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旋襖

鎖定
旋襖特指一種短襖。其長至膝部,把裙罩住,兩袖僅掩肘,以最厚之帛為之,仍用夾裏;或其中用棉者,以紫帛緣之,名曰“貉袖”。據説起源於御馬苑圉人。為了方便,衣取短襟短袖。其名始見於宋朝。一般多用作便服,男女皆可着之。在元明時期使用於騎士,明朝稱之為“對襟衣”,是清代馬褂的前身。 [1] 
中文名
旋襖
注    音
xuán ǎo
釋    義
指一種短襖
語源
宋朝曾三異《因話錄》:“近歲衣制有一種如旋襖,長不過腰,兩袖僅掩肘,以最厚之帛為之,仍用夾裏,或其中用棉者。” [1-2] 
參考資料
  • 1.    孫晨陽、張珂.中國古代服飾辭典.北京:中華書局,2015-1:768
  • 2.    《古代漢語字典》編委會.《古代漢語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