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長鰭蝠魚

鎖定
日本長鰭蝠魚(Dibranchus japonicus Amaoka et Toyoshima,1981)是蝙蝠魚科長鰭蝠魚屬的一種動物。
中文名
日本長鰭蝠魚
拉丁學名
Dibranchus japonicus Amaoka et Toyoshima,198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鮟鱇目
棘茄魚科
長鰭蝠魚屬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棘茄魚亞目

日本長鰭蝠魚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1尾,體長131.3 mm,採自南海東沙羣島外海深海。
背鰭I,6;臀鰭4;胸鰭14;腹鰭5;尾鰭9。
體長為體高7.9倍,為頭長1.9倍。頭長為吻長6.3倍,為眼徑7.5倍。
體亞圓形。頭盤長與寬約相等,卵圓形或近三角形,甚平扁,前端圓形,頭部在腦顱後緣處隆突,此處的高度約為頭長的1/3。尾部稍平扁,尾部寬略大於尾部高,尾柄長為尾柄高3.5倍。吻較短,前緣圓形,稍突出於上下頜前方,吻長稍小於眼間隔寬。眼稍小,眼間隔突出,吻部至眼前方區域凹人,眼間隔寬為眼徑1.8倍。鼻孔每側2個,位於吻凹窩一側。口較大,水平狀,體長為口寬5.3倍。上下頜及舌上具絨毛狀齒,齶骨無齒。鰓2對,第一至第三鰓弓具鰓耙,其中第一鰓弓具4小鰓耙。下鰓蓋骨棘較堅強,末端有5棘突,指向不同方向。脊椎骨19~20。體無鱗片,體背腹面被有許多小棘。頭盤邊緣及下緣有3行較大形的棘突;尾部也有3行較大的棘突;頭盤腹面及尾部被以較頭盤背面更小的小棘。側線自胸鰭基至尾鰭基沿中側棘與下側棘間凹溝分佈;頭部側線沿頭盤邊緣和下緣分佈。
背鰭2個,第一背鰭僅1鰭棘,形成短小的吻觸手,擬餌體三葉狀,吻觸手深深的藏於三角形的吻凹窩內。第二背鰭位於尾部,頭長為最長鰭條的3.4倍。臀鰭位於肛門與尾鰭基間的中央,頭長為最長鰭條的3.5倍。胸鰭中長,水平伸展。腹鰭喉位,位於下頜與肛門間的中央,鰭長約等於吻長。尾鰭圓形,頭長為其長的2.0~2.4倍左右。
體黑褐色,各鰭黑色。口腔、鰓腔及腹膜黑色。液浸標本體色變淺,吻觸手末端的擬餌體2側葉的背面紅褐色,中葉紫黑色。 [1] 

日本長鰭蝠魚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
南海外海及台灣沿海
國外分佈:
日本的太平洋沿岸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