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暮倚杖水邊

鎖定
《日暮倚杖水邊》是金代王寂創作的詩。 [1] 
作品名稱
日暮倚杖水邊
作    者
王寂
創作年代
文學體裁
七律

日暮倚杖水邊作品原文

日暮倚杖水邊
王寂
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
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
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
蒼顏華髮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是遲。 [1] 

日暮倚杖水邊創作背景

此詩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據《金史·河渠志》載:“(大定)二十六年八月,河決衞州堤,壞其城。上命户部侍郎王寂、都水少監王汝嘉馳傳措畫備禦,而寂視被災之民不為拯救,乃專集眾以網魚取官物為事,民甚怨嫉。上聞而惡之,既而,……黜寂為蔡州防禦使。”救災不力,獲罪黜官,本屬應當,但從作者這首作於貶官蔡州時的詩作中透露出的信息看,其中或有不白之冤,以致詩人如此耿耿於懷,憤憤不平。 [1] 

日暮倚杖水邊點評鑑賞

首聯點明地點、時令和心緒。蔡州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南淮河以北、洪河上游以南的地區,當汴、洛、淮、沔交通孔道,故作者用“水國”代稱之。秋風颯颯,萬物蕭瑟,被秋風輕輕“搖落”的自然是片片黃葉。望着在秋風中迴旋、掙扎、最終還是落地化作塵泥的黃葉,聯想到自己如同黃葉般枯萎飄零的身世和命運,“日暮依杖水”的詩人,怎能不思潮如湧、心亂如絲呢?這一聯,出句是因,對句是果;前句寫景,後句抒情,寫景具體,抒情概括,使人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被秋風拂動的、鬱結在詩人心底的“羈緒”究竟是什麼。
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積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總爆發,每一聯又單獨表達一層意思。頷聯引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以自況,作者的用意是顯而易見的:正直愛國如屈原,憂民憂時如白居易,皆不免被貶逐黜放的命運,何況自己?不過,自己雖然不像屈原、白居易那樣含冤至深,但他們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博大胸懷、堅貞節操,自己也同樣彷彿一二。因此,頸聯就直接怒斥那幫專門羅織罪名、陷己於不義之地的奸佞小人,儘管他們費盡心機,陷害賢良,並且得逞於一時,然而天理自在,道義猶存,鬼神可鑑,蒼天有知。如果説,“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是作者借古人寫出了自已遭受冤屈、謫官異鄉這一事實的話,那麼,“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兩句,則是作者對這一既成事實的不滿、憤恨情緒的直接流露,其中既包含了對陷入於罪的小人的輕蔑,也表達了對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但現實終歸是嚴酷的,尾聯即明白無遺地坦露了作者在奸佞當道、君主寡恩、伸冤無望、前途渺茫的事實面前暗悔當初的低沉心緒。自古官場皆為是非紛爭之地,有人飛黃騰達,有人含冤受屈,若要解除這些煩惱,辭官歸隱、寄情山水不失為一條出路。然而如今的作者宦海沉浮,幾經折磨,“蒼顏華髮”,垂垂老矣。經歷了這樣身心俱瘁的痛苦後,即使是辭官歸隱,作者也嫌太晚太遲,何況獲罪之人,羈絆在身,並無辭官之自由呢?作者更深一層地寫出了自己貶官失意後的懊悔心情,同頷聯,頸聯相比,雖然顯得壓抑沉悶,令人有遲暮之感,但同時也能激起人們對身陷不幸且又衰老憔悴如此的作者更多的同情。
從詩題來看,西下的夕陽映照着波光鱗鱗的水面,作者倚杖佇立水邊,映入眼簾的景色當遠遠不止“水國西風小搖落”這一句所能概括。然而作者卻無心觀景,除了這一句外,全詩幾乎沒有接觸到任何其實就在他眼前的具體景物,由此可知,充塞在他心底的“羈緒”該有多麼複雜,多麼深沉,以致稍微被外物觸動,便同決堤的江河般一泄而出,滔滔不絕。 [1] 

日暮倚杖水邊作者簡介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學家。字元老,號拙軒,薊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