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的面孔

鎖定
《日本的面孔》是2007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曉峯。本書是東亞人文知日文叢之一,收入了作者許多抒寫個人感懷的文學性篇章,給讀者提供一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重新思考中日問題的新思路和參考。
中文名
日本的面孔
作    者
劉曉峯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年08月
定    價
20 元
ISBN
9787802113626

日本的面孔內容簡介

我們的鄰國日本——循着萬古不變的軌跡,月升月落。櫻花決絕地開放,曼妙地凋零,讓花下的行人感到顫粟。這是個謎一樣的國家!
“東亞人文”是“清華東亞文化講座”着手編輯的系列叢書。這套叢書包括學術研究、典籍資料、文化譯叢等,“知日文叢”是其中有關日本的文化隨筆系列。“清華東亞文化講座”從2004年創立起,便着力從多種角度來討論東亞問題。伴隨世界經濟的區域化發展,伴隨中國的文化復興,在新的世界格局中重新思考東亞問題,是“清華東亞文化講座”致力探索的方向。我們深知,如何對待歷史,如何面對今天,如何面向未來,這些存在於中日之問的大問題,並不是這套“知日文叢”能夠解決的,我們只是期望這套叢書的編輯和出版,能夠給願意思考這些問題的讀者朋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參考。 [1] 

日本的面孔作者簡介

劉曉峯,1962年生於吉林,1983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1991年赴日留學。日本京都大學文學博士,清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民族性和東亞民俗比較。著有《中國古代節日對日本的影響》(日文、日本桂書房)、《清明節》(中華書局)等。譯著有大江鍵三郎《在自己的樹下》(合譯)、松浦理英子《本色女人》(合譯)等。

日本的面孔圖書目錄

日本的讀法
戰後日本的明與暗
什麼支撐着今天的日本?
日本人的面孔
富士、天皇與其他
琉球1875
河原者:日本的暗部
漢字背後的東亞史
扶桑故事漢辭章
我讀《菊與刀》
《菊與刀》暢銷在呼喚什麼?
“雜種”:思考日本文化的一種前提
京都街頭的思考
我的故鄉燈火初明
雪上的熊
大海那邊的戰後
好在別具匠心
書名的漂流
琉璃藏
琉璃藏
美人痣
枸杞
暗夜行路
永誌不忘
洛北五章
月在下弦
秋雨飄零
刻舟人語
鳥飛在天
梅下憶友
永誌不忘
這個清晨送給你
紀念一個人和一個時代
鄉思
懷念
奮鬥者是美好的
刈草之緣
感懷九則
説“頑”
北洋舊事
風中飄蕩的答案
守望的化石
人世與人時
京華遇詩人
張聯的風景
看到奇蹟的一天
那禁秋裏送離舟
平遙的灶台
爛柯新話
閒話科舉
秋風將譚
偎雪紅爐
梁塵三品
千古動人憑一真
《唐詩三百首》
板橋道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