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書道

鎖定
古代日本人稱書法叫「入木道」或「筆道」,直到江户時代(十七世紀),才出現「書道」這個名詞。在日本,用毛筆寫漢字而盛行書法,應當是在佛教傳入之後。僧侶和佛教徒模仿中國,用毛筆抄錄經書,中國的書法也隨之在日本展開。聖德太子抄錄的「法華經義疏」,就是受中國六朝時代書法風格影響的代表作。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和尚從中國返國時,帶回了東晉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並將之推廣。
中文名
日本書道
外文名
書道
別    名
日本書法
其他作用
修身養性

日本書道基本概念

提起書法,相信不少人會認為它是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其實,書法在日本不僅盛行,更是人們修身養性的方式之一。

日本書道唐代

日本書道
日本書道(15張)
唐太宗曾下令收藏王羲之的作品,一時間使王羲之作品身價百倍,日本遣唐使回國時帶回了大批王羲之的手跡。現今的「東大寺獻物帳」內收藏的二十卷書法集中,大部分是王羲之的仿跡。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孫過庭的「書譜」也有入木之術。古代日本人尊王羲之為書聖,故將書法稱作「入木道」。日本人喜愛王羲之書法風格現於言表,他們親熱地稱王羲之為大王,稱其第七子王獻之叫小王。承繼了二王骨風的,是平安朝的真言宗創始人空海和尚。他與嵯峨天皇、橘逸勢三人被稱為平安「三筆」,空海的「聾瞽指歸」二卷更被指定為國寶。

日本書道平安中期

日本廢除了遣唐使,隨着假名(日本文字)的出現,書法也開始和化(日本化),書法界又出現了小野道風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世人稱之為「三跡」,「三跡」的書法成了後世書法的規範,並由此產生了多種書法流派。和化書風創始人藤原行成創立了「世尊寺流」,歷經七世,由於墨守成規,而失去吸引流於形式,書法也從以貴族為中心而轉向武士階層。書法不僅要求雄渾有力,也要求速度要快。於是出現了以藤原忠通為代表的「法性寺流」,其勢壓倒了「世尊寺流」。其後,後京極良經承繼忠通的風格,創立了「後京極流」。到了鎌倉時代又出現了寂蓮、藤原俊成、藤原定家等書法大家。
日本把「世尊寺流」「法性寺流」等總稱為「上代風格」,而將武士社會盛行的書法風格稱之為「武家風格」,其代表者是源賴朝、源義經、北條時政等將軍。

日本書道鎌倉時代

在與宋朝做生意時引進了宋代的書法。如臨濟宗大師榮西禪師就師承了黃山谷的風格,曹洞宗的道元禪師將張即之的書法介紹回日本。以京都五山、鎌倉五山的禪僧為中心的書法流派更是崇拜張即之和蘇東坡的宋代風格。其後,一山一寧等僧又將元代風格帶進了日本,為日本書法界增添了宗峯妙造大師、夢窗疏石等高僧的墨寶,世人稱之謂「禪宗風格」。
「禪宗風格」
長期流行於日本南北朝和室町時代的武士、官吏之間。

日本書道桃山時代

豐臣秀吉一統天下,使亂世造成的文化停滯情況得以恢覆,書法界出現了三名奇才近衞信尹、木阿彌光悦、松花堂昭乘,世人稱為「寬永三筆」。

日本書道江户時代

幕府獎勵儒學,「唐風」再度盛行。江户末期出現瞭如市河未庵等職業教授書法的專家,「書道」就產生在這一時期,併成了日本固有藝道的代表。明治初期,中國人楊守敬來到日本,他將中國的六朝書風傳入日本,如同一股春風吹進日本的書道界。於是,日本書道開始由尊重個性、流派傳承向注重自由表現的方向發展。

日本書道戰後

日中兩國書法家之間的交流更是連綿不斷。1958年,以日本著名的書法家豐道春海為團長的日本書道代表團首次訪華。1973年起,“全日本書道聯盟”每年都派日本書法家代表團訪問中國。1977年,著名的日本書法教育家上條信山、種穀扇舟等發起成立了“日中友好書道教育者協會”,為增進日中兩國人民的瞭解和友誼作出了貢獻。

日本書道相關文獻

日本書道 日本書道
《日本古代法帖珍本》,大象出版社,2014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