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黑熊

鎖定
日本黑熊是亞洲黑熊的亞種之一。公熊比母熊大很多。主要棲息於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南方的熱帶雨林和東北的柞樹林都有棲息。是雜食性動物,食物範圍廣泛,黑熊的食物和尋食範圍有明顯的個體間、地區性和季節性變化。在繁殖季節,雌熊通常會帶着小熊避開族羣,以避免公熊對小熊造成傷害。分佈於日本本州和四國。九州滅絕。
中文學名
日本黑熊
拉丁學名
Ursus thibetanus japonic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熊科
熊屬
命名者及時間
Schlegel, 1857
同義學名
Ursus japonicus
外文名
Japanese Black Bear

日本黑熊形態特徵

日本黑熊
日本黑熊(3張)
日本黑熊是亞洲黑熊的亞種之一。體長約120~190釐米,體重約100~250千克;公熊比母熊大很多。前、後肢均具5趾,蹠行性,肩部較平,臀部稍大於肩部。頭部寬圓;吻較短;吻鼻部棕褐色或赭色,下頦白色。鼻端裸露;眼小;耳長約10至12釐米,背有長毛。頰後及頸部兩側的毛甚長,形成兩個半圓形毛叢。胸部具有白色或黃白色月牙形斑紋。頸的兩側具叢狀長毛。胸部毛短,一般短於4釐米。尾很短,約長7至8釐米。四肢粗健,爪彎曲呈角黑色,前足爪長於後足爪。前後足均肥厚,前足的腕墊寬大,與掌墊相連,掌墊與趾墊間有棕黑色、灰黑色短毛;後足蹠墊寬大肥厚,蹠墊與趾墊間也有棕黑色、灰黑色的短毛 [1] 

日本黑熊棲息環境

日本黑熊為林棲動物,主要棲息於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南方的熱帶雨林和東北的柞樹林都有棲息。在西藏東南部谷地,從低海拔的常綠闊葉林、季雨林,到海撥4000米左右的山地寒温帶針葉林都有它們蹤跡。有垂直遷徙的習慣,夏季棲息在高山,入冬前從高地逐漸轉移到海拔較低處,甚至到乾旱河谷灌叢地區 [1] 

日本黑熊生活習性

日本黑熊是雜食性動物,食物範圍廣泛,但主要食物為禾本科植物、草本植物、水果和樹木的果實、種子、青草、嫩葉、苔蘚、蘑菇、竹筍、蕃芋、松籽、橡籽及各種漿果,也吃魚、蛙、鳥卵及小型獸類,喜歡挖螞蟻窩和掏蜂巢。黑熊的食物和尋食範圍有明顯的個體間、地區性和季節性變化。黑熊是典型的林棲動物,有冬眠習性,並在樹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山洞、暗溝和淺窪地建立巢穴。秋天會大量進食,以準備冬眠會吃大量食物將脂肪儲存起來,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冬眠後會自動降低體温、心率,以節省身體的新陳代謝。至翌年三、四月份出洞 [1] 
日本黑熊有彩色視覺,能分辨出水果和堅果的不同。黑熊的口鼻窄長,呈淡棕色,下巴則呈白色。黑熊的毛雖不太長,頭部兩側卻長有長長的鬃毛,顯得臉更加寬大。黑熊以4只腳掌着地行走,四肢粗壯有力,腳掌碩大,尤其是前掌。腳掌生有五個長着尖利爪鈎的腳趾,爪鈎不能收回。黑熊棲息於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南方的熱帶雨林和東部的柞樹林。熊是雜食性動物,以植物為主,喜歡各種漿果、植物嫩葉、竹筍和苔蘚等,也愛吃蜂蜜,還有各種昆蟲、蛙、魚以及腐肉,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 

日本黑熊分佈

日本黑熊分佈於日本的本州、四國、九州區域。在亞洲東部也廣泛分佈着黑熊。熊科中生活在日本的亞種。胸部有白色月牙形圖案 [3] 

日本黑熊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6月和7月之間,受精卵在植入雌性子宮後不發育,延遲直到11月,到雌熊在冬眠期間才開始成長,經歷十週的快速發育,在自然界帶仔的雌熊隔年生殖一次。幼熊通常會在1或2月出生,新生熊仔很小,體重約500克左右,1個月後方睜開眼,雙胞胎很常見,也有1或3仔者。幼熊出生時看不清東西,在春天暖和後,黑熊開始離開巢穴,幼熊也充滿活力,好奇並喜歡玩耍。當它們媽媽感覺到危險,它就會叫那些幼熊爬上樹上。通常在第一年的6至8個月斷奶,並在首個冬天和熊媽媽一起生活。而第二年冬天它們已獨立生活。幼熊的生存完全是依靠熊媽媽教它們覓食的技能,怎樣尋找食物和棲身的洞穴,如何尋找庇護來保暖和避開危險。在繁殖季節,雌熊通常會帶着小熊避開族羣,以避免公熊對小熊造成傷害。
參考資料
  • 1.    Asiatic black bear (Ursus thibetanus)  . ARKive[引用日期2013-08-23]
  • 2.    孫大衞等著,新疆百科圖志 人文地理卷 1,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2014.06,第82頁
  • 3.    (日)學研教育出版編;張穎奇譯,動物,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10,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