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蝠鱝

(蝠鱝科蝠鱝屬的一種魚類)

鎖定
日本蝠鱝(學名:Mobula japanica)是蝠鱝科、蝠鱝屬的一種魚類。體盤寬為體盤長之2.3倍;前緣圓凸,後緣凹入,內緣圓凸;前角尖而下彎,后角尖突。頭顱頗大,微突起,前緣扁薄平切,頭鰭中大,側扁,長比寬為大,前端圓鈍,作角狀突出於眼前,能自由搖動,又能從下向外翻卷,呈"S"形。眼側位,向腹面裏側稍斜;眼球大,較出水孔大許多;眼間隔很寬,約與噴水孔後緣至頭鰭前端之距離相等。出水孔中大,呈三角形,部分露出於背面上,外緣幾乎擴展於體盤外側。鼻孔並前位,是在上頷隅角前方,鼻間隔幾乎與口寬相等;後緣遊離,薄膜狀,蓋於上頷牙帶前方;前鼻瓣呈三角形狀突出於口隅。口下位,平寬,近前端,口寬比口前頭鰭長稍大。鰓孔寬大,距離約相等,第三鰓孔約等於第五鰓孔間距離3/4。腹鰭小而狹長,背鰭一個,腹鰭稍小;前緣斜直,後緣凹入,內緣短直。尾細長,且為體長之3倍;尾刺一個,短小;無側褶,上下皮褶退化。背面粗糙,尾的兩側具白色小鱗。背部青褐色;頭鰭內側青褐色,外側白色,腹面白色。
日本蝠鱝為暖温性中上層大型魚類,主食浮游甲殼類,也食小型成羣魚類,藉助頭鰭納食入口;具發達篩板狀鰓耙,以濾取食物。分佈於西太平洋日本、朝鮮半島海域和中太平洋夏威夷羣島海域。在中國分佈於中國沿南海、東海。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日本蝠鱝
外文名
Spinetail mobula
別    名
飛魴仔、鷹魴、燕仔魟
拉丁學名
Mobula japanic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軟骨魚綱
亞    綱
板鰓亞綱
鱝目 [2] 
蝠鱝科
蝠鱝屬
日本蝠鱝
亞    種
[3] 
保護級別
瀕危(IUCN物種紅色名錄) [1] 
命名者及年代
Müller & Henle,1841
同義學名
Cephaloptera japanica Müller & Henle, 1841
總    目
鰩形總目 [2] 

日本蝠鱝形態特徵

日本蝠鱝
日本蝠鱝(7張)
體盤寬達2米多。體盤寬為體盤長之1.8-2.3倍;前緣圓凸,後緣凹入,裏緣圓凸;前角尖而下彎,后角尖突。頭顱寬大,微突起,前緣扁薄平切。頭鰭中大,側扁,長比寬為大,前端鈍圓,作角狀突出於眼前,能自由搖動,又能從下向外轉卷,呈“S”形。眼側位,向腹面裏側稍斜;眼球很大,比噴水孔大許多,眼間隔很寬,約與噴水孔後緣至頭鰭前端之距離相等。前囟寬,三角形,前緣平切,側緣向裏傾斜,後端尖形。噴水孔中大,呈三角形,部分露出於背面上,外緣幾擴展於體盤外側。鼻孔亞前位,適在上頜隅角前方,鼻間隔幾與口寬相等;後緣遊離,薄膜狀,蓋於上頜齒帶前方;前鼻瓣呈三角狀突出於口隅。口下位,平寬,近前端,口寬比口前頭鰭長稍大。上下頜各具細齒橫帶,幾伸達口隅,每橫帶約由150波曲縱行組成,每行前面的齒較小,平扁圓形,疏散地列着,後面的齒漸大,橢圓形成橫條狀,每齒具1-3齒尖,相當緊密地排列,呈鋪石狀。鰓孔寬大,距離約相等,第三鰓孔寬約等於第五鰓孔間距離的3/4。每鰓弓上的鰓耙具85-100個鰓板,每一鰓板的遊離端呈雙羽狀,橫行突起小葉狀。
腹鰭小而狹長,稍伸出於胸鰭裏角之後,後緣斜直而圓形,裏緣分明,外角圓,裏角尖;鰭腳在幼小標本中,呈扁管狀,後端鈍圓,尚未伸達腹鰭裏角。背鰭1個,比腹鰭稍小;前緣斜直,後緣凹入,裏緣短直;上角鈍尖,下角尖突;起點前於腹鰭基底,後端幾與胸鰭後端在同一水平線上。尾細長,幾為體盤長之3倍;尾刺1個,短小;無側褶,上下皮褶退化。背面粗糙,尾的兩側具白色小鱗。
背面青褐色;頭鰭裏側青褐色,外側白色;腹面白色。 [4] 

日本蝠鱝生活習性

日本蝠鱝為暖温性中上層大型魚類,主食浮游甲殼類,也食小型成羣魚類,藉助頭鰭納食入口;具發達篩板狀鰓耙,以濾取食物。 [4] 

日本蝠鱝分佈範圍

日本蝠鱝海域範圍

分佈於西太平洋日本、朝鮮半島海域和中太平洋夏威夷羣島海域。在中國分佈於中國沿南海、東海。 [4-5] 
日本蝠鱝分佈圖 日本蝠鱝分佈圖

日本蝠鱝國家地區

可能存在美屬薩摩亞、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巴多斯、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英屬印度洋領地(查戈斯羣島)、開曼羣島、科摩羅、庫克羣島、古巴、庫拉索、塞浦路斯、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法國、法屬圭亞那、法屬波利尼西亞、直布羅陀、格林納達、瓜德羅普島、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圭亞那、海地、伊拉克、牙買加、基里巴斯、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爾代夫、毛里求斯、馬約特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蒙特塞拉特、納米比亞、瑙魯、新喀里多尼亞、紐埃、諾福克島、帕勞、皮特凱恩、波多黎各、俄羅斯聯邦、留尼汪島、聖巴託洛繆島、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馬丁島(法國部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薩摩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爾、塞拉利昂、聖馬丁島(荷蘭部分)、所羅門羣島、西班牙、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東帝汶、托克勞、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羣島、圖瓦盧、美國本土外小島嶼、瓦努阿圖、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英屬維爾京羣島、美屬維爾京羣島、瓦利斯和富圖納羣島。 [1] 
存在: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阿魯巴島、澳大利亞、孟加拉國、伯利茲、貝寧、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巴西、佛得角、柬埔寨、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智利、中國、聖誕島、科科斯(基林)羣島、哥倫比亞、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哥斯達黎加、克羅地亞、科特迪瓦、厄瓜多爾、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斐濟、加蓬、岡比亞、加納、希臘、關島、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肯尼亞、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黎巴嫩、利比里亞、利比亞、馬來西亞、馬耳他、馬紹爾羣島、毛里塔尼亞、墨西哥、摩納哥、黑山共和國、摩洛哥、莫桑比克、緬甸、新西蘭、尼加拉瓜、尼日利亞、北马里亞納羣島、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國、巴拿馬、巴布亞新幾內亞、秘魯、菲律賓、葡萄牙(亞速爾羣島)、聖海倫娜、阿森松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塞內加爾、新加坡、斯洛文尼亞、索馬里、南非、斯里蘭卡、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多哥、突尼斯、土耳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美國(得克薩斯州、南卡羅來納州、北卡羅來納州、加利福尼亞州、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緬因州)、越南、西撒哈拉。
可能滅絕馬提尼克島。 [1] 

日本蝠鱝繁殖方式

雄性在200-220釐米的盤寬時性成熟,雌性在215-240釐米的盤寬時性成熟。卵胎生,妊娠期為12個月,每產1仔,子宮內壁有絨毛突起,分泌“乳汁”,供胎兒營養。生殖週期為1-3年。 [1]  [4] 

日本蝠鱝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 3.1)——瀕危(EN)。 [1]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1] 
列入《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MS)。 [1] 
列入《關於地中海特別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的巴塞羅那公約議定書》(2001年)——附錄Ⅱ。 [1] 

日本蝠鱝主要價值

日本蝠鱝通常被捕抓鮪魚之流刺網或魚叉捕獲,具食用價值,軟骨及魚皮可製品。 [4]  為次要經濟魚類。肉可食、肝可提取魚肝油,鰓耙、魚腦均可入藥。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