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舞踴

鎖定
日本舞踴的原型,可以追溯到日本最古的歴史書《古事記》,記載著名叫“天鈿女神”的天神,用草做服裝與頭上的裝飾物、手持細竹的葉子做的葉束、腳踩着節奏的同時跳着舞。
中文名
日本舞踴
外文名
Nihon Buyo
出    自
《古事記》
人    物
天鈿女神

目錄

日本舞踴來源

日本關於日本舞踴的起源眾説紛紜,其中最有力的説法,據説是約於距今400年前,巫女們為了招攬護身符而開始的“唸佛舞”。到了14世紀,室町時代時“猿樂”受到當時的足利義滿將軍的庇護,由觀阿彌、世阿彌創作的“大和猿樂結崎座(觀世座)”,具主題的演劇成份很強,遂朝向“能劇”發展。
日本舞踴 日本舞踴
日本17世紀初的雲阿國的出現,是歌舞伎的起源。歌舞伎的盛行是以江户為中心,19世紀的京都、大坂,則有別於江户的歌舞伎舞踴,以在高級日式餐廳 (所謂的料亭) 的宴會或貴族的宅邸等鑑賞舞蹈為興盛。日本歌舞伎的興起後約400年、甚至可以回溯至300年,當時存在的“能劇”首次繼承了表演藝術的技術、集簡約利落的技法之大成的舞踴,統稱為日本舞踴。

日本舞踴分類

一般而言,日本舞踴乃指歌舞伎舞踴、上方舞和新舞踴。
一般分類為:
* 於民間祭典等演出的舞蹈——神樂、田樂
*於宮廷祭祀時奉納表演的舞蹈——雅樂、舞樂
*結合歌唱、舞蹈形式的舞踴——猿樂、白拍子、延年
日本舞踴 日本舞踴
*已演劇化的舞蹈——能劇
*在座敷上跳的舞蹈——上方舞
*作為民間娛樂的舞踴——唸佛踴、盆踴
*另一種已演劇化的舞踴——歌舞伎舞踴
*受西洋舞蹈影響的舞踴——新舞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