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昌宛聯合縣

鎖定
昌宛聯合縣,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縣級建制。由宛平縣部分地區和昌平縣部分地區組成。1939年2月,以肖克為首的冀熱察挺進軍在平西成立。平西抗日根據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統一。原宛平抗日根據地由齋堂地區擴大到永定河北昌平縣西部地區,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遂改宛平縣為昌宛聯合縣。杜存訓、梁波和宋恩慶先後擔任縣委書記和代理書記,焦若愚和章逮先後擔任縣長。聯合縣先後隸屬於冀熱察區黨委平西地委,先後下轄5個區和6個區,包括現門頭溝區大部、房山區北部和昌平縣西部。聯合縣建立後,縣委、縣政府很快建立健全了各區委和區政府,率全縣人民度過了殘酷的年月。1942年12月,昌宛聯合縣改建為昌(平)宛(平)房(山)聯合縣。 [1] 
中文名
昌宛聯合縣
位    置
北京市昌平區
成立時間
1939年3月

目錄

昌宛聯合縣歷史沿革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上級黨組織就多次派黨的工作人員和軍事幹部到平西地區進行抗日宣傳,組織“獨立遊擊支隊”,開展游擊戰爭,做開闢根據地的工作。8月,原中共北方局所屬東北工作特別委員會書記蘇梅受劉少奇彭真派遣到平西,開展地下活動,成立平西地方工作委員會。國民抗日軍的成立及其在北平郊區連續打擊侵華日軍取得的勝利,也給建立平西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在1937年11月,國民抗日軍西上阜平接受改編,黨在平西地區的工作人員和軍事幹部隨之撤離,開闢平西根據地的工作也停頓下來。直到1938年2月,鄧華支隊奉命挺進平西,打擊了當地的日偽駐軍,立下腳根,平西工作才重新開展起來。3月,在東齋堂建立了昌宛聯合縣政府,首任縣長魏國元。5月,焦若愚繼任縣長。在黨的領導下,昌宛縣各級抗日救國會和人民武裝自衞隊相繼建立,抗日活動逐步開展起來。五六月間,平西工作隊也秘密深入到昌宛聯合縣老峪溝、長峪城村宣傳抗日,並在貧苦農民,開展秘密發展共產黨員工作。 [2] 
1938年6月,八路軍第四縱隊奉命挺進冀東,將派出的地方工作人員調回部隊,並吸收了一部分地方工作人員隨部隊去冀東。游擊隊也大部隨隊東去。這些從客觀上削弱了平西根據地的鞏固工作。 [2] 
1938年9月,日軍的秋季“掃蕩”開始了。五支隊剛改編為主力第三團,奉命撤出平西去執行新的戰鬥任務。這時,昌宛縣領導及一些救國會人員也向後方轉移,撤到了淶源,後跟隨八路軍獨立第一師楊成武部一起活動,開展反“掃蕩”的鬥爭。 [2] 
九十月間,由於日軍大舉進攻,根據地遭到嚴重破壞,整個平西又落入敵人的統治之下,這時昌宛縣工作基本停頓,黨的組織完全失去聯繫,大部分黨員不能繼續工作。昌宛縣的鬥爭陷入低潮。 [2] 
1938年10月底,第四縱隊由冀東重返平西,重新打開了局面。平西的黨政工作基本恢復,羣眾組織也恢復和發展起來。在羣眾工作方面,普遍開展了民主選舉運動。在鬥爭中提高人民羣眾持久抗戰的積極性,並發展了羣眾組織。農民協會大部是在這時期建立起來的,地方黨的工作也有相當的發展。在政權建設方面,將大區劃小區,以便於指導工作。在財政方面,建立了統籌統支制度。 [2] 
1938年冬,焦若愚奉命離開部隊,再次出任昌宛縣長,領導昌宛聯合縣的恢復和重建工作。1939年3月,成立中共昌宛聯合縣委,杜存訓任縣委書記,全縣共劃為五個區,後又成立六區。1940年5月將原五區和二區合併,成立新五區;原六區和一區合併,又成立六、七兩個區。縣委對外稱抗敵後援會,後又稱教育處。 [2] 
1939年3月,晉察冀邊區冀西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5月,中共平西地委成立,昌宛縣政府、中共昌宛縣委分屬四專署和平西地委領導。 [2] 
昌宛聯合縣委成立後,建立健全了各區區委,發展了黨的組織.各項工作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首先發動與組織羣眾起來參加鬥爭。鑑於過去未能很好地貫徹各項抗日民主政策,存在用行政方法組織羣眾等缺陷,這次一開始就在一些村發動羣眾進行了反封建惡霸勢力的鬥爭,並在鬥爭中組織了農會。當時縣農會的領導由宋恩慶擔任。不到三個月,全縣各村農會都組織起來了。在組織農會過程中,又發動了減租減息、合理負擔、成立借貸所及反惡霸鬥爭,在鬥爭中發展了黨組織,成立了人民武裝(模範自衞隊),改造了村政權(1939—1940年大選改造兩次)。 [2] 
全縣羣眾較深入地發動起來,封建勢力(主要是帶惡霸性質的地主和把握村政權不放的地主)基本被打下去,基本羣眾掌握了政權,生活得到初步改善。當時,羣眾與村幹部團結很好。但不久,某些村幹部出現強迫命令等不良作風。縣委針對村幹部中出現的問題,對村幹部和黨員進行了輪訓和民主教育,並對混在村幹部中一些壞分子進行了批判和清除。這時期較好地貫徹了各項抗日民主政策,基層政權得到鞏固,是重建後的昌宛縣發展的興旺時期。 [2] 
1942年12月,昌宛聯合縣改建為昌(平)宛(平)房(山)聯合縣。 [1] 
參考資料
  • 1.    昌平縣地名志編輯委員會.北京市昌平縣地名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908
  • 2.    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昌平縣委黨史辦公室.昌平革命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