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

鎖定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JapanAtomicEnergyAgency,JAEA),成立於2005年10月1日,由日本核燃料循環開發機構(JNC)與日本原子能研究所(JAERI)合併組成的研發機構。 [2]  [5] 
2023年9月12日,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下屬的核燃料循環工學研究所承認近日出現放射性物質泄漏,但稱未對工作人員健康和周邊環境造成影響。 [6] 
中文名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
外文名
Japan Atomic Energy Agency,JAEA
成立時間
2005年10月1日
機構地址
日本茨城縣東海村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發展歷史

2005年10月1日,日本核燃料循環開發機構(JNC)與日本原子能研究所(JAERI)合併組成了一個新的研發機構——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JAEA)。新機構的總部位於茨城縣東海村,其主任是JNC的前主任——YuichiTonozuka。 [5] 
2015年11月,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建議主管“文殊”的日本文部科學省選擇新的運營方來取代原本的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 [1]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科研成就

20世紀90年代,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的科學家首先研發出一種能夠吸收鈾的材料,當它被浸沒在海水中時能夠在表面吸附並固定鈾。 [2] 
2003年,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建成了名為J-KAREN的首台飛秒拍瓦激光。 [3]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事故記錄

當地時間2017年6月7日,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大洗研究開發中心發生核輻射事故,5名男性員工遭受輻射。該機構在7日發佈消息稱,在4人的肺中檢測出放射性物質。其中一名50多歲的員工從肺部檢測出2.2萬貝克勒爾的鈈239。8日,該機構推測進入該男性員工體內的放射性物質總量高達36萬貝克勒爾,目前正在進行更為詳細的調查。 [4] 
2023年9月8日下午,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下屬的位於茨城縣東海村的核燃料循環工學研究所的鈈燃料第三開發室內的手套箱進行定期檢查時發現了放射性物質引起的污染。污染位置位於手套箱上表面與底面,共計4處,放射性活度最大約33貝克勒爾。該研究所稱,放射性物質泄漏未對工作人員健康和周邊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