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旅遊美

鎖定
旅遊美是遊客在旅遊活動中創生出來的一種美即美感。旅遊美是遊客在旅遊活動中創生出來的一種美及美感。
中文名
旅遊美
旅遊美的創生
五個活動節點
審美對象
五類旅遊景觀
美感經驗
五種美感經驗

目錄

旅遊美簡介

旅遊美的概念
旅遊美是遊客在旅遊活動中創生出來的一種美及美感。
旅遊美,是繼藝術美、自然美、科技美之後,美學的又一大新領域。旅遊美這個概念最早曾任貴州大學旅遊美學和旅遊管理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陳昌茂副教授創建。在長期的旅遊研究、旅遊教學和旅遊工作實踐中,他提出了“旅遊美”這個概念,先後撰寫並公開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以豐富旅遊美的內涵。
旅遊美及美感發生是以旅遊過程的活動為基礎的,一次旅遊活動過程由前過程、過程、後過程三部分構成,表現為五個節點:願遊——行遊——居遊——憇遊——憶遊組成的邏輯結構。前過程是對旅遊標示物的認知,激發出旅遊動機的過程——願遊;過程是遊覽過程,表現行遊、居遊、憩遊;後過程是遊覽活動完成後遊客對旅遊的回憶——憶遊。遊客在旅遊活動中因某一節點客體形象的衝擊而創生的直覺形象是一種美感經驗,是旅遊生活的最高體驗,具有神話詩性、抒情詩性、暢爽詩性、狂歡詩性、夢幻詩性的特徵。
美感經驗又叫美感,從心理感受上説,就是審美事件發生時所呈現的一種獨特的陶醉的瞬間狀態。美感經驗是審美事件的唯一標誌,只有產生了美感經驗的活動,才能稱作審美活動。美感經驗不同於一般感官感覺的區別在於:第一,美感是內在心身與審美對象統一為一個直覺形象的經驗。第二,美感是經過人的內在心境和情感自主創生才能誕生。第三,美感經驗不是純粹的生理感官層次上的,而是人的心、身、情感等整個生命活動所突然創生的狀態。
陳昌茂教授建議,應把“旅遊美”美育納入國家社會政策體系。人要實現自我,就要有審美權利。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不是多餘的,每一個階段都應感受到來自美的聲音。將旅遊上升為一種必須,上升為人類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上升為個體價值實現的途徑,也就上升為一種權利,從法理學上説,如果能構成一種法理依據,那麼,更需要從國家社會政策體系來保障這種權利,這是人類在自我實現或者説在追求人類價值上的一個歷史性的進步。
旅遊美的核心內容
一、旅遊美的創生:五個活動節點:願遊、行遊、居遊、憇遊、憶遊。
二、旅遊美的審美對象:五類旅遊景觀:擬態景觀、風景景觀、環境景觀、場所景觀、旅遊紀念品景觀。
三、旅遊美的美感經驗:五種美感經驗:神話詩性、抒情詩性、暢爽詩性、狂歡詩性、夢幻詩性。
四、旅遊美的審美境界:五個境界:象境、實境、藝境、場境、幻境。
擴展閲讀
旅遊美的審美對象與美感經驗漫談文/陳昌茂
旅遊美是遊客在旅遊活動中創生出來的一種美即美感。在人類審美文化的歷史長河中,藝術美、自然美、科技美已經成為美學的三大領域,其理論與實踐都不斷推動着人類文明的進步。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從理論上構建旅遊美學的理論體系,以適應旅遊時代的需求。審美對象與美感經驗就成為旅遊美學理論構建的基礎工程。
從理論上來説,與旅遊審美態度形成意向性結構的事物構成旅遊審美對象。從實踐上來看,旅遊美創生中的質料表現為旅遊景觀。所以,我們把作為旅遊審美對象的旅遊景觀界定為旅遊美創生中的可感物像的總稱,它是旅遊美及美感發生的質料。 美感經驗又叫美感,就是審美事件發生時所呈現的一種獨特的陶醉的瞬間狀態。旅遊活動創生的美感我們稱為旅遊美美感經驗。
一、旅遊美的創生:五個活動節點
旅遊美的創生生是以旅遊過程的活動為基礎的。那麼,什麼樣的怎麼樣的旅遊活動才創生出旅遊美呢?這就需要確立旅遊活動的單位和結構。“次”是旅遊活動的基本單位,一次旅遊活動過程由前過程、過程、後過程三部分構成,表現為五個節點:願遊—行遊---居遊----憇遊----憶遊構成的邏輯結構。
1、願遊
願者,本義:本初的想法。願遊者,旅遊之“本真的念頭”也。願遊活動指旅遊動機的形成過程,是旅遊活動的起動節點。
2、行遊
行者,走也。行遊者也。行遊是指旅遊活動中的客人在景區遊覽觀賞活動,——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觀照交流。
3、居遊
居者,住也。居遊,客居之遊也。居遊就是在當地租房居住下來,再四處漫遊,深入體驗遊戲生活。
4、憇遊
憩者,休息也。have a rest。憩:憩息,小憩片刻。憩遊就是指所有以狂歡節式的慶慶活動為主體的專項旅遊活動。
5、憶遊
憶者,回憶也。憶遊是人們在頭腦中把旅遊活動重新呈現出來的過程。
簡言之,一次旅遊等於願遊行遊居遊憇遊憶遊之和,可以概括為“旅遊五節點”。杜威説:“當我們擁有一個經驗時,中間沒有空洞,沒有機械的結合,沒有死點”。在這裏,我們可以揭露“旅遊六要素”理論的謬誤了:它不是一個經驗的元素的結構,而是多種經驗的“機械的結合”,它是日常生活的多種經驗的組合,不是“一次旅遊”的經驗。“旅遊六要素”在實踐中帶來許多危害,應該好好反思。
二、旅遊美的審美對象:五類旅遊景觀
從空間的角度來看,審美對象很像是一個受優待的形象,因為它總會從背景當中凸顯出來,使自生得以體現。這種體現就是旅遊審美意識意向性結構的形成。杜夫海納認為,審美對象與實用對象的區別還在於,審美對象能夠呈現自己的作者,同時顯示出一定的風格,而如果某個實用對象也具備了這兩個特徵,那麼它就同時轉化成了人們的審美對象
1、擬態景觀
擬態景觀,就是由大眾傳播活動形成的旅遊地形象,它並不是旅遊地的的鏡子式反映,而是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對旅遊地信息的選擇、加工和報道,重新加以結構化的環境形象。旅遊景觀的重要特點:大眾傳播形成的擬態景觀影響人的旅遊動機。
(1)旅遊標示物
旅遊標示物往往具有歷史性、構造性與藝術性等特點,它的原型可能是簡單的、世俗的、尋常的,但是由於人們在原型上附加了另外的“意義”,使這個尋常之物變得不尋常,成了具有深化的特點——它的附加的意義是虛構的,但不是虛假的,會指向人類心靈中某些價值訴求。
(2)旅遊形象
根據城市本身旅遊形象影響因子組合情況,可以把城市旅遊形象定位分為兩種方式,一種為綜合型定位,另一種為特色型定位。
2、風景景觀
風景景觀主要由五個元素構成:山、水、林、氣、築。首先是這五個元素有自己獨立的含義和狀態,同時,也有自己的變形,我們把這種獨立的形態和變形稱為“單體景觀”——即“景物”;進而,不同的景物又能組合成一個相對穩定而易識別的整體,我們把這種“組合景觀”稱之為“景點”。用“遊線”將它們組合起來,結構地存為一個整體,我們就稱之為“景區”了。
3、環境景觀
形成三種城市風格,二種鄉村風格。
三種城市風格:(1)生態城市;(2)山水城市;(3)園林城市。
生態城市、山水城市、園林城市共同的本質是為人創造人和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的理想環境: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優秀的人工的環境,它不僅宜居而且宜遊。
二種鄉村風格:(1)農家樂風格:以農户家居和農、林、牧、漁及園藝等農村資源為載體的“農家樂”,是現階段農村旅遊的基本形式。以城鎮居民休閒需要為目標,突出農村生活特點,形成鄉土文化氛圍,避免盲目求大求洋:制訂實施廁所、排污和垃圾處理等基本生活設標準,逐步提升和規範接待服務水平。(2)博物苑風格:博物苑是在博物館的基礎上,包含了其周圍以及其中的建築、山水、動植物等的環境和園林因素,從而不僅能提供教育功能還能提供休閒娛樂功能的更為完善的博物館。 “苑”中對自然環境的注重,以及可以有效發揮某一特定區域的經濟、娛樂、健身、休閒功能。“民族村寨博物苑”中文化保護與利用和整體環境並重,利用文化作為核心吸引力,以自然環境為遊覽氛圍,形成有範圍廣大的活動空間、環境優美、文化獨特的理想遊覽地。
4、場所景觀
場所設計:四元棲居(天、地、人、神)在一堂SITE。
從現代五花八門的旅遊節目來看,場所景觀越來越多了。也就是一種強刺激使人短暫地進入迷狂狀態。一場大型演出、一次大型活動、一次節日慶典、一次競技活動……這種活動往往有明確的主題,有特別的場所,有轟動的人氣。所以,我們用“專項”一詞來對它進行概述。
專項活動產生迷狂的途徑往往是使用一種“磁場”的效應——製造一種把人融入其中的強烈分為,這種強烈分為就像大型的“磁場”,每個遊客彷佛是一個例子,進入其中便被磁化。如果我們借用“審美場”的理論,那麼,這旅遊美便是由於審美常產生的強大沖擊力的後果。有的是某一活動本身的衝擊力,如蹦極。如攀巖,如衝浪,如漂流……專項活動室旅遊活動中的節目構成,也可以單獨成立,如某大型體育運動會的開幕式,如民俗節日的競技活動等。
5、旅遊紀念品景觀
旅遊紀念品,即遊客在旅遊過程中購買的精巧便攜、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藝品,有極高的收藏與分享價值。
一物九變:變色、變形、變用途;變怪、變醜、變滑稽。
旅遊紀念品的審美經驗表現為小品詩性。“小品詩性”是借用近年來我國的一種藝術形式“小品”。小品一般從美學上看,可以歸納為審美中的“喜”一類,即“怪”、“醜”、“滑稽”的類型。
三、旅遊美的美感經驗:五種美感經驗
1、神話詩性
在願遊活動中,遊客大腦中的“現實”是經歷了五次偏離呈現的一種格外的“超現實”圖景,一種用想像和藉助想像形成的神話圖境,令人嚮往。由於從原型到“超現實”的過程與神話形成的過程極為相似,遊客用想像和藉助想像把握旅遊地,是在自己的頭腦裏構建了一個神話,於是我們用“神話詩性”來表述這種美感經驗。
2、抒情詩性
行遊就是指旅遊活動中游客在旅遊景區的遊覽觀賞活動,是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交流,這種交流創生的美感經驗我們稱為抒情詩性。
黑格爾在《美學》中説:“真正的詩人並無須從外在事物出發,滿懷熱情的去敍述它,也無須用其他真實環境和機緣去激發他的情感。他自己就是一個主體的完滿自足的世界,所以無論是作詩的推動力還是詩的內容都可從他自己身上去找,不越出他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情景,情況,事件和情慾的範圍。”
遺憾的是我們芸芸眾生大多數不是“真正的詩人”,我們需要“真實環境和機緣去激發我們的情感”。於是,我們需要在旅遊景區中行遊,在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交流中成為自己的詩人—抒發自己感情的抒情詩人。
3、暢爽詩性
我們把居遊旅遊活動創生的旅遊美美感經驗稱為“暢爽詩性”。
居遊是旅遊生活的最高也是核心的部分,它充分體現了另一種生活方式—遊戲生活方式,正是這種生活方式體現出或表現出了旅遊美的最特有價值。
居遊是生活在一種浪漫的詩情畫意中,完全不同於日常生活的世界。輕鬆、自由、愜意、快樂、幸福、自豪、自信、自得、自樂,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這就是我們所説的第二空間的生活。
4、狂歡詩性
憩遊是指參與某種具體的特色文化活動,往往是宗教、藝術、體育、習俗為主體的專項旅遊活動的總稱。它把人們帶入了一種陶醉的狀態,進入了一種高峯體驗,暫時地失去了自己,進入了一種迷狂的的狀態。
“狂歡詩性”這一美學命題的由來
“狂歡詩性”源於對“狂歡化”的靈感。
“狂歡化”這一美學範疇是蘇聯文論家米·巴赫金提出來的。所謂狂歡化,指狂歡節式的慶賀、儀式、形式在文學體裁中的轉化與滲透。我們將“專項旅遊活動”創生的美感經驗稱為“狂歡詩性”是由於“專項旅遊活動”與狂歡節相似。
狂歡注重的是羣體的一種行為與思想的特別解放,在達到羣體思想解放之後,個體在這種氛圍中領略到人的在我的意義,自我的狂歡體驗。這是一種審美高峯體驗, 這是一種審美“狂歡詩性”。
5、夢幻詩性
我們把憶遊活動創生的旅遊美美感經驗稱為“夢幻詩性”。 當旅遊活動進行時,遊客都在“play”----“遊戲”; 當旅遊活動結束,人們回憶起它時,發生了“playback”---“ 回放”。
但是,記憶又往往會辜負我們,產生“話到嘴邊”的現象:就是想不起來了。回憶變成了追憶:需要某種刺激才能喚醒記憶。對於旅遊美來説,人們可以通過某物刺激回憶(recall)和再認(recognition)得到實現。旅遊紀念品承擔了這一功能。遊客在遊覽過程中往往會拍攝照片,現在大多使用了錄像。從古至今一直保持着的一種方式,就是在遊覽過程中購買紀念品。它可以在遊客心境好的時候,或遇見老朋友的時候,幫助回憶或再認當時的“旅遊情景”。正是由於旅遊美可以通過紀念品刺激回憶和再認復活,而且復活時成了“夢幻詩性”,-----超時空的美感經驗。
在全球一體化和地球村的背景下,旅遊成為大眾生活方式。旅遊美就成為研究一項事關人類價值(特別是個體價值)實現途徑的人類審美文化領域。我們以“旅遊活動”這一核心概念的邏輯結構----願遊—行遊—居遊—-憇遊—憶遊為理論原點,按“旅遊活動創生旅遊美”的原理,開始確立“旅遊美”的學術工程。當然,我們還“在路上”。
四、旅遊美的五個境界:象境、實境、藝境、場境、幻境。
書名:論旅遊美
作者:陳昌茂
出版社: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1月
ISBN:978-988-16781-2-6
開本:880mm*1230mm 1/32
定價:88.00元

旅遊美內容簡介

美雖然無處不在,但從人類文明至今,從美學學科上來説,是柏拉圖、黑格爾使“藝術美”上升到了學理範疇,成為一個領域;是康德使“自然美”上升到學理層面,正式成為一個美學領域;“技術美”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由日本美學家竹內敏雄的研究,使其成為國際公認的美學領域。所以,美學領域是不斷擴大的。
“旅遊美”是繼“藝術美”、“自然美”、“技術美”之後,美學的又一大新領域。“旅遊美”這個概念最早由貴州大學區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貴州大學旅遊美學和旅遊管理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陳昌茂教授創建。在長期的旅遊研究、旅遊教學和旅遊工作實踐中,他提出了“旅遊美”這個概念,先後撰寫並公開發表《論<旅遊美學>學科理論體系的重構》、《論旅遊美的審美對象》、《論旅遊美的美感經驗》等多篇學術論文以豐富“旅遊美”的內涵。
該理論從美學角度較為系統地詮釋了“旅遊美”的創生、審美對象、美感經驗和審美境界,從而成為繼“藝術美”、“自然美”、“技術美”之後,美學研究的又一大新領域。
本書是旅遊美理論構建的原典著作。

旅遊美目錄

序論 旅遊美理論構建及其現代價值 莊勇
第一篇旅遊美學講義
第一章 什麼是旅遊美學
第一節 旅遊與美學的關係問題
第二節 《旅遊美學》學科理論體系的構建
第三節 構建《旅遊美學》學科理論體系的意義
第二章 什麼是旅遊美
第一節 旅遊美是美的大家族中的一個成員
第二節 旅遊審美文化
第三節 旅遊美的意義
第三章 旅遊美的美感經驗
第一節 旅遊願遊的神話詩性
第二節 旅遊行遊的抒情詩性
第三節 旅遊居遊的暢爽詩性
第四節 旅遊憩遊的狂歡詩性
第五節 旅遊美的夢幻詩性
第六節 旅遊美美感分析的意義
第四章 旅遊美的審美對象
第一節 與旅遊審美意識形成意向性結構的旅遊景觀
第二節 旅遊景觀是旅遊地的旅遊開發者的審美文化作品
第三節 旅遊地審美開發精要
第五章 旅遊美的審美境界
第一節 願遊之美:象境
第二節 行遊之美:實境
第三節 居遊之美:藝境
第四節 憩遊之美:場境
第五節 憶遊之美:幻境
第六節 旅遊美的審美境界分析的意義
第六章 旅遊美的旅遊批評
第一節 旅遊活動批評
第二節 旅遊地旅遊景觀建設批評
第七章 旅遊美美育
第一節 美育是指人從事非功利的感性活動
第二節 旅遊美美育是美育的大眾化途徑
第三節 應把“旅遊美”美育納入國家社會政策體系
第二篇:旅遊美專論
人類旅遊生活的詩意化存在——對旅遊“第二空間”理論的解讀
黔東南苗鄉侗寨文化旅遊發展綱要
試論貴州儺堂戲的旅遊美價值與利用方式
荔波世界自然遺產地利用規劃思想
論貴州省安龍歷史文化的旅遊開發
論水利風景的“複合景觀”特性與景區界定的適中原則
《貴州戀歌》的旅遊美美感經驗表現
第三篇:旅遊美百度
一、談中國旅遊美學的困境
《旅遊美學教學內容整合研究》述評(上篇)
《旅遊美學教學內容整合研究》述評(中篇)
《旅遊美學教學內容整合研究》述評(下篇)
二、碩士論文目錄與摘要(選錄)
三、用旅遊美激發青春的激情(本科作業選錄)
尾論 旅遊美:中國美學研究的創新與貢獻 李玉龍
附錄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