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曹洞宗

鎖定
日本曹洞宗為道元禪師所開創。今天的日本曹洞宗,以永平寺、總持寺為兩大本山,據稱擁有一千萬信徒,為日本最大的佛教宗派。近代以來還創辦了駒澤大學、愛知大學院大學和東北福址大學及鶴見綜合醫院、鶴見女子大學等,為本宗和日本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
中文名
日本曹洞宗
外文名
Cao Dongzong of Japan
開    創
道元禪師
地    區
日本
信    徒
一千萬信徒
屬    性
佛教

日本曹洞宗日本曹洞宗宗旨

日本曹洞宗是釋迦牟尼佛和歷代祖師代代相傳下來的正傳佛教宗派。本宗以坐禪(打坐)的理論為依據,認為通過坐禪的實踐得到身心安寧,當下即是佛身。
同時,以坐禪的精神安住在“行住坐卧”的生活中,與人安穩而和平地相處,在人間世創造自己的價值。 [1] 

日本曹洞宗日本曹洞宗教義

道元禪師曾説,我們獲得人身,須知是帶着“佛心”來到這個世界的。“佛心”是指,不光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也要珍惜別人或物件的生命,要能多替他人着想。但是,我們通常沒有認識到其可貴,隨自意樂而損惱別的眾生。
我們秉承釋迦牟尼佛、道元禪師、瑩山禪師的教導,以其為指導,在每天生活任何事都善用其心,那麼身心就會調和,我們的佛性也會顯現出來。
在每天生活中善用其心,在人與人相處中尋找喜悦,這是曹洞宗追求的生活方式。

日本曹洞宗簡介

道元禪師(1200—1253)出身貴族,自幼受漢學教育,8歲喪母,9歲讀《俱舍論》,遂有出塵之志。13歲到比睿山禮良觀法眼出家,翌年禮天台座主公圓僧正剃髮,接着登壇受菩薩戒。道元在廣讀佛教經論、鑽研顯密二教義理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疑問,如:顯密二教共談本來本法性,天然自性身,若如此則三世諸佛依甚更發心求菩提耶?他遍訪名師,無人能給滿意的回答。當他向善修觀心的公胤僧正請教時,公胤回答説:“此問輒不可答,雖有家訓訣,未盡美,傳聞大宋有傳佛心印之正宗,宜入宋求覓。”此後他到京都建仁寺,投到從宋求法而歸弘傳臨濟宗的榮西門下。一日道元入方丈向榮西提出上述疑問,榮西回答説:“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卻知有。”道元從此有醒。榮西去世後,道元便在其弟子明全門下參禪。日本貞應二年(1223),道元24歲,隨其師明全入宋求法,遍訪名德,終於在浙江天童山如淨禪師座下契悟,“了卻一生參學大事”。據《寶慶記》載,一天如淨禪師入堂,見有僧在坐禪時打瞌睡,便喝斥説:“參禪者,只管身心脱落,只管打睡作麼?”道元旁聞此語而豁然大悟,徑趨方丈燒香禮拜。如淨問起來由,道元答道:“身心脱落來。”如淨説:“身心脱落,脱落身心。”即授道元印可。道元謙虛地説:“這個是暫時伎倆,和尚莫亂印。”如淨回答道:“我不亂印你。”道元問:“如何是不亂印底事?”如淨禪師道:“脱落,脱落。”此後道元又從如淨受“佛祖正傳之大戒”,在天童寺參禪兩年。南宋寶慶三年(1227)拜別如淨禪師回國。臨別,如淨禪師贈以芙蓉道楷的法衣、洞山良价《寶鏡三昧》和《五位顯訣》,又贈自贊頂像(肖像),並囑咐説:“汝以異域人,授之表信。歸國布化,廣利人天。莫住城邑聚落,莫近國王大臣,只居深山幽谷,接得一個半個,勿令吾宗致斷。”  道元禪師回國後,舉揚曹洞家風。先住九州,後遷京都住建仁寺,後往深草。當地信徒為道元在深草建興聖寺,道元於1233年移錫進住。後興聖寺發生火災,災後又得信眾資助於越前建大佛寺,於寬元四年(1246)更寺名為永平寺。

日本曹洞宗淵源

“永平”一名源於佛教東傳中國的年號。據《永平寺梵鍾銘》記載:“夫永平者,佛法東漸之歷號也。扶桑創建之祖跡,鷲峯一枝,於是密密;少林五葉,至今芬芬。”  道元的禪法,直接繼承了中國曹洞宗宏智正覺——天童如淨的默照禪風,提倡“只管打坐”,主張修證一如。道元謹遵師教,遠離榮利,居山修行。與日本臨濟宗的“兼修禪”和所謂的純禪相比,道元的禪風帶有古樸和枯淡的色彩。
道元禪師在理論上和組織上為日本曹洞宗奠定了基礎,因而被遵為日本曹洞宗的高祖。瑩山紹瑾在道元入寂半個世紀後繼主法席,為日本曹洞宗第四祖。為將道元禪法推向日本民間,他相繼創立“江湖會”、“臘八攝心會”,使日本曹洞禪法大興於世,曹洞宗教團日益發展壯大,因而他被遵為日本曹洞宗的太祖。
瑩山紹瑾禪師(1268—1325),8歲從道元弟子義介出家,13歲從懷奘受戒。懷奘逝後師事義介。一日義介舉南泉普願答趙州從諗和尚之問“平常心是道”的公案,紹瑾聽後“豁然契悟”,後從義介受付法傳衣(道元袈裟),在義介去世後繼位為大乘寺第二代住持。紹瑾在世時以大乘寺為基地,致力於向普通民眾傳教,創建了淨住寺、永光寺、總持寺等許多新的寺院,使日本曹洞宗得到極大發展。其中總持寺在能登國風至郡,原為律院,住持定賢律師將此寺獻給紹瑾,從此改為禪寺。日後總持寺發展為曹洞宗的重要傳法中心,近代成為與永平寺並列的日本曹洞宗兩大本山之一。

日本曹洞宗永平寺

永平寺位於福井縣吉田郡。此地山巒疊翠,永平寺的伽藍被羣山環抱。寺始建於寬光二年(1244),由道元禪師開創。全寺佔地33萬平方米,以七堂伽藍為中心,殿堂樓閣有70餘座。寺內樹齡高達680餘年的老松,蒼鬱林立。溪聲山色,幽邃宜人,實為絕好的修行道場。寺內最主要的是七座殿宇:山門、浴室、大庫院、佛殿、法堂、僧堂、東司,被稱為“七堂伽藍”,永平寺僧眾日常的生活和修行即是圍繞這七座殿堂進行。

日本曹洞宗山門

平常亦寫作三門。全木結構建築,雙重飛檐樓門完全是唐式風格,這是永平寺伽藍中最古的建築,為圓月江寂禪師於寬延二年(1749)重建。山門上懸有“吉祥之額”的橫匾,四天王像立於山門內東西兩側,正面石柱上是博容海禪師的一副對聯:  家庭嚴峻不容陸老從真門入;鎖鑰放閒遮莫善財進一步來。

日本曹洞宗浴室

位於山門東側。浴室為三默道場之一,供奉有因水印三昧而悟的“跋陀婆羅菩薩”。浴室依據禪宗清規,每月中四、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日浴室方開。入浴須知為:“沐浴身體,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皎潔。”又須知“入浴者縱有千人之多,浴後其湯須如初。”

日本曹洞宗大庫院

沿東側迴廊而上,有名為大庫院的建築,即一般寺院中的庫房。大庫院中設有廚房和接待來客的瑞雲閣及負責一山會計的副寺寮和負責寺院內維修的直歲寮。大庫院中供奉有“韋馱尊天菩薩”。

日本曹洞宗佛殿

佛殿為七堂伽藍中心。古來禪宗的伽藍配置即有相當於人體之説:頭為法堂,心臟為佛殿,左手是庫院,右手是僧堂,腰為山門,左足為浴室,右足為東司。
佛殿別名“覺王寶殿”,亦稱“三世如來殿”。永平寺佛殿為寺廟建築風格。

日本曹洞宗法堂

法堂是永平寺伽藍中最高的建築。法堂相當於一般寺院的本堂,是一山住持登須彌壇向僧眾説法的場所。  堂內分為露地(外單)、大間、內陣、室中等區域。以中央的導師位置為中心,兩側是班首執事的位置。右側為知事位,設監院、都寺、副寺、維那、典座、直歲等職;左側為頭首位,設首座、書記、知藏、知浴、知客、知殿等職。全寺僧眾每天早晨在法堂中,兩席相對誦經勤行。

日本曹洞宗僧堂

僧堂位於佛殿左側,與大庫院相對。僧堂也稱為雲堂和選佛場,是修行的根本道場。寺僧在堂內坐禪、打眠、二時食事(吃飯),也是三默道場之一。堂內中央供奉着文殊菩薩,外堂懸掛着魚鼓。

日本曹洞宗東司

位於僧堂之下,山門左手。東司也是三默道場之一,供奉着“烏芻沙摩明王”。一般稱東司,實際上就是廁所。廁所如位於西側,亦稱西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