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常語言學派

鎖定
日常語言學派是分析哲學的一個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在英國形成。首先由維特根斯坦在摩爾思想影響下奠定其基礎,後由威斯頓姆繼承並加以發展。因其主要成員包括賴爾、奧斯丁、斯特勞森、漢普希爾、厄姆森、沃諾克、黑爾和普賴爾等。他們都在劍橋大學或牛津大學任教,故也稱“劍橋牛津學派”或“牛津學派”。該派認為哲學的方法是分析自然語言的日常用法。日常語言哲學後傳入美國,主要代表有塞拉斯、齊碩姆和塞爾等人。斯特勞森和美國日常語言學派,還把符號邏輯(哲學邏輯)運用於自然語言分析,即藉助於現代數理邏輯的形式化方法研究語言和推理等問題,但並不把形式的系統化看做整個哲學的目標,也不想創建理想的人工語言系統。這一觀點反映了該派試圖調和並統一日常(自然)語言哲學和人工語言哲學的意向。牛津學派即“日常語言學派”。 [1] 
中文名
日常語言學派
外文名
Ordinary language philosophy
代表人物
J.L.奧斯汀 P.F.斯特勞森 G.萊爾
學    校
牛津大學
由於其主要成員皆屬牛津大學,又稱牛津學派。該學派強烈反對形式主義-即通過引進數理邏輯等技術手段解決哲學問題-認為後者所需要的精確性是前者無法提供的;相反,我們真正應該條分縷析的是語詞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這樣,我們與其説是解決,不如説是消解了哲學問題。另外,後期維特根斯坦的哲學通過其學生的筆記四處流傳,被廣泛認為是該學派的靈感來源之一。其本人的哲學常常被視作日常語言學派的盟友。
其中,斯特勞森對羅素的描述語理論發動了猛烈的攻擊;萊爾被稱為“為笛卡爾二元論釘上最後一顆棺釘的人”,奧斯汀在反對感覺資料理論,建立言語行為上頗有建樹。
學派代表作:《心的概念》《感覺與可感物》《個體》(也許還有《哲學研究》)
參考資料
  • 1.    彭漪漣.邏輯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