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旱灘坡古墓羣

鎖定
旱灘坡古墓羣,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南沿祁連山北麓的台地上,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是漢朝至晉朝時期的古遺址。 [7] 
旱灘坡古墓羣於1972年發現,1985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發掘。墓葬時代分別為東漢、魏晉、十六國前涼等。漢墓部分地表無封土,部分有圓形小土堆。大部分為帶有斜坡墓道的土洞墓,磚墓較少。漢墓中1972年曾出土醫藥漢簡92枚(即“武威醫簡”)。1988年,在東漢土洞墓中出土了完整的鳩杖一根,同時出土17枚王杖律令漢簡及其他文物;魏晉和前涼墓地表均有封土,而且墓道部分亦有封土,圓形封土頂部和墓道口均埋有石塊,標誌明顯;結構有土洞和磚室兩種,均帶斜坡墓道。有單室墓,也有雙室墓,規模普遍比漢墓較大。隨葬器物以灰陶為主,木器次之。畫像磚墓少見。其中一座前涼昇平三年(369年)武威厲將軍都戰帥駙馬都尉姬瑜夫婦合葬墓中出土文物豐富,有木俑、紀年木牘、木蓮枝燈、絲織物等大批文物。旱灘坡古墓羣具有豐富的漢代和前涼時期文化遺存,不僅為研究漢及前涼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風俗、喪葬制度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而且為河西地區的漢晉墓分期斷代提供了有力依據。 [7] 
2013年5月,旱灘坡古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旱灘坡古墓羣
地理位置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南沿祁連山北麓的台地上
所處時代
漢至晉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685-2-16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旱灘坡古墓羣歷史沿革

1957年7月,在古涼州城西南約15千米處旱灘坡古墓羣發掘了編號為6號的一座夫妻合葬墓,在墓中出土了480枚木簡。 [1] 
1972年底,旱灘坡古墓羣出土《醫藥簡》,計木簡78枚。 [1] 
1985年7~8月,為配合當地的水利工程建設,甘肅省文物工作隊(現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與武威市文管會在旱灘坡古墓羣,發掘清理了西晉至五涼時期的28座墓葬。 [3] 
1989年8月11日,武威地區文物普查隊在旱灘坡古墓羣普查時,發現1座漢墓,這座漢墓坐落在一個小山丘下,墓道與墓門已經暴露,普查隊進行了搶救性的清理。 [6] 

旱灘坡古墓羣遺址特點

綜述
旱灘坡古墓羣全景 旱灘坡古墓羣全景
旱灘坡古墓羣位於武威市涼州區西南沿祁連山北麓的台地上,跨柏樹、松樹、西營3鄉鎮,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墓葬時代分別為東漢、魏晉、十六國前涼等。漢墓部分地表無封土,部分有圓形小土堆。大部分為帶有斜坡墓道的土洞墓,磚墓較少。魏晉和前涼墓地表均有封土,而且墓道部分亦有封土,圓形封土頂部和墓道口均埋有石塊,標誌明顯;結構有土洞和磚室兩種,均帶斜坡墓道。有單室墓,也有雙室墓,規模普遍比漢墓較大。隨葬器物以灰陶為主,木器次之。畫像磚墓少見。 [7] 
M19
M19墓室內置棺木兩具,為男女木棺各一具。棺內共有木牘5枚,男棺內有衣物疏一枚,其他類木牘三枚,女棺內有衣物疏一枚。通過對五枚木牘的解讀,可知這座墓是前涼駙馬都尉、建義奮節將軍長史姬瑜和他的妻子的合葬墓。 [3] 
東漢墓
墓葬揭開時,裏面淤土厚約80釐米。墓葬為土壙單室墓,墓門方向正東,墓門前有斜坡墓道(未做清理,長度不明)。墓室東西長3.7米、南北寬1.54米、高1.4米,墓門用大礫石砌封。高1.3米、寬0.8米,墓門距地表深1.4米。墓門和墓室均為平頂,墓室內東西向並列柏木棺二具,相距1.6米。棺為長方形,以榫卯結合。均長190釐米、寬54釐米、高約56釐米,棺板厚7釐米、蓋厚6釐米。
隨葬品置於墓室前部的左右兩側,未擾動。木簡1束,置於棺蓋上面。鳩杖1件,置於棺的前部,壺、罐、倉、灶、井、盤、豆等陶器,置於棺首的兩側。銅鏡及五銖錢、貨泉等出自棺內墓主骨骸之下。 [6] 

旱灘坡古墓羣文物遺存

綜述
旱灘坡墓羣出土魏晉毛筆
旱灘坡墓羣出土魏晉毛筆(4張)
旱灘坡古墓羣出土隨葬器以木器為主,有陶器、鳩杖、銅鏡、五銖錢、貨泉、木簡、彩繪木俑、彩繪木連枝燈、毛筆、筆筒、木馬、獨角獸、屏風等。 [3] 
簡牘
醫藥簡
醫藥簡(2張)
旱灘坡古墓羣6號墓出土了480枚木簡。除11枚簡為日忌、雜佔內容外,其餘469枚均為《儀禮》簡,是西漢經書的樣本。另外,此簡字體已擺脱了篆書框架,筆勢流暢,工整秀麗,具備了成熟漢隸的氣質,是研究書法藝術的第一手資料。
1972年底,出土《醫藥簡》,計木簡78枚,木牘14枚。松木削制。簡文每簡1行,牘則2-3行,多者達6行。從簡牘上遺留的痕跡看,簡有三道編繩,先編而後書,78枚簡為一卷冊。可分為兩種:一種寬度為1釐米,簡的邊側有鍥口,簡文內容是醫治內科、外科、婦科及五官科的醫方,還有針灸方面的刺療醫術及禁忌;另一種寬度為0.5釐米,簡的邊側無鍥口,內容是醫治各科疾病和疑難症的醫方。牘有二道編繩,先書而後編,14枚牘為一卷冊。簡牘內容涉及臨牀醫學、藥物學、針灸學等。這些醫藥簡牘是研究中國古代醫學,特別是漢代醫藥學的重要資料。 [1]  [4] 
19號墓出土木牘5枚,其中3枚為名刺,2枚為衣物疏。名刺均出自男棺,衣物疏男女棺各出一枚。女棺衣物疏木牘為松木削制,長27釐米、寬7釐米;男棺衣物疏木牘長27釐米、寬11.5釐米、厚0.6釐米。 [5] 

旱灘坡古墓羣研究價值

旱灘坡古墓羣具有豐富的漢代和前涼時期文化遺存,不僅為研究漢及前涼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風俗、喪葬制度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而且為河西地區的漢晉墓分期斷代提供了有力依據。 [7] 

旱灘坡古墓羣保護措施

2013年5月,旱灘坡古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旱灘坡古墓羣旅遊信息

旱灘坡古墓羣地理位置

旱灘坡古墓羣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南沿祁連山北麓的台地上。

旱灘坡古墓羣交通信息

自駕:自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旱灘坡古墓羣,路程約17.2千米,用時約3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