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對蝦

(對蝦科對蝦屬動物)

鎖定
日本對蝦(學名:Penaeus japonicus)是對蝦科、對蝦屬動物,也有資料顯示稱日本囊對蝦(學名:Marsupenaeus japonicus [8]  。體中等長,側扁,甲殼較厚;額角略呈正彎弓形;頭胸甲背面額角後脊有中央溝一條,伸至頭胸甲中部以後,兩側各有一條很深側溝,伸至頭胸甲後緣;尾節末端呈尖細刺狀;附肢齊全,第一觸角甚短,短於頭胸甲之半;第一對步足無座節刺;雄性交接器中葉頂端有非常粗大的凸起,雌性交接器呈長圓柱形;體呈淺黃色,具有藍褐色橫條斑花紋;附肢黃色;尾肢後部呈鮮豔的藍色和黃色,邊緣毛為紅色;成蝦雌大於雄。
日本對蝦分佈極廣,中國沿海、日本北海道以南、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非洲東部及紅海等均有分佈。喜歡棲息於沙泥底,具有較強的潛沙特性,白天潛伏夜間頻繁活動並進行索餌。覓食時常緩遊於水的下層,有時也遊向中上層。日本對蝦繁殖期較長,由2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並且由北向南逐步推遲,產卵適温為20~23℃。性成熟個體的體長範圍為118~180毫米,以130~160毫米為主。壽命一般為1年,少數達2年。
日本對蝦是日本最重要的對蝦養殖品種,在日本養到25克左右出售價格最高,主要以銷售活蝦為主。日本對蝦也是中國重要的對蝦養殖品種之一。該蝦甲殼較厚,耐幹露,適於活體運銷,利潤較高。營養價值與其他主要蝦類相近。
中文名
日本對蝦
拉丁學名
Penaeus japonicus
別    名
日本囊對蝦、花蝦、竹節蝦、花尾蝦、斑節蝦、車蝦
外文名
kuruma prawn
同義學名
Marsupenaeus japonicu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甲殼綱
十足目
對蝦科
對蝦屬
日本對蝦
亞    門
甲殼亞門
亞    種
0 [10] 
命名者及年代
Bate, 1888

日本對蝦物種學史

  • 命名
爾雅翼·釋魚三·鯫》:“今閩中五色蝦,長尺餘,具五色。”此依體色得名。民國·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記:“斑節蝦,長六七寸,前三對腳之尖端具小螯,體色常有青紅黃褐等斑,故名。”民間俗稱斑節蝦、竹節蝦、花蝦、花尾蝦、車蝦等,而依體形或體色之名,頗有歧義。 [5] 
  • 分類
LifeWatch Belgium等將其歸入囊對蝦屬,用學名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文名為日本囊對蝦。FAO用名kuruma prawn,隸屬於甲殼亞門、軟甲綱、十足目、枝鰓亞目、對蝦總科、囊對蝦屬。Catalogue of Life、中國自然標本館等將其歸入對蝦屬(Penaeus),用學名Penaeus japonicus,中文名為日本對蝦。 [5]  [8] 
  • 人工養殖
1970年,中國台灣地區開始日本對蝦養殖試驗;1988年起,中國大陸在浙江、福建和廣東等省陸續開始養殖;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北方各省開始養殖,現從海南到遼寧沿海均有養殖,北方地區多為單茬或雙茬養殖,而南海區域主要是秋冬季養殖。 [4] 

日本對蝦形態特徵

日本對蝦成蝦雌大於雄,雌體成蝦體長12~20釐米,體重20~100克;雄體體長10~18釐米,體重10~80克。分頭胸部與腹部,由20節組成,即頭部5節,胸部8節,腹部7節。末節稱為尾節,與尾肢組成尾扇。除尾節外,各節皆有附肢1對。體呈淺黃色,具有藍褐色橫條斑花紋。附肢黃色。尾肢後部呈鮮豔的藍色和黃色,邊緣毛為紅色。 [1]  [5]  [6] 
日本對蝦
頭胸部:日本對蝦的頭部和胸部癒合成為頭胸部。甲殼較厚。額角略呈正彎弓形,上緣8~10齒,下緣1~2齒。頭胸甲背面額角後脊有中央溝1條,伸至頭胸甲中部以後,兩側各有1條很深側溝,伸至頭胸甲後緣。第一觸角鞭短於頭胸甲的1/2。頭胸甲具有眼胃脊且具觸角刺、胃上刺和巧刺。眼眶後方有明顯的額胃脊和額胃溝。 [6] 
腹部:日本對蝦的腹部較頭胸甲為長,明顯分節。各節的背側包着一片堅硬的甲殼,每節之甲殼通過關節膜相連,可自由伸屈。 [6] 
附肢:日本對蝦末節稱為尾節,與尾肢組成尾扇。除尾節外,各節皆有附肢1對。附肢均由基肢、內肢和外肢構成。因各對附肢功能不同,其形狀變化較大,口器附肢主要用於抱持和咀嚼食物,其基肢發達;胸部附肢為捕食及爬行器官,內肢發達;腹部附肢功能在於游泳,其內外肢均發達。雄性第二腹肢的內肢內側具雄性附肢。雄性附肢由2節構成,末節鱗片狀,近乎橢圓形,長約為寬的2倍,邊緣着生細短刺。 [6] 
生殖器日本對蝦雌性生殖孔1對,在第三對步足基部內側,卵子經此生殖排出。在第四和第五對步足基部間之腹甲上有1個前部末端變圓的雌性交接器,為納精囊,寬約為長的3/4。納精囊開口於前端。其口內為一空囊,交配後的個體精莢末部帶有角質硬化的花瓣狀精莢栓,精莢栓後來常脱落,僅留殘跡。 [6] 
形態特徵
形態特徵圖冊注:a.第二觸角;b.第一觸角;c大顎;小顎;d.第一小顎;e.第二小顎;f.第一顎足;g.第二顎足;h.第三腹肢(游泳肢);i.第六肢(尾肢);j.第五步足(雄);k.第三顎足;l.第一步足(除j外,均為雌蝦左側附肢);1.指節;2.掌節;3.腕節;4.長節;5.座節;6基節;7底節;8.上肢;9外肢;10.內肢;11.觸角腺開口;12.鰓;13.顎舟片;14雄性生殖孔;15.原肢(基肢)。 [6] 

日本對蝦棲息環境

日本對蝦為暖水性、一年生蝦類,生活水温為5~32℃,適宜水温為17~29℃,最適水温為20~29℃,高於32℃時不能正常生活,低於5℃時會出現死亡。日本對蝦表現為廣鹽性,適鹽範圍為15.0~34.0,對低鹽的適應能力較差,鹽度在11.0以下時存活會受影響,鹽度突變會引起大量死亡。棲息於100米水深範圍內,以10~40米水深為主,喜歡砂泥底質。常與斑節對蝦、寬溝對蝦混棲。 [7] 

日本對蝦生活習性

日本對蝦潛沙特性

日本對蝦具有強的潛沙特性。白天潛砂,夜間活動。仔蝦生長至體長為8毫米時,便具有潛砂習性,不喜歡潛入砂粒粒徑大於0.5毫米以下的粗砂,在粒徑為0.5毫米以下的細砂、泥砂中,能迅速潛入。體長達到12毫米以上的日本對蝦,從浮游生活轉入底棲生活,潛沙深度一般為1~3毫米,白天潛砂時只露出雙眼與額角,僅在飢餓或夜間才出穴覓食。 [7] 
潛沙特性

日本對蝦活動特點

日本對蝦
日本對蝦(3張)
靜伏時,步足支撐身體,游泳足舒張擺動,觸鞭引前擺後,眼睛不時地轉動;游泳時,步足自然彎屈,游泳足頻頻划動,兩條細長的觸鞭向後分列於身體兩側,轉向;受驚時,則以腹部敏捷的屈伸運動向後連續退躍,或以尾扇向下撥水,在水面騰跳。 [6] 
日本對蝦沒有明顯的產卵洄游,但產卵時也出現區域性羣集現象。冬季,當水温下降時,個體大的對蝦游到30米或30米以上較深的海城越冬。待水温回升時,移向淺水處產卵。長大的幼體逐漸從淺水索餌洄游到深海區。 [6] 

日本對蝦覓食行為

日本對蝦夜間覓食時常緩遊於水的下層,有時也遊向中上層。以攝食底棲生物為主,兼食底層浮游生物及游泳動物,主要攝食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但不能直接吃大型雙殼類,偶爾吃死屍和碎屑。 [1]  [4]  [6] 

日本對蝦分佈範圍

日本對蝦為暖水性、大型底棲蝦類,在中國黃海、渤海沒有分佈,在中國(東海、南海)、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沿海以及印度洋均有分佈。 [5] 
日本對蝦分佈圖 日本對蝦分佈圖

日本對蝦繁殖方式

日本對蝦性成熟較早,即春季孵出的蝦到當年秋季性腺開始發育,進行交尾,到第二年春季即繁殖產卵;產卵後的親蝦部分死亡。其產卵繁殖期較長,由2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並且由北向南逐步推遲,盛期為5~8月,產卵適温為20~23℃。性成熟個體的體長範圍為118~180毫米,以130~160毫米為主。 [6] 
日本對蝦苗 日本對蝦苗
日本對蝦交配一般無季節性,全年都有交配。交配發生在雌蝦蜕皮之際,雄蝦接近雌蝦,成鋭角遊動。接着,約幾秒種後,雄蝦突然翻身,腹部向上,形成雌雄腹部相相貼的姿態。最後,雄蝦將身體橫轉90度,與雌蝦呈“十”字相交,並立即將身體向上彎曲,扣住雌蝦,通過雄性交接器將精莢推進雌性納精囊內。 [9] 
日本對蝦產卵多在夜間進行。產卵時,雌蝦在水中層遊動,將成熟卵子和納精囊裏的精子排出體外,在水中受精。產卵量因個體大小及產卵時卵巢的成熟度而異,一般在20萬~50萬粒。並有多次發育多次產卵現象。產卵過程一般幾分鐘內完成。剛產出卵略呈三角形,隨後成圓球形,卵徑250微米左右,為沉性卵。沒有交尾的雌蝦,也能成熟產卵,卵為浮性卵,不能受精孵化。 [9] 
日本對蝦的一生要進行多次的變態發育,經歷多個發育階段,其發育階段和生活史:受精卵、胚胎髮育、無節幼體、溞狀幼體、糠蝦幼體、仔蝦幼體、幼體、成蝦。其中,受精卵發育速度與水温等條件有關,當水温27~29℃時,經13~14小時,受精卵便發育並孵出長約330微米的無節幼體。幼體發育時蜕殼頻繁,形態不斷變化,每蜕殼一次變態一次。從無節幼體到仔蝦需蜕殼12次。從仔蝦到幼蝦約需蜕殼14~22次,幼體到成蝦約需18次,即一生中要經過數十次蜕殼。蜕殼多數出現在夜晚,整個蜕殼過程僅需幾分種。蜕殼後新殼較軟,體色變紅(大齡蝦),幼齡蝦幾小時後新殼變硬,較大齡的蝦則需1~2天。 [9] 
壽命一般為1年,少數達2年。 [9] 

日本對蝦主要價值

日本對蝦食用價值

日本對蝦肉質鮮美,是海珍品,鮮食或製成對蝦乾,還可製作多種佳餚。 [12] 
營養價值
營養價值(5張)
日本對蝦含肉率為39.21%,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分別為77.16%和1.79%,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分別為17.74%和2.08%。肌肉(幹樣)中18種氨基酸總量(TAA)為70.68%,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為70.72,其構成比例低於雞蛋蛋白標準,但高於WHO/FAO標準。根據氨基酸評分(AAS)和化學評分(CS)計算結果,得出日本對蝦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為纈氨酸。5種鮮味氨基酸(DAA)總量為35.71%(幹樣)。日本對蝦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佔脂肪酸總量的64.04%,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分別為1.70%和10.92%,多不飽和脂肪酸和EPA、DHA含量高於其他幾種經濟蝦類及淡水魚類。鐵和鋅含量豐富,鎘、鉻、鎳等有害元素含量低。 [2] 

日本對蝦藥用價值

日本對蝦肉性味甘鹹温,具有補腎壯陽、舒筋壯骨、滋陰、健胃的功效;用於治療陽痿、筋骨疼痛、手足搐搦、全身瘙癢、皮膚潰瘍。對蝦殼又稱海蝦殼,曬乾研末,治禿瘡、疥癬。 [12] 

日本對蝦經濟價值

日本對蝦是日本最重要的對蝦養殖品種,在日本養到25克左右出售價格最高,主要銷售活蝦。養殖180天體重可達20~25克。產卵羣體體長為12~20釐米,體重為20~95克。日本對蝦也是中國重要的對蝦養殖品種之一,2016年,日本對蝦在中國的養殖產量達5.6萬噸。該蝦甲殼較厚,耐幹露,適於活體運銷,利潤較高。 [1] 
2021年,日本對蝦全球捕撈量為330.869噸。 [11] 

日本對蝦養殖技術

日本對蝦蝦池條件

蝦池條件
蝦池條件(2張)
日本對蝦養殖池池底以沙泥底質為最好,水深應在1米以上。 [3] 
  • 鹽度:日本對蝦為廣鹽性蝦類。對鹽度的適宜範圍是25~30‰,但高密度養殖時適應低鹽度能力較差,一般不能低於7‰(最好鹽度在15‰以上);
  • 温度:日本對蝦屬亞熱帶種類,最適温範圍為25~30℃,在8~10℃停止攝食,5℃以下死亡,高於32℃生活不正常;
  • 溶解氧:日本對蝦在池養中忍受溶氧的臨界點是2毫克/升(27℃時)低於這一臨界點即開始死亡。耐幹能力強,是較易長途運輸的種類;
  • pH值:海水pH值較穩定,一般在8.2左右,但蝦塘pH值多數變化較大。日本對蝦對pH值適應值為7.8~9之間。 [3] 

日本對蝦放苗準備

  • 蝦池消毒:在蝦池進水前15天~20天,用生石灰對蝦池徹底消毒,殺滅池中全部野雜魚類和有害病菌、病毒,生石灰用量為75千克/畝~100千克/畝。也可用30ppm~50ppm漂白粉進行清塘消毒。 [3] 
  • 蝦池進水:放苗前10天左右,經過水濾網向蝦池內注水。濾網用60目網片製成,水位應視天氣狀況而定,如果天氣穩定,宜進水50釐米~60釐米,便於水温上升,促進蝦的生長,如天氣不穩定,則應深一些,減少水温波動。 [3] 
  • 蝦池施肥:一般應在放苗前7天~10天選擇晴天進行施肥,蝦池進水50釐米~80釐米,每畝施氮1ppm、磷0.1ppm。如果是新塘可適當混用一些雞糞等有機肥,加速浮游藻類的繁殖,雞糞用量為3千克/畝~5千克/畝,以後每週視池水肥度情況進行追肥。天然基礎餌料繁殖較好的蝦池,對蝦在養殖前期體長3釐米以內時基本可以不投飼料。 [3] 

日本對蝦蝦苗投放

投放蝦苗應在水温穩定在13℃以上時進行。蝦苗以就近購買為宜,如果是必須空運的蝦苗,應在運苗前做好充分準備,要求快裝、快運、快放,儘量控制運輸時間在10小時以內。就近購買的蝦苗體長在1釐米以上為好,空運的蝦苗體長在0.8釐米左右為好。蝦苗的體質應健康活潑、規格整齊。 [3] 
放苗時儘量選晴天無風的日子。風不大時也可放苗,但必須在上風處放苗,育苗池水鹽度和蝦池水的鹽度差不大於3‰,水温差不大於2℃,如大於上述數值,應經過緩苗處理後再將蝦苗放池中。放苗密度在1萬尾/畝~1.5萬尾/畝。 [3] 

日本對蝦養成管理

  • 水質管理:養殖初期以肥水為主,視水質肥度情況和水色的變化,逐日向池內添水,每日添加3釐米~5釐米或3日~4日加水15釐米~20釐米,保持池內生態平衡。到蝦體長達到5釐米以上時,將池水添到1米以上,養殖中期由前期的“肥水”轉為“活水”,一般日換水量15%~20%。養殖後期視水質污染情況,可適當加大換水量。 [3] 
  • 投餌技術:①投餌方法:蝦苗前期生長主要靠池內的天然餌料來維持,中、後期投料以人工顆料餌料為主,無論是自制還是外購的餌料,其蛋白質含量均應高於中國對蝦用配合餌料,最好在50%以上,以確保日本對蝦正常生長。投餌時間應在晚上,以每晚8時和凌晨1時為最佳。一般情況下可在晚上8時投日投餌量的70%,凌晨投30%。②日投餌量的確定:養殖前期可用小吊網,中、後期可用旋網定量法測定池中蝦的總重量,然後確定日投餌量。一般情況下,蝦體重1克~5克時投餌量為體重的7%~10%;5克10克時為4%~7%;10克~20克時為3%~4%。 [3] 
  • 日常觀測:日常觀測是日本對蝦養成過程中的基本工作,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①對蝦攝食情況:攝食情況反映餌料是否適當,底質和水質是否正常,將直接影響對蝦的生長與健康;②對蝦生長情況:生長情況的觀測主要有成活率和平均體重的估測、體重測定和蜕殼情況等;③對蝦活動情況:根據日本對蝦生活習性觀察其活動情況,發現異常,如對蝦不潛沙,活動力下降,反應遲鈍,浮頭或在水面打轉等,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處理;④蝦池底質和水質情況:包括池底顏色和氣味,水質指標和日常檢測等。 [3] 

日本對蝦收穫技術

蝦長到80尾/千克~100尾/千克時,可以出蝦。收穫的方法採用插陷網的方法收蝦,陷網插入池內後,應及時檢查陷網內蝦的密度,防止蝦密度過大造成死亡。 [3] 

日本對蝦病害防治

病害名
病因
症狀
防治方法
爛鰓病
真菌或細菌侵入蝦鰓部組織所致。尤其是在池底環境不良,如爛泥和污物大量沉積,或受重金屬或礦物質等污染的蝦池,蝦的鰓部極易附着雜質和受真菌、細菌侵入,致發生此病。
鰓絲壞死腐爛,嚴重者壞死部分萎縮脱落,附有大量污物,外觀軟塌而髒,病蝦活力及食慾逐漸降低而陸續死亡。
①改善底質和水質,加大換水量,連續換水至病情好轉,再恢復正常換水量。
②用漂白粉殺菌,在3天內連續使用兩次,第一次用量1ppm,第二次用量0.5ppm;用1~2ppm的高錳酸鉀溶於水中製成溶液後全池潑灑,施藥後2小時換水。
黑鰓病
主要由真菌中的鐮刀菌感染所致,常見的是鐮刀菌屬的新月孢子菌。該菌侵入蝦鰓組織內,刺激鰓絲產生黑色素,使蝦的鰓絲變黑。該菌也可侵入蝦的附肢及全身的真皮組織內,使附肢及甲殼也受感染變黑。此外,細菌的侵入、重金屬中毒也可使蝦發生黑鰓病。
病蝦鰓部由黃、褐色變成黑色,呼吸困難,蝦的食慾及活力降低,嚴重時體呈黑色,最後因身體衰竭而死亡。
以防為主,控制放養密度,保持良好的底質和水質環境,並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以增強體質,防止致病菌感染。
紅鰓病
由於蝦池長期缺氧,環境不良及弧菌侵入蝦體血液內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病蝦體色正常或微紅,鰓部呈紅色。病蝦前、中期仍能正常遊動及攝食,後期活力差,靜伏於池底,攝食減少或停止,逐漸衰弱而死亡。
①加強換水,保持池中有足夠的溶氧。
②在每千克飼料中加進氯黴素0.25克,或土黴素0.5克,製成藥餌,連續投餵5~7天,施藥期間配合投餵優質的鮮活飼料。
③使用0.6×10-6漂白粉消毒殺菌,用水稀釋後全池潑灑。
爛眼病
是由非01羣霍亂弧菌侵入蝦體及眼球內引起的,多發生於低鹽度水域。
病蝦眼球腫脹,由黑色變成褐色,逐漸潰爛,嚴重時眼球爛掉,只剩眼柄。隨着病情加重,全身肌肉發白,行動呆滯,常匍於池邊,病蝦多在一週內死亡。
①加大換水量,改善水質。
②全池施用1ppm的漂白粉消毒殺菌。
③在每千克飼料中加0.2~0.5克土黴素或氯黴素製成藥餌,連續投餵數天,至病狀消失。
白斑病
主要是由細菌感染所致。放養密度過大,投餵過量造成的底質污染是發生該病的環境條件。
病蝦開始在頭胸甲的觸角區、心區、腹部每節甲殼的後下緣出現白斑,繼之變成黑斑而死亡。
①改善蝦池環境。
②全池潑灑獸用土黴素,第一次施3×10-6,隔日再追施2×10-6進行藥浴。
③每千克飼料中加0.2~0.5克土黴素或氯黴素配製藥餌,連喂數天,至病狀消失。
黃鰓病
病原體是外共生性纖毛蟲的殼吸管蟲和緣毛蟲。它們與棵甲藻、夜光藻一起附着於蝦的鰓部。因蟲體黃色,故病蝦鰓組織呈黃色,病原體附着鰓部後,引起池蝦呼吸困難,體質下降,造成細菌二次感染。
病蝦鰓部因病情輕重由淺黃、橙黃至土黃色。病情重時,行動呆滯,攝食量減少造成生長緩慢。
①加強水質管理,將池水透明度控制在水深的1/2。
②用福爾馬林25ppm藥浴1天,然後換水。
③在飼料中加2‰土黴素連續投餵3天。
④用2ppm漂白粉或30~40ppm石灰混水潑灑全池。
聚縮蟲病
大量附着的聚縮蟲佔據了鰓絲表面,阻塞了鰓絲之間水流,破壞了鰓的呼吸功能,聚縮蟲在pH低於7的水中和有機物含量過高的蝦池中較易大量繁殖。
病蝦體表蒙有一層淺黃色毛狀物,鏡檢可看到蝦鰓、體表有大量聚縮蟲附着,在池水溶氧不足的情況下致蝦死亡。
加大換水,改善pH。
用茶籽餅20~25ppm全池潑撒,促使對蝦蜕殼,並在蜕殼後大換水,防止重新感染。
用高錳酸鉀10ppm全池潑灑,藥浴4小時後換水。
用新潔爾滅0.5~1ppm與高錳酸鉀5~10ppm混合使用,2.5~3小時內可基本殺死聚縮蟲。
日本對蝦中腸腺壞死桿狀病毒病
是一種C型桿狀病毒。感染該病毒的蝦中腸腺上皮細胞壞死,導致蝦體死亡。
發生在日本對蝦幼體病蝦中腸腺白濁,活力差,飄浮於水面,死亡率可達98%。
對蝦苗實行檢疫,防止帶進病毒。迄今還沒有有效的防治辦法。
參考資料 [13] 
參考資料
  • 1.    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姜志強,譚克非,李文寬.遼寧省水生經濟動植物圖鑑[M].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1
  • 2.    許星鴻,劉翔,閻斌倫等.日本對蝦肌肉營養成分分析與品質評價[J].食品科學,2011,32(13):297-301.
  • 3.    日本對蝦養殖法  .新農網[引用日期2012-12-25]
  • 4.    日本對蝦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6-21]
  • 5.    楊德漸、孫瑞平.海錯鱗雅:中華海洋無脊椎動物考釋 第1版[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3.01:74
  • 6.    莫佛素,翁雄.日本對蝦養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12:1-18
  • 7.    唐啓升.中國區域海洋學 漁業海洋學[M].青島:海洋出版社,2012.06:210
  • 8.    Marsupenaeus japonicus (Spence Bate, 1888)  .LifeWatch Belgium[引用日期2023-09-26]
  • 9.    莫佛素,翁雄.日本對蝦養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12:20-28
  • 10.    Marsupenaeus japonicus  .ITIS[引用日期2023-09-26]
  • 11.    Penaeus japonicus (Bate, 1888)  .FAO Fisheries[引用日期2023-09-26]
  • 12.    凌婭等.節肢、棘皮類中藥材動物養殖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01:49
  • 13.    中國水產雜誌社.中國名特優經濟水產品養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2:311-3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