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旋(拼音:xuán、 xuà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由旗幟“㫃”和表示足的“止”構成,表示士兵隨着旗幟的指揮而向前後或左右轉動,引申泛指旋轉。用作名詞時指圍繞中心轉動而形成的圈。由旋轉引申為旋踵,旋踵不過頃刻之間,因此旋由引申為不久、隨即。以上義讀xuán。旋由轉動還引申為迴旋的,讀作xuàn,又引申為沿物體四周邊旋轉邊切削。作名詞用時,旋還指一種呈圓形的温酒器具。最後兩種釋義舊時也寫作“鏇”。現代整理漢字時將“鏇”併入“旋”。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xuán,xuàn
繁    體
鏇(限xuàn音部分義項)
部    首
五    筆
YTNH
倉    頡
YSONO
鄭    碼
SYXI
字    級
一級(編號:2393) [1] 
平水韻
下平一先,去聲十七霰 [5] 
注音字母
ㄒㄩㄢˊ,ㄒㄩㄢˋ
筆畫數
4+7
筆順編號
41533152134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颴、𡟐、𢭀、𢳄、𩙢
統一碼
基本區 U+65CB
四角號碼
0828₁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會意字。甲骨文“旋”寫作圖1,左上部的部件A即為“”,就是古代的旗幟。其中的“丨”是旗杆,上有旗飾和在風中飄動的旗幟。其下“圖B”為“”,即人足,此處代指人。“止”上的部件C可能是表示迴旋的符號。金文(圖2)將部件C省去,小篆(圖3)仍然保持了甲骨文的結構。隸書(圖4-6)及楷書則依據篆文將字形定作從㫃、從疋。《説文解字·㫃部》:“旋,周旋,旌旗之指麾也。從㫃,從疋(shū)。”徐鍇系傳雲:“王秉白旄以麾以進之也。疋者足也,故以疋為旋,人足隨旌旗也。”這就是説,“疋”就是“足”,“旋”的意思是人在旗幟下,隨着指揮的旗幟而旋轉。或者説幟在揮舞走動,人們也跟着走動。“旋”字體現了人總是緊跟着旗幟走,即聽從旗幟的指揮的意思。因為“旋”是指旗幟轉動,人也跟着轉動,所以“旋”便引申出“周旋”“旋轉”的意思。 [6-7] 
“轉動”一週,就是轉圈兒;如果轉動半周,那就是向後轉,所以“旋”字又有返回、歸來的意思。如軍隊在戰場上打了勝仗,勝利歸來叫做“凱旋”。和“返回”的意義有關的還有一個“旋踵”,就是把腳後跟轉過來。“旋踵”有時間很短的意思,“旋”字也就有了時間短的意思。相當於“隨即”“立即”。 [8] 
“旋”還是“鏇”的簡化字,此義念xuàn。鏇是會意兼形聲字,篆文寫作圖7,字形由表示金屬的“金”和聲旁“旋”構成,旋兼表義指旋轉。《説文解字·金部》:“鏇,圜爐也。”指圓爐,常指回旋着切削。現代漢字簡化時,“鏇”作為繁體字併入了“旋” [9]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xuán
動詞
迴環轉動。
revolve;
turn
《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戰國·宋玉《招魂》:“旋入雷淵,爢散而不可止些。”
旋渦;旋繞;盤旋;天旋地轉
旋轉畫圓。

《莊子·達生》:“工倕旋而蓋規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

回還;歸來。
come back;
return
《詩經·小雅·黃鳥》:“言旋言歸,復我邦族。”
唐·吳筠《覽古》詩之二:“奈何淳古風,既往不復旋。”
凱旋
小便。

左傳·定公三年》:“夷射姑旋焉。”

名詞
圈子;圈
circle;loop
毛澤東《登廬山》詩:“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葱蘢四百旋。”

特指毛髮呈旋渦狀的地方。


旋毛
懸鐘的環。

《周禮·考工記·鳧氏》:“鍾縣謂之旋。”
王引之《經義述聞·周禮》:“竊謂鍾縣謂之旋者,縣鍾之環也。環形旋轉,故謂之旋。旋、環古同聲,環之為旋,猶還之為旋也。”

星名。北斗七星的的第二顆星。

《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

通“”。美玉。

淮南子·地形訓》:“傾宮、旋室、縣圃、涼風、樊桐,在崑崙閶闔之中。”

(Xuán)指旋門關。東漢時地名。又稱旋門阪。

漢·張衡《東京賦》:“西阻九阿,東門於旋。”

(Xuán)姓氏用字。



形容詞
漫然,隨意。
at leisure
唐·李白《少年行》:“好鞍好馬乞與人,十千五千旋沽酒。”

副詞
時間很快地;很短地。相當於“隨即、立即”。
soon
《後漢書·董卓傳》:“卓既殺瓊珌,旋亦悔之。”
梁啓超《噶蘇士傳》第八節:“肘下之毒蛇方去,心中之鬼蜮旋生。”
唐·元稹《連昌宮詞》:“春嬌滿眼睡紅綃,掠削雲鬟旋裝束。”
旋即
逐漸。
step by step
唐·元稹《離思》詩:“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酥旋欲融。”

還;又。

宋·柳永《尾犯》詞:“秋漸老,蛩聲正苦,夜將闌,燈花旋落。”
清·納蘭性德《水調歌頭·題岳陽樓圖》詞:“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

連詞
表示並列,多連用於兩個動詞之前,相當於“一邊……一邊、一面……一面”。

唐·章碣《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詩:“深鎖雷門宴上才,旋看歌舞旋傳杯。”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二:“姑太太旋説旋洗牌,態度聲口仍是那麼樣地隨便。”

xuàn
形容詞
轉着圈的。
whirl

旋風
名詞
旋子,一種用來温酒的金屬器具。

黃花峪》第一摺:“今日清晨早間,挑起草稕兒,燒的旋鍋熱,看有什麼人來。”

動詞
用車牀切削或用刀子轉着圈削。
shape
南朝宋·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九引三國魏周成《周成難字》:“旋,謂以繩轉軸裁木為器。”

温酒。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摺:“老王,這酒寒,快旋熱酒來。”

副詞
臨時(做);現(做)。

唐·杜荀鶴《山中寡婦》詩:“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表示頻率,相當於 “頻、屢”。
frequently
唐·杜荀鶴《早發》詩:“時逆帽檐風颳頂,旋呵鞭手凍黏須。”
宋·邵雍《首尾吟》:“朝昏天氣屢變易,今古人情旋合離。”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字典》 [10]  《現代漢語詞典》 [11]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㫃部】似沿切(xuán)
旋,周旋,旌旗之指麾也。從㫃從疋。疋,足也。 [12] 
【卷十四】【金部】辭戀切(xuàn)
鏇,圜鑪也。從金旋聲。 [13] 

説文解字注

【卷七】【㫃部】
“旋,周旋,旗之指〔𪎮〕(麾)也”注:《左傳》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手部𪎮下曰:“旌旗,所以指𪎮者也。”旗有所鄉,必運轉其槓,是曰周旋。引伸為凡轉運之偁。
“從㫃,〔從〕疋。疋,足也”注:槓之柱地者,是旌旗之足也。似沿切,十四部。 [14] 
【卷十四】【金部】
“鏇,圜鑪也”注:《玄應》曰:“《周成難字》作檈,謂以繩轉軸裁木為器曰檈。”按,圜鑪之義之引申也。《古文苑·美人賦》:“金帀薰香。”説者以為圜鑪。
“從金,旋聲”注:辭戀切,十四部。 [13] 

廣韻

似宣切,平仙邪 ‖旋聲元1部(xuán)
旋,還也。疾也。似宣切。十七。
辝戀切,去線邪 ‖旋聲元1部(xuàn)
旋,遶也。
似宣切,平仙邪 ‖旋聲元1部(xuán)
鏇,圓轆轤也。
辝戀切,去線邪 ‖旋聲元1部(xuàn)
鏇,轉軸裁器。 [15]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方部】 旋;部外筆畫:7
(xuán)《唐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正韻》旬緣切。竝音璿。《説文》:周旋旌旗之指麾也。從㫃從疋。疋,足也。注:徐鍇曰:人足隨旌旗以周旋也。《左傳·僖二十三年》:以與君周旋。注:相追逐也。
又《易·履卦》:其旋元吉。疏:旋,反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鍾縣謂之旋。注:旋屬鍾柄所以縣之也。《釋文》:旋如字。李音信犬反。
又《左傳·定三年》:夷射姑旋焉。注:旋,小便也。
又《莊子·達生篇》:工倕旋而蓋規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注:旋,圓也。蓋,過也。
又與璇同。《前漢·律曆志》:佐助旋璣。
(xuàn)又《廣韻》辭戀切。《集韻》《韻會》《正韻》隨戀切。竝音㳬。遶也。
又通作還。《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釋文》:還,本亦作旋。
又《韻補》葉松倫切。李尤《德陽殿賦》:上䗶蟠其無際兮,狀行回以周旋。開三階而參會兮,錯金銀於兩楹。 [16] 
【戌集上】【金部】 鏇;部外筆畫:11
(xuàn)《唐韻》辭戀切。音㳬。《説文》:圜鑪也。《廣韻》:轉軸裁器。《六書故》:温器也,旋之湯中以温酒。或曰今之銅錫盤曰鏇,取旋轉為用也。
(xuán)又《廣韻》似宣切。《集韻》旬宣切。竝音旋。轆轤也。 [17]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➊“方”窄“、疋”寬,頂部“方”低,底部“疋”低。❷“方”,居左半格,橫筆起筆橫中線;㇆(橫折鈎)的橫段在橫中線。❸“”的撇筆收於豎中線;“疋”,㇖(橫鈎)在橫中線;“人”, 撇短捺長, 撇從豎中線起筆,撇向“方”下側。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匯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旋、鏇
王力系統
z
ǐwan
旋、鏇
董同龢系統
z
juæn
旋、鏇
周法高系統
r
jiwan
旋、鏇
李方桂系統
r
juan
西漢



東漢





jian


j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jiwɑn
北魏後期北齊
山先仙

jiwɑn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jiwɑn
隋唐
旋、鏇
擬音/王力系統

z
ǐwɛn
旋、鏇
擬音/董同龢系統

z
juæn
旋、鏇
擬音/周法高系統

z
iuæn
旋、鏇
擬音/李方桂系統

z
jwän
旋、鏇
擬音/陳新雄系統

z
ǐuɛn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8]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旋、鏇
平聲
下平二仙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似宣切
zjuæn
旋、鏇
去聲
三十三線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辭戀切/辝戀切
zjuæn
集韻
旋、鏇
平聲
下平二𠑗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旬宣切
ziuæn
平聲
下平二𠑗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從緣切
dziuæn
上聲
二十七銑

合口呼
四等
次清
信犬切
suɛn
旋、鏇
去聲
三十三線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隨戀切
ziuæn
禮部韻略


平聲





旬緣切



去聲





隨戀切

增韻


平聲





旬緣切



去聲





隨戀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先天

撮口呼

全清

siuɛn
旋、鏇

去聲
先天

撮口呼

全清

siuɛn
中州音韻


平聲
先天





詞鐫切

旋、鏇


去聲
先天





葉旋去聲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一先


全濁
旬緣切
zyen

去聲
十一霰


全濁
隨戀切
zyen
分韻撮要

陽平
第十三鴛婉怨乙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8]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ɕyan
35
陽平
旋轉
ɕyan
51
去聲
旋風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ɕyæ̃
42
陽平
旋轉
ɕyæ̃
42
陽平
旋風。未註明異讀原因
ɕyæ̃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ɕyæ̃
24
陽平
旋轉。未註明異讀原因
ɕyæ̃
21
陰平
ɕyæ̃
24
陽平
旋風。未註明異讀原因
suæ̃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ɕiɛn
213
陽平
旋轉
ɕiɛn
35
去聲
旋風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ɕyɛn
21
陽平
旋轉
ɕyɛn
13
去聲
旋風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ɕyĩ
55
陽平
旋轉
ɕyĩ
53
去聲
旋風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ɕyẽ
34
陽平
旋轉
ɕyẽ
55
去聲
旋風
晉語
太原
ɕye
11
平聲
旋轉
ɕye
45
去聲
旋風
吳語
蘇州
ziɪ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jy
31
陽平
旋轉
jy
22
陽去
旋風
湘語
長沙
ɕiẽ
13
陽平
旋轉
tɕiẽ
21
陽去
旋風
湘語
雙峯
dzuĩ
13
陽平
旋轉
dzuĩ
33
陽去
旋風
贛語
南昌
ɕyɔn
45
陰去
旋轉。未註明異讀原因
ɕyɔn
54
陽去
ɕyɔn
54
陽去
旋風,文讀
tɕʰyɔn
54
陽去
旋風,白讀
客家話
梅縣
siɛn
11
陽平
旋轉
siɛn
11
陽平
旋風。未註明異讀原因
tsʰiɔn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ʃyn
21
陽平
旋轉
ʃyn
21
陽平
旋風。未註明異讀原因
tʃyn
22
陽去
粵語
陽江
ɬin
43
陽平
旋轉
ɬin
43
陽平
旋風。未註明異讀原因
tʃun
54
陽去
閩語(閩南片)
廈門
suan
24
陽平
“旋轉”文讀,“旋風”文讀
24
陽平
“旋轉”白讀
tsuan
33
陽去
“旋風”文讀
tsun
33
陽去
“旋風”白讀
tsŋ
33
陽去
“旋風”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sueŋ
55
陽平
旋轉,“旋風”文讀
tsuŋ
35
陽上
“旋風”白讀
閩語(閩東片)
福州
suɔŋ
52
陽平
旋轉,“旋風”文讀
tsʰouŋ
242
陽去
“旋風”白讀
閩語(閩北片)
建甌
syɪŋ
21
上聲
旋轉,“旋風”文讀
tsyɪŋ
44
陽去
“旋風”白讀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9]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28]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14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94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5-07-20]
  • 5.    平水韻 一先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28]
  • 6.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7:128
  • 7.    吳東平著.漢字的故事[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9:354-355
  • 8.    時學祥,趙伯平主編;中國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專題部編.語林趣話 精選本[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7.01:453
  • 9.    谷衍奎編.漢字源流字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01:1887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1141-1142
  • 1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475;1477
  • 12.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23.
  • 13.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5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2333.
  • 14.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059.
  • 15.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141;411
  • 1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432.
  • 17.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307.
  • 18.    “旋”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28]
  • 19.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7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