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旬休

鎖定
我國的假日製度由來以久,最早出現在西漢時期。那時,政府官員也有休息日,叫做“休沐”。這是因為,官員休息那天要沐浴更衣,每五日返家休沐,稱作“五日休”。
中文名
旬休
別    名
休沐
出    現
西漢時期
性    質
我國唐代的官員休假制度

目錄

旬休出處

“旬休”是我國唐代的官員休假制度。
休沐 休沐
《漢律》記載,早在西漢時就有明文規定:“吏員五日一休沐。”意思是公務人員上了4天班,第五天則放假洗澡更衣,修發刮臉。
東漢時,這個制度又有了放寬。《史記·百萬君傳》載:“官員每五日洗沐歸謁親。”它規定官員不但可以洗澡更衣等,還可以回家看望老小、夫婦團聚。
到了唐代永徽之年,改為“旬休”,官員每10天休息一天,分為上旬、中旬、下旬,當時叫做上浣、中浣、下浣。“浣”也是洗頭洗身的意思。王勃《滕王閣序》中説:十旬休假,勝友如雲
宋朝公務人員的休假制度更加寬鬆。他們全年的實際休假達到98天。
明朝的休假制度較之宋朝有所改變。月假是3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節日可放假18天,每年休假只有50多天。
清朝的休假制度前期基本上沿襲明朝,後期開始變化。鴉片戰爭以後,西方人大量進入中國,他們每星期休假一天,時間一長,國人產生了認同感。到了1910年,清朝政府在上層基本上實行了星期天為公休日製度。
----------------------------

旬休舉例

1、唐·薛能《北部題崇福寺》詩:“長老多相識,旬休暫一來。”
2、唐·李建勳《薔薇》詩:“彩箋蠻榼旬休日,欲召親賓看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