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鎖定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Faculffl of land 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KUST)是昆明理工大學下設二級學院,是雲南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設有昆明理工大學地學博物館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的淵源可追溯到私立東陸大學的採礦冶金系。1988年6月,採選系更名為資源開發工程系,地質系更名為國土資源開發與城鄉建設系。1999年12月,資源開發工程系與國土資源開發與城鄉建設系合併成立“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4個教學系,開設7個本科專業,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工程博士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有教職工176人,其中專職教師152人,在校學生規模為2452人,其中本科生1450人,碩士生900人,博士生76人,留學生26人。 [1] 
中文名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外文名
Faculffl of land 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KUST
簡    稱
昆工國土學院
創辦時間
1988年6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昆明理工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朱大明
院長:吳順川
本科專業
7個
碩士點
3個一級學科
16個二級學科
1個專業學位
博士點
3個一級學科
12個二級學科
1個工程博士點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院系設置
4個教學系
地    址
雲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號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辦學歷史

1925年3月,私立東陸大學成立了採礦冶金系並開始招收本科生,後來東陸大學改組為雲南大學,採礦冶金系改名為礦冶工程系,歸屬於雲南大學工學院。
1954年8月,根據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方案,雲南大學工學院分立出來組建了昆明工學院,原礦冶工程系分成了冶金系和採礦系,冶金系設有礦物精選和有色金屬冶煉兩個本科專業,採礦系設有金屬與非金屬地質測量及找礦和礦區開採兩個本科專業,一個兩年制專科採礦專修科。
1959年,金屬與非金屬地質測量及找礦專業從採礦系中分出成立地質系,採礦系則新增礦山機械專業。
1964年,礦物精選專業從冶金系分出併入採礦系,採礦系同時更名為採選系。
1972年,地質系增設工程測量專業,開始招收短期進修班,後正式招收本科生。
1980年,採選系的礦山機械專業劃歸機械系。
1988年6月,採選系更名為資源開發工程系,地質系更名為國土資源開發與城鄉建設系。
1999年12月,資源開發工程系與國土資源開發與城鄉建設系合併成立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1]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院系專業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4個教學系,開設7個本科專業。 [1] 
專業設置
教學系
專業
地球科學系
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礦物加工工程系
礦物加工工程
資源開發工程系
採礦工程
國土信息與測繪工程系
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科學、土地資源管理 [2]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76人,其中專職教師15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04人,教授35人,副教授72人,博導29人,碩導139人。 [1] 
雲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文書明、李峯 [6]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雲南省級特色專業1個,雲南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是雲南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1] 
國家級特色專業:礦物加工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礦物加工工程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雲南省級特色專業:資源勘查工程
雲南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資源勘查工程 [6]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課程
碎礦與磨礦 [9] 
  • 教學成果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 [1]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3張)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工程博士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3個雲南省級重點學科。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
二級學科博士點: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工程、旅遊地質與地質遺蹟、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礦業電氣與自動化 [11] 
工程博士點:能源與環境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
二級學科碩士點:礦物學岩石學礦牀學 、 地球化學 、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構造地質學 、 第四紀地質學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攝影測量與遙感 、 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 礦產普查與勘探 、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 地質工程 、 旅遊地質與地質遺蹟 、 岩土工程、採礦工程 、礦物加工工程 、安全技術及工程
專業學位碩士點:資源與環境(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遙感GIS、測繪工程 、資源勘查工程與技術、 地質工程) [10] 
雲南省級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
學科類別
採礦工程
二級學科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一級學科
礦物加工工程
二級學科 [3]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建設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中心1個,雲南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雲南省工程實驗室1個,雲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雲南省產學研聯合研究開發中心1個,與南天信息共建時空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 [1] 
科研平台
國家級
省部共建複雜有色金屬資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部級
西部優勢礦產資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雲南省級
雲南省礦產資源預測評價工程實驗室
雲南省金屬礦尾礦資源二次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雲南省礦業開發產學研聯合研究開發中心
複雜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雲南省複雜礦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雲南省高校高原山地空間信息測繪技術應用工程研究中心 [4] 
雲南省級創新團隊
項目名稱
負責人
成礦動力學與隱伏礦預測
韓潤生
難處理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加工
文書明
難選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
童雄
高原紅土及岩溶研究
符必昌
礦產資源信息集成化及應用
燕永鋒
地質作用過程與地質資源
張世濤
高效節能礦山裝備及自動化
周興龍
碎磨節能增效與尾礦資源綜合利用
劉全軍
岩石力學特徵及礦山地質災害控制
侯克鵬
超分子藥物載體
楊波
雲南省複雜難處理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分選創新團隊
童雄
雲南省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創新團隊
韓潤生 [5] 
其他研究所、中心
研究所、中心名稱
負責人
地科系礦產地質研究所
高建國
地科系國土資源信息中心
朱傑勇
地科系地質資源勘查研究所
韓潤生
地科系地質遺蹟研究中心
梁永寧
地科系旅遊地質資源研究所
楊世瑜
資開系礦業工程研究所
郭忠林
資開系爆破新技術應用研究所
欒龍發
資開系地下工程及邊坡工程研究所
侯克鵬
礦加系礦物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張文彬
測繪系 “3S” 研究中心
左小清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西南地質調查所
韓潤生 [2]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2007-2017年,學院承擔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項目1000餘項,包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發改委重大專項、省院省校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面上和地區及青年基金項目,及一批校企合作項目等。科研總經費近7億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8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6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00餘項,發表論文2500餘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論文500餘篇;出版專著30餘部。一批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企業創造了1000多億元的經濟效益及社會環境效益。 [1] 
科研獲獎
獎勵類別
獲獎項目名稱
中國有色金屬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昭通毛坪鉛鋅礦牀深部及外圍隱伏礦找 礦預測及增儲研究
中國有色金屬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危機礦山元素綜合查定和可利用性評價 技術
中國有色金屬業科學技術二等獎
雲南瀾滄銀鉛鋅多金屬礦牀定位預測與 增值研究
中國有色金屬業科學技術三等獎
迪慶春都銅礦成礦規律及羊拉銅礦找礦 探索研究
中國有色金屬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難處理混合銅礦高效加工新技術
中國有色金屬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大紅山式難處理鐵礦的提質、降尾與增量的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中國循環經濟科學技術一等獎
有色金屬共伴生硫鐵礦資源清潔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國有色金屬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礦山粗骨料高濃度高流態管輸充填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中國有色金屬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高地應力作用下露天轉地下開採安全控制關鍵技術
中國有色金屬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大型複雜鎳礦牀貧富礦充填法開採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國有色金屬業科學技術二等獎
業鍋爐智能控制系統研究開發與推廣應用
中國有色金屬業科學技術二等獎
六角形大斷面進路式採礦方法研究及應用
國家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三等獎
露天礦高陡邊坡監測及邊坡失穩動態預測預報綜合技術 [7]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昆明理工大學地學博物館,該館“世界巖礦標本”因採自全世界五大洲的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而得名,共有1700餘件。博物館為國土資源部第四批國土資源科普基地、雲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地質學會地學科普教育基地。 [1]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合作交流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與礦業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集團始終保持科技合作,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2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學術交流、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了合作關係。 [1]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 文化活動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開展了“國資杯”教職工籃球賽暨“投籃王”爭霸賽、“好網民進校園”分享交流活動等文化活動,與昆工附中、附小“友誼杯”開展籃球聯賽。 [12-13]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朱大明
黨委副書記
李雨健
院長
吳順川
副院長
藍卓越
副院長
李克鋼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