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旋迴層

鎖定
旋扭構造體系的兩個旋迴面所夾的弧形或環形帶狀的巖塊或地塊。由於一束旋迴面的撒開和收斂,往往使旋迴層呈現一端變寬,另一端變窄甚至趨於尖滅的現象。 [1] 
中文名
旋迴層
外文名
cyclothem
理論提出
一個海水進退旋迴
結    構
局部與下伏岩層為不整合接觸
見載刊物
《地質學名詞》 科學出版社
公佈時間
1993年 [2] 

目錄

旋迴層理論提出

一個旋迴層的沉積過程稱沉積旋迴,它代表一個海水進退旋迴。在廣闊的近海平原上,由於海面升降頻繁,海水時進時退,因而形成一系列疊覆的旋迴層,顯示出巖性或巖相的規律性交替和重複出現。幾個連續的旋迴層可以共同組成一個大旋迴層,代表一個規模更大的海水進退旋迴。1942年,韋勒根據美國伊利諾伊州許多旋迴層的研究,提出了一個由10個巖段組成的典型旋迴層。

旋迴層結構

如伊利諾伊州的完全連續的旋迴沉積,其層序自下而上為:①,局部與下伏岩層為不整合接觸;②砂質頁岩;③淡水灰巖;④耐火粘土(即底粘土);⑤;⑥灰色頁岩;⑦不純的海相灰巖;⑧黑色頁岩和灰色鈣質頁岩,含灰巖結核;⑨海相灰巖;⑩粉砂質頁岩,含鐵質結核。從砂岩至煤層,即從河流沖積到湖泊和沼澤沉積,構成下部非海相半旋迴層,從頁岩以上構成上部海相半旋迴層,從濱海而淺海,再到濱海沉積。砂岩到海相灰巖為海進過程中形成的沉積;而頁岩含鐵質結核為海退時期形成的沉積,下部含海相化石,上部有時出現陸相沉積含植物化石。一個發育完全的旋迴層的沉積過程,代表一個先是海水逐漸浸進,然後海水迅速退去的海水進退旋迴。旋迴層的發育隨着構造背景和沉積環境的變化,在巖段多少和厚度大小方面,不論在縱向上還是橫向上,都是變化不定的。中國華北地區上石炭統的旋迴層十分發育,山西太原西山的上石炭統可以劃分為4個旋迴層。
旋迴層的特徵充分反映形成地區的古構造背景和古地理環境。旋迴層的劃分為海陸交互相煤系地層的劃分和對比提供科學依據。“韻律”泛指巖性的規律性交替和重複出現的旋迴層序。因而不可以把“旋迴層”與“韻律”和“旋迴”作為同義詞。
參考資料
  • 1.    本社.地質辭典(一) 普通地質構造地質分冊 下冊:地質出版社,1983
  • 2.    旋迴層  .911查詢[引用日期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