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鎖定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Facult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KUST)是昆明理工大學的二級學院,是昆明理工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上溯於1922年雲南東陸大學的機械專業,是1954年昆明工學院成立時的三個系之一(採礦系、冶金系、機械系)。1999年10月,原昆明理工大學機械系與雲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合併組建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2009年8月,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參與組建昆明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工業設計系參與籌建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3個系,4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授權博士點,6個二級學科授權博士點,一級學科授權碩士點1個,4個二級學科授權碩士點,3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有教職工137人,其中專任教師125人;在讀博士生60餘名,碩士生480餘名,工程碩士60餘名,本科生1500餘名。 [1] 
中文名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外文名
Facult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KUST
簡    稱
昆工機電工程學院
創辦時間
1999年10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昆明理工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李金濤
院長:伍星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個
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院    訓
策機立範,正心濟物
地    址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景明南路727號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上溯於1922年雲南東陸大學的機械專業。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53年8月,西昌技藝專科學校部分教師和貴州大學工學院機械系併入國立雲南大學工學院機械系。
1954年,昆明工學院成立機械系,招收本科生。
1965年,招收碩士生。
1960年,成立昆明工學院鑄造教研室和鑄造工藝及設備專業。
1961年9月,雲南機械學院機械系、滇南大學機械系、滇西大學機械系併入昆明工學院。
1980年,經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批准,成立了昆明工學院流體傳動與控制研究室。
1996年,經學校批准成立流體控制工程研究所。
1999年10月,原昆明理工大學機械系與雲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合併組建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2003年,由工業工程教研室改編成立工業工程系。學院開設招收博士生。 [2] 
2009年8月,學科調整,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材料與冶金工程學院材料科學工程系及寶石材料與工藝學系、雲南省新材料製備與加工重點實驗室,整合成立昆明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工業設計系參與籌建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3]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系設置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機械工程、工業工程、包裝工程3個系,4個本科專業。 [1] 
系別
專業
機械工程系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工業工程系
工業工程
包裝工程系
工業設計、包裝工程 [4]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37人,其中專任教師125人,教授24人,副教授5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62人;歐盟“瑪麗居里學者計劃”1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雲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3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2人,昆明市中青年學術技術後備人才2人。 [1] 
國家級教學團隊: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教學團隊(遲毅林,2010年)
雲南省級教學團隊: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遲毅林,2008年)
雲南省教學名師:陳若君、遲毅林、劉泓濱、李浙昆 [5]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省級重點專業,共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中心1個,獲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 [1] 
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機械工程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機械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機械製造工程訓練
雲南省級重點專業: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雲南省精品課程:工程製圖及計算機繪圖、機械製造工程訓練、金工實習及機械製造基礎系列課程、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基礎 [5] 
教學成果
類別
成果名稱
入選年度
國家級教學成果
新世界大機械類人才培養模式—基礎平台下柔性多模塊教學改革
2005
雲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新世界大機械類人才培養模式—大基礎平台下柔性多模塊教學改革
2005
金工實習課程建設及改革(材料等)
2005
構建地方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工程實訓平台
2009
雲南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創新素質教育與創新實踐
2005 [5]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昆明理工大學呈貢機電樓 昆明理工大學呈貢機電樓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雲南省高校一流學科,2個雲南省級重點學科,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授權博士點,6個二級學科授權博士點,一級學科授權碩士點1個,4個二級學科授權碩士點,3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機械工程
一級學科授權博士點:機械工程
二級學科授權博士點: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等
一級學科授權碩士點:機械工程
二級學科授權碩士點: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等
雲南省高校一流學科:機械工程
雲南省級重點學科:機械電子工程、光電一體化 [1]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4個省廳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其中雲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雲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雲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昆明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設備智能維護重點實驗室、有色冶金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機電液系統多場相合理論及數值模擬創新團隊。 [1] 
雲南省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先進裝備智能維護工程研究中心
雲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校振動與噪聲重點實驗室
雲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高校工業機器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昆明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昆明市有色礦冶深加工高端裝備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2014年,學院獲批國家基金項目7項。2015年,學院獲批國家基金項目6項,其中面上項目1項,地區基金5項,資助經費304萬元。 [6]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承擔各類科研課題118項,合計科研經費4323.4萬元。其中,承擔國家級課題7項,今年新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合計經費149萬元;省級科研課題23項,合計經費404萬元;合同科研課題72項,合計經費3657萬元;其他課題16項,合計經費113.3萬元。
2009年,學院與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雲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研究項目“富氧頂吹-鼓風爐強化還原-大極板、長週期電解煉鉛新工藝及產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獲省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技獎二等獎1項。獲國家專利97項。發表論文457篇。 [4]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以“昆工紅”加“機電藍”為主色調,外觀形狀與昆明理工大學標誌保持統一,外圈上方為“昆明理工大學”名稱,直觀簡潔。
院徽內部以徽章形式呈現,徽章是歷史與榮譽的象徵,它體現出學院的悠久歷史、品牌高度,也使學院logo更具品質感,徽章內部為一個立體的齒輪圖形,直觀表達“機電”,徽章下方標註以“1954”,凸顯學院的歷史悠久以及文化沉澱。
院徽大氣簡潔,具有學院風範,色彩復古自然,整體外觀與昆明理工大學logo保持一致性。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訓

策機立範,正心濟物
釋義:暗合北宋大家張載,被後人傳頌不衰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策機立範,正心濟物”,言簡意宏,鼓舞人心,為年輕的機電學子樹立了做人做事的標準和方向,給予了精神上的引導,為他們將來擔當國家和民族的重任打下了穩固的支點。 [7]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李金濤
院長:伍星
黨委副書記:陳抿名
副院長:劉美紅、張曉龍、王立華、劉韜
正處級組織員:孫劍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