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地理兵要

鎖定
《日本地理兵要》是1884年出版的圖書,由姚文棟編譯。
中文名
日本地理兵要
出版時間
清光緒十年(1884年)
裝    幀
線裝8冊10卷
編譯者
姚文棟

目錄

日本地理兵要簡介

《日本地理兵要》全書線裝8冊10卷。清光緒十年(1884年)由清政府出使日本公使團隨員姚文棟(1852~1929年)編譯。姚文棟的《日本地理兵要》是作對日作戰的戰場準備。
日本隨着國力的上升,擴張野心與日俱增,矛頭直指一衣帶水的朝鮮與中國。

日本地理兵要詳細內容

當時清政府出使日本公使黎昌庶的隨員、直隸試用通判姚文棟敏鋭地注意到這一點。他將日本陸軍省出版的《兵要日本地理小志》一書譯為漢文,希望“印給外海水師各營”。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是甲午中日黃海之戰前11年。
姚文棟不僅照譯原文,還從戰略的高度對日本地理形勢進行評述,如在分析對日作戰的兩條海上攻擊通道時説:一條是“上海歷長崎、神户而達橫濱”,“自長崎至神户者必經瀨户內海。其間島嶼棋佈,節節可伏,且一入下關口峽,彼若以兵絕吾後路,則能入而不能出,皆犯兵家所忌。故用兵時,此道不復可行”。另一條是“自香港至橫濱,即彼所謂南洋,一水汪洋駛行無阻,可以直搗浦賀,進逼品川,東京、橫濱皆震動矣。此正道也。”對日本陸上的戰略要點姚文棟也敍述得十分清晰。
中根淑《兵要日本地理小志》一書中沒有對本國軍隊的記錄,而姚文棟收集記錄當時日本陸軍步、騎、炮、工兵各營駐地及人數以及軍、師管區、近衞軍、常備兵、預備兵、後備兵、國民軍的人數,依我國地方誌之體例編成《兵制》一章收入《日本地理兵要》中,還針對我國威脅最大的日本海軍艦船逐一記述。
姚文棟《日本地理兵要》一書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附錄·西人論日本水師事宜》一段。他由東京乘車前往橫濱途中,遇到“二客論郵便新聞及朝野新聞、近日所刻日本水師策略”,遂將兩人論説要點整理附錄於書中供國人蔘閲。姚文棟這種處處留心的情報意識令人慨嘆。
姚文棟編譯的《日本地理兵要》是近代中國人最早翻譯的日本地理著作。此書刊後11年,中日甲午之戰爆發。甲午戰後,坊間有《日本地理兵要》翻印本。如筆者知見就有薛福成為序的寶善堂石印本行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