County
別    名
至來,昌化,昌感
行政區劃代碼
469026
行政區類別
自治縣
所屬地區
中國海南省
地理位置
海南島西部
面    積
1617 km²
下轄地區
7鎮、1鄉
政府駐地
石碌鎮昌江大道
電話區號
0898
郵政編碼
572700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3.55 萬(2022年) [34] 
著名景點
棋子灣霸王嶺自然保護區石碌鐵礦
火車站
棋子灣站
車牌代碼
瓊D
地區生產總值
162.84 億元(2023年) [36] 

昌江黎族自治縣歷史沿革

昌江縣是海南島建置較早的郡縣之一。
唐虞,為南交
夏商周,為揚越南裔
秦,為象郡之外徼。
昌江縣
昌江縣(3張)
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置至來縣(轄區包括今東方市),屬儋耳郡轄。
大同年間(535年—545年),廢儋耳郡地,置崖州,該縣境歸屬崖州轄。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崖州為珠崖郡,又析西南地置臨振郡,以漢至來縣地析置義倫縣、昌化縣、吉安縣,昌化、吉安設在本縣境內。義倫、吉安屬珠崖郡,昌化屬臨振郡。
武德元年(618年),置儋州,治義倫,領昌化,同時省吉安入昌化。貞觀元年(627年),又析昌化縣復置吉安縣,轄於嶺南道。天寶元年(742年),改儋州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昌化郡為儋州,廢吉安縣置洛場縣,昌化縣仍屬儋州轄。
五代,屬儋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改儋州為昌化軍,廢昌化、感恩縣為藤橋鎮,以隸於瓊管安撫司。元豐三年(1080年)復置昌化縣,屬昌化軍轄。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廢昌化軍為宜倫縣,昌化縣歸屬瓊州轄,十四年(1145年),復置昌化軍,昌化縣歸屬昌化軍轄。端平二年(1235年),改昌化軍為南寧軍,昌化縣劃歸南寧軍轄。
洪武元年(1368年),廢軍復州,昌化縣仍屬儋州。
清初,昌化縣仍屬儋州,光緒十一年(1905年),升崖州為廣東直隸州,昌化屬崖州轄。
民國三年(1914年),昌化縣易名為昌江縣,隸屬廣東省瓊崖道轄。 [25] 
1949年12月,昌江縣與感恩縣合併,為昌感縣。
1958年12月,成立東方縣,昌感縣併入東方縣。
1958年12月,昌感、白沙、東方三縣合併為東方縣(時稱大縣),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轄。
1961年6月,東方縣分設東方縣、白沙縣、昌江縣,新置昌江縣,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7年12月20日,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建制,昌江縣改名為昌江黎族自治縣。 [3] 
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縣改為省直轄。 [1] 

昌江黎族自治縣行政區劃

昌江黎族自治縣區劃沿革

昌江黎族自治縣地圖
昌江黎族自治縣地圖(2張)
1987年,除石碌鎮外,又改區建制為鄉、鎮制,11個區公所中改設為鄉的有:七叉、保平、昌城、王下4個鄉,改為鎮的有:海尾、烏烈、叉河、十月田、南羅、昌化、太坡7個鎮。昌江黎族自治縣各鄉鎮下設街道辦事處1個,居民委員會23個,村民委員會71個。
2002年7月,昌江黎族自治縣鄉鎮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撤併,將12個鄉鎮調整撤併為7個鎮。即太坡鎮併入石碌鎮,保平鄉併入十月田鎮,王下鄉併入七叉鄉設七叉鎮,南羅鎮併入海尾鎮,昌城鄉併入昌化鎮,烏烈、叉河鎮不變。村民委員會區域除了原保平鄉紅陽村委會劃歸叉河鎮轄,原十月田鎮山竹溝村委會劃歸石碌鎮轄外,其餘村委會區域隨原鄉鎮不變。2006年10月,七叉鎮分設七叉鎮、王下鄉。 [1] 

昌江黎族自治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轄8個鄉鎮:石碌鎮叉河鎮十月田鎮烏烈鎮昌化鎮海尾鎮七叉鎮王下鄉,共91個村(居)委會、184個自然村。 [4]  [28]  縣政府駐地石碌鎮。 [1] 

昌江黎族自治縣地理環境

昌江黎族自治縣位置境域

昌江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省西北偏西部,地處東經108°38′—109°17′,北緯18°53′—19°30′之間。東與白沙黎族自治縣毗鄰,南與樂東黎族自治縣接壤,西南以昌化江為界與東方市對峙相望,西北瀕臨北部灣,東北隔珠碧江同儋州市相連。版圖狹長,南北長75千米,東西寬平均21.5千米,轄區總面積1596平方千米 [31]  ;土地總面積1620平方千米。 [4] 

昌江黎族自治縣地形地貌

昌江黎族自治縣地處五指山餘脈的西北側,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由東南海拔1654米向西北逐級遞減達30米,形成背山面海的地理環境。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可分為山地、丘陵、山間谷地(谷地)、台地、平原階地、沙灘等六個類型 [30]  ;自西北海面海拔30米向東南逐級上升達1654米,形成西北平原、中部台地、東南山地的背山面海的地理環境,境內南北分別由昌化江和珠碧江夾持,注入大海。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1.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5千米,總面積1617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500平方千米,佔92.8%;水域30.98平方千米,佔1.92%。另有12海里以內海域面積866.7平方千米。縣屬海南島地層區西北分區,地層多樣,出露地層分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四大類。有海岸地貌,有陸地地貌,也有水面地貌。地貌分成山地、台地、丘陵地、谷地(鹽地)、平原階地、沙灘等六個類型。
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山體呈東南向西北延伸傾斜,東南部崇山峻嶺,中部山嶺重疊,西部丘陵,沿海地區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00〜1000米。境內海拔300米以上山峯57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峯有總猴嶺、雅加大嶺、狗嶺、毫肉嶺、霸王嶺、戈枕嶺、峨理嶺、舊林嶺、燕窩嶺、黃牛嶺、打端嶺、侖嶺、坡倫嶺等24座,均集中在東南部的王下、七叉山區。海拔600米至1000米的山峯有保梅嶺、馬嶺、金牛嶺、石碌嶺、圓號山、巴賢山等集中在七叉鎮、石碌鎮境內。海拔500以下的山峯有昌化大嶺、三架嶺、金雞嶺、峨溝嶺、利枝嶺、雞心嶺等分散在石碌、十月田、烏烈、昌化、海尾等鎮境內。境內最高峯獼猴嶺位於霸王嶺海拔1655米,最低點峨溝嶺位於烏烈鎮海拔348米。 [5] 

昌江黎族自治縣土壤

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由於自然成土因素複雜,各個地域的土壤中含化學元素及化合物異樣,形成土壤類型不一。依其成因,全縣有三個不同類的土壤分佈特點,即東南部山地黃壤、磚紅壤性紅壤;中部丘陵的磚紅壤、褐色磚紅壤;沿海乾旱地帶的燥紅土、濱海沙土。昌江縣土壤分為10個土類、19個亞類、46個土屬、122個土種,土類主要有山地黃壤、磚紅土壤性紅壤(赤紅壤)、磚紅壤、沉積燥紅土、濱海沙土、水稻土、鹽漬土等。 [30] 
昌江黎族自治縣西北部瀕臨北部灣,海岸線全長63.7千米。南起鹹田港,北至儋州市海頭港。海岸曲折,港灣較多,灘塗面積大,淺海灘塗總面積4893公頃,其中,潮帶面積3779公頃,灘塗面積1113.2公頃。分佈於新港、海尾、昌化等港灣,以海尾鎮新港港灣灘塗面積最大,面積達86.7公頃。 [5] 

昌江黎族自治縣氣候

昌江黎族自治縣地處熱帶北緣,屬於典型的乾濕交替熱帶季風氣候區。但又緊接東亞大陸南緣,受大陸性氣候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島嶼氣候特點。冬季盛行東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陽光充足,蒸發量大,熱量豐富,乾濕季節明顯。每年5—11月為雨季,12月至翌年4月為旱季。同時,縣境處於五指山脈的西北側,冬春季偏東氣流不能進入,造成雨量稀少,乾旱明顯。夏秋季則是偏西氣流的迎風面,使東南部山區形成明顯的雨水季節。西北部濱海地區,地勢平坦,缺少地形雨,僅有明顯的降水系統入侵影響才有明顯的降水過程。 [30] 

昌江黎族自治縣水文

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地表徑流量大。多年平均年降水總量為22.31億立方米,年總徑流量達9.2億立方米。縣域內有大小河流14條,河流總長244.37千米,集雨面積為1675.75平方千米。年平均降雨量為1395毫米,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4條。100平方千米以下有10條。水能理論藴藏量達38546千瓦時。 [30]  境內河道屬昌化江、珠碧江兩大流域。其中,昌化江流域面積1237平方千米,佔24.0%;珠碧江流域面積231.2平方千米,佔20.9%。除昌化江和珠碧江兩大河流分別從南北境界流入北部灣大海外,境內大小河流縱橫交織,主要河流有:南繞河、七差河、卡叉河、朗代界河、乙澇河、石碌河、青山河、納鳳河、沙地河、靛村河、南羅河、保突河等12條。主要河道:一級河沙地河、卡叉溪2條,總長18.5千米;二級河石碌河、南羅溪、保突溝3條,總長57.7千米;三級河7條,總長147.7千米。河流總長度317.9千米,河網密度5.08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23.28億立方米,年排澇量25.3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33.2億立方米。 [5]  [32] 

昌江黎族自治縣自然資源

昌江黎族自治縣土地資源

昌江黎族自治縣土地面積162057.30公頃,其中耕地總面積37323.75公頃,佔土地面積的23.03%。常用耕地面積16504.53公頃,佔土地面積的10.18%。園地(包括橡膠園及其它熱帶作物園地)面積13000公頃,佔土地面積的7.7%;宜林地面積82000公頃,佔土地面積的50.3%;牧草地面積15000公頃,佔土地面積的9.38%。 [30] 

昌江黎族自治縣礦產資源

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主要礦藏有鐵、銅、鈷、鉛、金、石灰岩、石英砂、花崗岩等。石碌鐵礦探明有原生鐵礦38個,主礦體位於石碌鎮南部,以北一主礦體為中心。累計礦石探明儲量4.404億噸,含鐵平均品位48.81%,最高平均品位達68%。鈷銅礦在石碌鎮南1千米的石碌礦區(北一區段),銅鈷地質儲量360噸。金礦主要分佈在昌江縣東南部山區的叉河、石碌、七叉、王下等鄉鎮內。探明儲量為5.41噸。縣境內石灰岩儲量大、品位高。主要分佈在石碌、七叉等鎮。花崗岩儲量豐富,主要分佈在縣境東南部和中部地區。 [30] 

昌江黎族自治縣植物資源

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有野生植物種類1400多種,分為蕨類、木類、竹類、果類、草類、藤類、藥物類、花卉類共8大類。蕨類有芒箕、卷柏、狗脊、鳳尾草、烏毛蕨、鳥巢草、大砂羅、鐵錢蕨、海金沙、裏白等。木類有陸均松、竹葉松、竹柏、海南油杉、南亞松、楨楠屬、紅椎、青皮、賽胭脂、黃杞等。果類有芒果、香荔枝、龍眼、芭蕉、菠蘿、石榴、油柑、人心果、楊桃、酸梅等。草類有大芒、白茅、黃茅、香茅、五節茅、飛機草、千斤拔、早蓮草、蛇舌草、雞骨草等。藤類有紅藤、白藤、竹藤、雞屎藤、葛藤、過山龍藤、黃蓮騰、白粉藤、杜仲藤、蛇王藤等。藥用類有松脂、茅花、蒼子、降香、沉香、益智、良姜、青天葵、砂仁、木棉等。珍類品種為冬風蘭、安諾蘭、美冠蘭、火焰蘭、珊瑚蘭、虎頭蘭、象牙蘭、萬帶蘭、五唇蘭、獨佔春等。 [30] 

昌江黎族自治縣動物資源

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有野生動物種類達1000多種,分為禽類、哺乳類、兩棲類、爬行類、混蟲類、無脊椎類6大類。禽類有野雞、孔雀雉、白鷳、山椒鳥、鸚鵡、鷓古鳥、羣鶴、大雁、燕子、布穀鳥等;哺乳類有黑冠長臂猿、坡鹿、雲豹、水鹿、水獺、黑熊、山馬、野豬、野兔、穿山甲等;兩棲類有黑眶蟾蜍、沼魅、細刺蛙、花細狹口蛙、大綠蛙、無聲裹樹蛙、花姬蛙、海南湍蛙、斑退樹蛙、眼斑小樹蛙等;爬行類有巨蜥裸耳飛蜥、斑飛蜥、細鱗樹蜥、變色樹蜥、捷蜥、麻蜥、石子龍、草龜、平胸龜、凹甲陸龜等;昆蟲類有黃蜂、蜜蜂、螟蟲、蟬、地老虎、金龜子、夜蛾、小蜂、松毛蟲、赤眼蜂等;無脊椎類有山馬蝗、蜘蛛、蠍子、蚯蝴、蜈蝤、田螺、蚌、田蟹、蝦、蜆、飛蜞、水蛭等 [30]  ;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動物有黑冠長臂猿雲豹坡鹿山鷓鴣等;二類保護動物有黑熊穿山甲獼猴、果子狸、金錢龜等。 [6] 

昌江黎族自治縣水產資源

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岸線長63.7千米,12海里以內海域總面積866.736平方千米,灘塗可養殖水面113.2公頃。有昌化、海尾、沙漁塘、新港4個天然漁港,魚類資源豐富。內陸水域總面積3097.9公頃,可養水面積1042.5公頃,其中天然湖3個,面積43.3公頃。沿海漁場分佈較廣,自南至北有鹹田港、昌化港、沙漁塘港、海尾港、新港5個。昌化漁場是南海四大漁場之一。水產資源主要有鯧魚馬鮫魚鯊魚石斑魚帶魚紅魚鐵甲魚、菜刀魚、西刀魚、小公魚、池澤魚、青甘魚、白卜魚、鮑魚海鰻紅三魚、紅線魚、赤魚、鯉魚魷魚大蝦青蟹花蟹螃蟹30多種。淡水魚類品種有:鯪魚斑魚花鰻鯉魚泥鰍、糹盧(纑)魚、鯨魚、奸魚、福壽魚、淡水韻、淡水麻魚等。藻類有馬尾藻、紅番、石花菜麒麟菜分佈廣,藏量大,常年可打撈。主要海灣有棋子灣、昌化灣、雙塘灣。海灣適宜養殖鮑魚、願麟菜、江籬、魚、蝦、蟹等水產。 [6] 

昌江黎族自治縣政治

昌江黎族自治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長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縣政協主席
縣政法委書記
參考資料
[35] 

昌江黎族自治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昌江黎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23.55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14萬人,全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1.23%。人口出生率8.94‰,人口死亡率6.39‰。從年齡結構看,0-14歲人口4.59萬人,占人口比重為19.49%;15-64歲人口16.42萬人,占人口比重為69.72%;65歲及以上人口2.54萬人,占人口比重為10.79%。 [34] 
昌江黎族自治縣是多民族雜居的縣份,有黎族、苗族、壯族、回族等27個少數民族,漢族與黎族、苗族是境內主要聚居民族。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漢族人口135251人,佔總人口60.42%,黎族人口85081人,佔總人口38.01%,苗族160人,佔總人口0.08%,壯族606人,佔總人口0.29%,其餘各少數民族419人,佔總人口0.20%,其他未識別民族1123人,佔總人口0.55%。2011年末,漢族人口160167人,佔總人口60.0%;少數民族共10.68萬人,佔40.01%;超過千人的有黎族104652人,佔總人口39.19%,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7.93%;回族249人,佔總人口0.09%;壯族836人,佔總人口0.31%;回族689人,佔總人口0.25%;其他少數民族437人,佔總人口0.16%。漢族,主要分佈在縣城的石碌鎮以及昌化、海尾、烏烈等鎮,黎族主要分佈在王下鄉和七叉、叉河、十月田、石碌、烏烈等鎮。 [1] 

昌江黎族自治縣經濟

昌江黎族自治縣綜述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1.09億元,同比下降0.9%(按不變價格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38億元,同比增長1.9%;第二產業增加值60.43億元,同比下降5.1%;第三產業增加值48.28億元,同比增長1.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8.0:40.0:32.0。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4318元,同比下降1.6%。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19億元,同比下降13.1%。按徵收部門分,税務部門完成9.38億元,增長16.1%;財政部門完成5.81億元,下降38.2%。按收入科目分:罰沒收入3.58億元,下降63.4%;資源税收入1.94億元,增長4.6%;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2.18億元,增長304.2%;企業所得税收入1.09億元,增長759.4%;專項收入1.30億元,增長141.1%;房產税收入0.35億元,增長4.1%;城市維護建設税收入0.42億元,下降2.9%。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固定資產投資79.34億元,同比增長10.0%。其中,房地產投資9.13億元,下降16.2%;非房地產投資70.21億元,增長14.7%。從投資構成看,建安工程投資43.36億元,增長11.8%;設備工器具購置13.16億元,下降2.3%;其他費用17.13億元,增長39.5%。從投資主體看,社會投資73.97億元,增長11.5%;政府投資5.37億元,下降7.3%。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重點項目共59個,計劃總投資560.7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6.39億元。其中,省重點項目2個,計劃總投資432.1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0.55億元;縣重點項目57個,計劃總投資128.6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5.84億元。全年全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0.2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05.9%。其中,2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7.2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16.5%;57個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3.0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89.1%。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20元,同比增長1.7%,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569元,同比下降4.1%。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12元,同比下降0.4%,人均消費支出26053元,同比下降4.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58元,同比增長6.0%,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362元,同比下降3.2%。 [34] 
2023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162.8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46.63億元,同比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 61.39 億元,同比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54.82億元,同比增長13.5%。
2023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1.82億元,同比增長40.9%,高於全省39.8個百分點,年度內累計投資增速全省排名第一。農業總體平穩,漁業經濟快速增長,
2023年,昌江黎族自治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66億元,同比增長8.5%。
2023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503元,同比增長4.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7元,同比增長7.0%。 [36] 

昌江黎族自治縣第一產業

2022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9.12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3.61億元,同比增長2.1%。從內部行業看,種植業產值45.17億元,同比增長5.1%;林業產值2.77億元,同比增長12.4%;牧業產值6.41億元,同比增長8.4%;漁業產值12.54億元,同比下降8.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24億元,同比增長8.0%。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常年蔬菜基地20個,常年蔬菜種植面積3819畝。冬季瓜菜種植面積14.82萬畝、產量26.75萬噸,熱帶水果種植總面積16.21萬畝,收穫面積10.35萬畝,產量22.18萬噸。橡膠價格保險29636.53畝、香蕉樹風災保險4557畝、大棚瓜菜種植保險240.5畝、制種水稻種植保險10092畝、瓜菜價格指數保險9911畝。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1232.44萬元,惠及農户18593户,補貼面積63740.69畝。發放減船轉產配套補助348.0萬元,惠及漁民36人次;發放更新改造補助1386萬元,惠及漁民18人次;發放2020、2021年度漁業資源養護補貼1473.25萬元,惠及漁民710人次;發放延期出海作業海洋捕撈漁船漁業資源養護補貼16.7萬元,惠及漁民301人次;發放特定水域專項漁船發放補貼504.01萬元,惠及漁民6人次;發放漁業互助保險財政保費補貼122.8萬元,惠及952名漁民、344艘漁船。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創建“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累計達到29個,其中,2個地理標誌、2個有機食品、1個綠色食品、24家無公害農產品。2022年,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定性檢測94430批次,合格率99.97%,定量檢測474批次,合格率97.3%。 [34] 
2023年,昌江黎族自治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9.82億元,同比增長3.2%。 [36] 

昌江黎族自治縣第二產業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工業實現增加值46.62億元,同比下降4.9%。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3.6億元,同比下降7.5%。按輕重工業分,重工業產值121.7億元,同比下降7.7%;輕工業產值1.9億元,同比增長4.2%。按控股類型分,國有控股企業工業產值44.8億元,同比增長1.2%;民營企業工業產值78.8億元,同比下降11.9%。按行業大類分,木材加工業產值1.0億元,同比增長18.0%;農副食品加工業產值1.5億元,同比增長12.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業產值2.1億元,同比增長7.1%;橡膠和塑料製品業產值2.0億元,同比增長4.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產值產值36.8億元,同比增長3.4%;非金屬礦採選業產值0.8億元,同比下降62.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產值59.6億元,同比下降11.4%;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產值0.4億元,同比下降9.5%;黑色金屬礦採選業產值19.0億元,同比下降7.7%;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產值0.3億元,同比下降3.3%。
2023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建築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2%,較上半年收窄2.6個百分點。 [36] 

昌江黎族自治縣第三產業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4.02億元,同比下降5.5%。房地產完成投資9.13億元,同比下降16.2%;商品房銷售面積4.0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7.0%;商品房銷售額3.44億元,同比下降16%。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98億元,同比下降7.5%。按銷售所在地分,城鎮地區零售額23.58億元,同比下降8.3%;鄉村地區零售額4.39億元,同比下降3.1%。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96億元,同比下降3.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53億元,同比下降3.9%。
截至2022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31.10億元,同比增長3.6%;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32.45億元,同比增長18.8%。其中,住户貸款餘額38.97億元,同比增長11.7%;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93.48億元,同比增長22.1%。 [34] 
2023年,昌江黎族自治縣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5%,增速全省排名第一,高於全省3.2個百分點。 [36] 

昌江黎族自治縣社會事業

昌江黎族自治縣科學技術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同比增長50%;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9家,同比增長100%;新增專精特新企業1家,同比增長100%。技術合同認定實現零突破,受理技術合同登記5項,涉及技術合同交易額1378.11萬元。

昌江黎族自治縣教育事業

2022年秋季,昌江黎族自治縣各級各類學校共101所(公辦74所、民辦27所)。其中,幼兒園43所、完全小學28所、小學教學點11個、初級中學4所、九年制學校11所、完全中學2所、十二年制學校1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全縣在校學生42800人(公辦36968人、民辦5832人)。其中,小學階段在校生19417人、初中階段在校生9454人、普通高中階段在校生4585人、職業高中階段在校生1502人。在園幼兒7842人。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2858人(專任教師2817人),其中,在編教職工2786人、未入編特崗教師69人、編外高中教師3人。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發放學前教育國家助學金3521人次232.44萬元,發放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11313人次918.63萬元,發放脱貧户、監測户、農村低保及特困救助供養等家庭特惠性學生生活補助8272人次919.64萬元,發放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2313人次231.98萬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411人205.5萬元,發放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2664人2526.63萬元。

昌江黎族自治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有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8個、村(社區)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86間。全年送戲下鄉62場,其中文化惠民下鄉演出49場,戲曲進鄉村、進校園8場。

昌江黎族自治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有各類衞生機構143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2個、社區衞生服務機構2個、鄉鎮衞生院12個。全縣醫療機構擁有病牀位共1014張。醫療衞生機構衞生人員2117人,其中衞生技術人員1667人。執業(助理)醫師522人、註冊護士792人、藥師(士)94人、技師(士)113人。 [34] 

昌江黎族自治縣體育事業

2021年,昌江黎族自治縣舉辦海南美麗鄉村綠色騎行、全國業餘圍棋公開賽、第三屆“全民健身杯”體育系列比賽等活動。 [27] 

昌江黎族自治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1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5729人,比上年增長4.9%,其中,在職人數31034人、離退休人數14695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82003.26萬元(含上級補助37976萬元),支出84171.64萬元(含上解24174.26萬元)。2021年末,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5561人,其中,在職人數23723人、退休人數11838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33750.94萬元(含上級補助16971.02萬元),支出37724.93萬元(含上解上級支出22846.78萬元)。2021年末,全縣城鄉居民醫療參保人數為188051人,比上年增加17人,保費收入21711.78萬元(含上級補助收入13999.67萬元),支出19547.14萬元(含上解上級支出8031.74萬元)。2021年末,全縣參加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4466人,工傷保險基金收入656.82萬元,支出857.30萬元,結餘1070.17萬元(含儲備金375.39萬元)。2021年末,全縣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119525人,收入9142.62萬元,支出5035.68萬元。
2021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城鄉低保對象3194户7947人,其中,農村2202户5832人、城鎮992户2115人。發放低保金3542.14萬元。城鄉特困供養對象518户537人,發放供養金421.04萬元。臨時救助850户3257人,發放救助金226.67萬元。雙特醫療救助145人次,發放救助金280.53萬元。發放孤兒福利金147人次17.01萬元、困境兒童2545人次100.82萬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450人次50.38萬元、80歲以上高齡老人長壽補助金6437人次872.95萬元、殘疾人護理和生活補貼6.74萬人次952.09萬元。 [27] 

昌江黎族自治縣交通運輸

1953年,昌江黎族自治縣開通海榆西線公路,途經石碌、叉河、八所。1956年,由解放軍鐵道兵工程隊重新修復石八鐵路。1961年始,修建石(碌)(化)公路。然後,逐年建設各條縣道鄉道公路。至1990年止,昌江黎族自治縣公路建設共有國道1條,省道1條,縣道6條,鄉鎮道21條,總里程達292千米。此外,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還有多條專用道路。公路縱橫密佈,溝通所有鄉鎮。公路橋樑均全部改建為水泥結構,一般可通行15噸—20噸位載重汽車。
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東北距省會海口180千米、東南距三亞市190千米(全程高速公路),縣內公路四通八達,昌江黎族自治縣各鎮全部實現公路通車;昌江縣城有鐵路直達海口、三亞和八所港,粵海鐵路貫穿全境,工業開發區內設貨運及客運站點。 [9] 
昌江境內現有225國道公路,西線高速公路、省道石昌公路、石霸公路、粵海鐵路、石八線鐵路等,構成“卅”字型的運輸線,已形成由陸路、水路(鐵路、公路、水路)等3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是海南省島西對接南北對流,水陸路立體交叉的重要黃金交通樞紐中心。粵海鐵路將昌江併入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帶。在“九五”至“十五”期間,全縣投入資金1.9億元,先後重新修築或擴建改造縣際等級公路,十南公路、烏新公路、石霸公路、省道石昌公路,新建叉河工業大道,投資1.4億元修建鄉村公路32條,里程249千米。到“十一五”末期,全縣實現96%的農村“村村通”水泥混凝土道路工程,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四通八達交通網絡。
全縣公路通車裏程1208千米,其中,高等級公路47千米,二級路面(柏油路)200千米。客運總量287萬人次,貨運總量178萬噸。
粵海鐵路、石八鐵路線過境。其中粵海鐵路線境內長14千米,為100米鋼軌鐵路,設有叉河站,通往海口市、東方市、三亞市;石八線境內長12千米,為50kg/LM重鋼軌鐵路,石八線設石碌火車站1個,通往東方市、三亞市;年貨運吞吐量4532萬噸。
西線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35千米,雙向6車道,有太坡、叉河互通立交橋2個出口,通往海口、三亞;國道225線過境,境內長22千米,雙向4車道,通往海口、東方、三亞;省道石昌線長58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十月田、烏烈、昌化等鎮。有縣鄉(鎮)級公路8條,總長135.1千米;村級公路85條,總長324.32千米,實現村村通混凝土路面公路。省際班車基本達到大型豪華高級以上,城鄉客運持續優化,全縣鄉鎮客運通達率達到100%,符合通班車條件的村班通達率逐年上升。海汽集團昌江分公司石碌站終(起)點,日均發送90輛客車,日客運量2000人次。2011年,民用汽車總量3781輛,其中,客運汽車173輛、3780座位,普通載貨車3608輛、5969噸位。全年客運量287萬人次,客運週轉量5718萬千米,貨運量178萬噸,貨運週轉量8693萬噸千米。
昌化、新港、海尾、沙魚塘等4個港口均有運輸船隻通往廣西、廣東及省內沿海港口。 [23] 

昌江黎族自治縣民俗文化

黎族
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黎族在海南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或更早一些,在年代上相當中原地區的殷周之際,距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黎族歷來都是土著自居,稱島上其他民族為"美"(客人的意思)。 [26] 
黎族舞蹈
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在其他民族中也是不多見的。黎族舞蹈主要起源於他們自己的生活、生產活動及特有的自然崇拜和宗教文化觀念表現。不論是舞台上所表現的內容形式,還是黎族民間固有的那些原始表演形式,無不與他們自身的生活環境有着極其密切的互為作用的聯繫。 [10] 
苗族銀飾
苗族銀飾是海南省苗族同胞最喜愛的傳統飾物,主要用於婦女的裝飾。品種多樣,從頭到腳,無處不飾,包括頭飾、面飾、頸飾、肩飾、胸飾、腰飾、臂飾、腳飾、手飾等,彼此配合,體現出整體裝飾效果。 海南苗族同胞精心製作的銀飾工藝品種繁多,如項圈和手鐲就有實心、空心、鏤花、圓柱、六方形、稜角形等。銀飾多為苗族銀匠手工製作。結構上有對稱式、均衡式、連接式和放射式等。工藝方法有鑄煉、捶打、編結、刻花、雕紋等。圖案多系龍鳳花鳥等動植物紋樣,其造型生動,玲瓏精美。 [11] 

昌江黎族自治縣風景名勝

昌化嶺
昌化嶺風景區位於石碌鎮西50千米的海濱,西端延伸至秀麗的棋子灣海灘,嶺高460米。嶺巔之洞天仙境由六塊巨大的岩石壘成,巨石底面平整光潔,石層下有一深洞,洞的中間有一圓井,深約六米,井水清甜,人們名之“玉液”。洞中又有一條20多米長的石縫通道,人稱“一線天”。 [12] 
石碌鐵礦
昌江昌化嶺
昌江昌化嶺(7張)
海南石碌鐵礦位於海南島昌江縣石碌鎮境內,北距省會海口市190多千米,西與八所港有鐵路相通,相距僅52千米。是我國冶金部大型露天礦之一,因鐵礦品位高著稱,是中國最大的富鐵礦。石碌鐵礦礦體北起石碌河,南至羊角嶺,西起石碌嶺,東至紅山頭,方圓16平方千米。呈南北長,東西狹的長條形。主體礦分佈在石碌鎮正南一千米一帶,以北一主礦體為中心。 [13] 
棋子灣國家級海洋公園
棋子灣國家級海洋公園是2016經國家海洋局批准建立的。公園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的西部海岸,海南島的最西段,位於海南西線旅遊帶的中點,距西線高速路約30千米,距海口市約190千米,三亞市約210千米。西起過河園島,東至海農村南,總面積為6021公頃,其中:陸域面積105公頃,海域面積5916公頃。棋子灣國家級海洋公園內由石、海、灘、珊瑚礁組成。 [29]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霸王嶺)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霸王嶺)位於海南島西南部,昌江縣境內,是海南省五大林區中保存最完好的熱帶原始森林,已實施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總面積177.9萬畝,其中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74.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6.7%。霸王嶺植物種類達2213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和嚴禁採伐的珍稀植物有黃花梨、見血封喉木等27種。霸王嶺氣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每立方厘米高達8萬個。動物種類達365種,其中珍稀動物有黑冠長臂猿、雲豹、黑熊等60多種。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是四大類人猿之一的黑冠長臂猿種羣的最後棲息地,也是世界上唯一以長臂猿為保護對象的保護區,全世界僅存的33只黑冠長臂猿全部在霸王嶺。 [29] 
棋子灣
石碌鐵礦2017年8月照片
石碌鐵礦2017年8月照片(5張)
棋子灣位於昌江西部,在昌化鎮以北3千米處,距昌江縣城石碌鎮55千米。東倚昌化嶺,西連大海,東西長約20千米,呈S狀,彎如新月。棋子灣的特點是石多沙白浪靜。海岸奇峯林立,怪石嶙峋多姿,色彩各異。 [14] 
斧頭山自然保護區
斧頭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省昌江東部,在縣城石碌鎮20千米處,屬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海拔1200多米,除了生長着雞毛松、陸均松、油杉、苦梓、花梨等名貴樹種外,還生長着大量的名貴藥,如益智、靈芝菌、涼姜、金銀花、七葉一枝花等。保護區裏棲息着多種珍貴野生動物,有長臂猿、雲豹、黑熊、水鹿、穿山甲、巨松鼠、杜鵑、畫眉、八哥、鸚鵡、喜鵲、太陽鳥等。 [15] 
海南昌江海尾濕地公園
海南昌江海尾濕地公園位於海南省西部、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的海尾鎮石港塘,距離高鐵站16千米,離高速公路34千米,交通便利。公園面積5054畝,其中,濕地保育區1523.4畝,恢復重建區3068.7畝,宣教展示區55.35畝,合理利用區362.85畝,管理服務區43.35畝。 [29] 
皇帝洞
皇帝洞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南部王下鄉牙迫村南瑤河畔的五勒嶺下,距縣城石祿鎮60餘千米。洞寬約60米,深約130米,高25米,面積約7800平方米,可容納上萬人。 [16] 

昌江黎族自治縣名優特產

昌江美食的味型受海南氣候條件、地理條件、物產資源、飲食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其主要流是新、鮮,清、香、美,主要味型有:原鮮味型,多見於海產的製作,白切乳豬,白切小羊、清蒸魚頭海蟹之類,鹹鮮味型,常見於小炒酸瓜皮海鮮湯,冬瓜海螺湯;多味型,常見於豬尾巴花生堡,魷魚粉絲堡;糖蟹味型,用於青瓜冷菜幾油炸魚、油炸排骨;五香味型及姜葱味型,用於肉類醃製和滷汁
昌江還有烏烈乳羊、黎族山蘭酒、魚茶昌江芒果、昌江海鮮、野生蜂蜜、黎族土陶等原生態的美食和土特產等。 [17] 

昌江黎族自治縣榮譽稱號

全國優質芒果基地縣
全國高產優質高效芒果標準化示範區
全國芒果無公害科技示範縣
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 [8] 
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18]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9] 
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20] 
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 [21] 
第六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區) [22] 
國家衞生城市 [24]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7] 
雙擁模範縣 [3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