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

鎖定
《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是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2〕113號)要求,在《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五版)》基礎上,修訂形成的指南。 [3] 
2023年1月,根據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文化和旅遊行業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廢止目錄》,自通知印發之日起,《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廢止。 [2] 
中文名
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
頒佈時間
2023年1月11日
發佈單位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

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文件廢止

2023年1月11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佈《文化和旅遊行業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廢止目錄》,其中包括《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 [2] 

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指南全文

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做好旅行社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2〕113號)要求,在《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五版)》基礎上,修訂形成本指南。
一、總體原則
(一)堅持常態防控。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屬地原則,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結合團隊旅遊涉及範圍廣、流動性大、鏈條長等特點,強化關鍵環節管理,慎終如始做好旅行社疫情防控工作。按照“誰組織、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把防控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和個人,從嚴從緊、從細從實做好遊客招徠、組織、接待等環節的疫情防控工作。
(二)堅持精準防控。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提升旅行社疫情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根據最新風險區劃定管理辦法,跨省旅遊經營活動不再與風險區實施聯動管理。要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原則上不對全行業實行“一刀切”,不得“層層加碼”,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
二、行前管理
(三)加強風險研判。旅行社要對旅遊產品進行安全風險評估,選擇具有相應資質且符合當地疫情防控要求的供應商、合作商,確認防疫要求,明確各方權責,滿足安全條件。要加強溝通聯繫,及時瞭解掌握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地風險等級及衞生健康部門疫情防控情況,做好線路設計、產品對接和預訂等工作。不組團前往高風險區旅遊,不承接高風險區旅遊團隊,不組織高風險區遊客外出旅遊。相關區域列為疫情高風險區時,未出發的旅遊團隊必須立即取消或更改旅遊行程。組團社和地接社應明確雙方疫情防控相關責任,加強協作配合,實現信息共享,確保團隊旅遊平穩、有序、安全。
(四)控制組團規模。旅行社要嚴格落實各地防控要求,根據自身運營能力和供應商、合作商接待能力,提前發佈組團人數等產品防疫要求,合理確定團隊人數,提倡小規模旅遊團隊。要強化數據分析,科學安排團隊旅遊線路、規模和出遊時間,分時段、分批次、分區域開展旅遊活動,避免遊客聚集。
(五)配備防護用品。旅行社應當配備數量充足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護級別口罩、體温檢測設備、洗手液、一次性手套、消毒用品等防護用品,為司機、導遊和遊客提供必要的防護保障。要正確儲存和使用消毒物品,遠離火源和電源,不得混用、混放,定期檢查並及時補充更換。要督促供應商、合作商對旅遊包車、酒店客房、餐廳等接待設施和場所進行全面消毒清潔。
(六)加強宣傳引導。旅行社要嚴格落實團隊旅遊管理各項制度和規範,依法簽訂旅遊合同,明確各方權責。要做好遊客信息採集、健康檔案、檢測登記,落實體温檢測制度,體温異常的遊客不允許參加行程。要開好行前説明會,提示遊客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主動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及時發佈遊客出遊防控注意事項。要提醒遊客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防控意識,遵守旅遊活動中的安全警示規定,積極配合旅行社做好各項防控措施。
三、行程管理
(七)加強行程管理。旅行社在行程中要持續關注旅遊目的地疫情防控等級信息。相關區域列為疫情高風險等級時,已經在該地的旅遊團隊,必須暫停旅遊活動,配合做好相關疫情排查工作。旅行社要進一步落實《旅行社服務通則》《導遊服務規範》等標準,明確各方責任,履行合同約定,加強對遊客的安全提示和行程管理。應注重防疫措施的反饋完善,不斷改進服務漏洞,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
(八)落實防控措施。旅行社要嚴格落實各地在交通、住宿、餐飲、遊覽、購物等方面的疫情防控要求,督促供應商、合作商落實通風、消毒等措施。要強化疫情防控措施,督導旅行社繼續落實好日常防控措施。要加強對遊客的體温檢測,遊客乘坐汽車等交通工具應全程佩戴口罩,嚴格執行景區和文化娛樂場所“限量、預約、錯峯”等措施,主動配合接待單位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
(九)規範導遊防護。導遊應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後仍需注意個人防護。導遊應每日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發熱、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瀉等相關症狀時須及時就醫,堅決杜絕帶病上崗。導遊要隨團配備充足的防護用品。工作期間科學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口罩弄濕或弄髒後,及時更換。注意個人衞生,避免用未清潔的手觸摸口、眼、鼻,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保持手衞生,接觸污染物品後或就餐前,要及時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洗手,或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儘量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不去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主動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做好遊客在乘車、入住、購票、遊覽、就餐等環節的防控提醒,引導遊客科學佩戴口罩。
(十)倡導文明旅遊。各地要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加強文明旅遊宣傳,督促和引導旅行社把“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理念嵌入旅遊產品設計和服務中,避免團餐浪費。提醒遊客保持“一米線”、勤洗手、戴口罩、分餐制、公筷制等衞生習慣,推廣“無接觸”服務等健康旅遊新方式。要加強對遊客的宣傳引導,倡導講究衞生、拒絕野味、理性消費,提醒遊客規範處理垃圾,樹立文明、健康、綠色旅遊新風尚。
四、企業內部管理
(十一)加強場所管理。旅行社要落實防控責任,完善企業內部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辦公場所和旅行社服務網點衞生清潔、消殺和通風等工作。辦公場所和旅行社服務網點應當將日常值守、清潔消毒、檢測登記、垃圾清理、場地巡查、安全管理等各個防疫環節的責任落實到人,並根據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及時動態調整。旅行社應做好到訪遊客測温工作,根據屬地疫情防控要求和疫情形勢變化採取其他必要防控措施。
(十二)做好員工監測。旅行社工作人員應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後仍需注意個人防護。旅行社要建立工作人員健康監測制度,按照當地要求做好員工健康管理,建立《員工健康記錄表》,每日進行體温檢測,及時掌握員工健康狀態。員工出現發熱、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瀉等相關症狀時,須及時就醫,堅決杜絕帶病上崗。要在導遊上崗前進行健康碼核驗,要求導遊科學佩戴口罩。
(十三)加強教育培訓。旅行社應當開展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和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專項培訓,開展應急演練,提高處置能力。要督促員工掌握疫情防控、個人防護、衞生健康及應急處置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員工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要壓實導遊責任,細化崗位職責,做好各項服務工作。
(十四)建立工作台賬。團隊旅遊行程結束後,旅行社要做好旅遊團隊檔案整理,妥善保管遊客和員工的健康信息,建立工作台賬,做到可查詢可追蹤。要建立和完善遊客投訴登記記錄,認真聽取各方意見,適時對自身的旅遊產品進行回訪、評價,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
五、應急處置
(十五)建立協同機制。旅行社應當預先掌握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地衞生健康部門、定點醫療機構等相關部門聯繫方式,並確保導遊等服務人員知曉。要加強與合作商、供應商的協調聯動,抓住關鍵環節,注重銜接貫通。
(十六)做好應急處置。旅行社應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規定,完善企業經營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旅遊團隊中一旦出現確診病例,旅行社要立即落實應急處置預案,按照當地有關疫情防控指引和要求,配合相關部門和單位做好患者隔離等工作,妥善處理善後事宜。
六、保障措施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強與當地衞生健康部門之間的聯動,強化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地主管部門之間的協作,提升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恢復經營工作平穩有序。
(十八)加強監督檢查。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督促旅行社嚴格落實“一團一報”制度,在全國旅遊監管服務平台填報旅遊團隊信息,上傳電子合同。要加強對旅行社的監督檢查,對疫情防控措施落實不力的要及時糾正,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經營活動,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維護市場秩序。
(十九)加強日常調度。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按照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明確疫情防控、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措施和處置流程,開展應急演練、隱患排查、風險評估等工作,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並有效處置。發生異常情況要及時上報並暫停有關經營活動。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做好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以下簡稱“上網服務場所”)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2〕113號)要求,在《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五版)》基礎上,修訂形成本指南。
一、總體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地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慎終如始,切實抓實抓細上網服務場所疫情防控工作。
(二)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各地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屬地黨委、政府要求,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不隨意關停上網服務場所,符合解封條件的要及時解封。
(三)優化調整防控措施。要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及時動態優化調整上網服務場所疫情防控措施,並根據屬地疫情防控要求採取其他必要防控措施,堅決做好上網服務場所常態化疫情防控。
二、防控措施
上網服務場所要在遵守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基礎上,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場所防控要做到“三有五做好”,人員防護要做到“三有三加強”。
(一)場所防控
1。完善場所防控制度和防疫物資儲備
(1)有防控制度和責任人。場所要建立完善場所防控制度,明確防控責任人。
(2)有防控應急處置預案。場所要根據疫情防控新形勢優化調整防控應急處置預案並加強演練。要有屬地社區、衞生健康行政部門、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的聯繫方式,發現風險隱患要及時報告,並根據情況啓動應急預案。
(3)有防護物資設備。配備足夠的口罩、洗手液、消毒劑和非接觸式温度計等防疫物資;公用衞生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定期向地漏加水,每次加水350ml;有條件的可在電梯口、諮詢台、收款台等處配備速幹手消毒劑或感應式手消毒設備。
2。加強環境消殺防控
(1)做好定期清潔消毒。對經常接觸的公共設施設備(如電梯、走廊、門把手、扶梯扶手、前台、座椅、洗手間等高頻接觸物體),每天清潔消毒2次以上;上網服務設備及附屬設施(鼠標、鍵盤、耳機、開機鍵等)應做到“一客一用一消”;保持環境衞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
(2)做好有效通風換氣。温度適宜時,儘量選擇自然通風,每日開窗通風2-3次,每次20-30分鐘。空調通風系統使用時,其衞生質量、運行管理、衞生學評價和清洗消毒等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衞生規範》(WS394)、《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WS696)、《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衞生學評價規範》(WS/T395)和《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消毒規範》(WS/T396)的要求。
(3)做好科學餐飲。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錯峯用餐;保障食品衞生安全,確保食材來源可追溯;提倡節約糧食,制止餐飲浪費。
(4)做好防控宣傳。通過海報、電子屏和宣傳欄等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5)疫情出現後做好應急處置和專業消殺。發生疫情後,場所要嚴格配合執行當地疫情應急處置要求,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對場所進行終末消毒,同時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和消毒處理。
(二)消費者防護
1。有佩戴口罩和體温檢測措施。落實個人防控責任,消費者進入場所應當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以上等級口罩,並接受體温檢測。
2。有安全距離措施。在前台、等待區等設置“一米線”,推薦非接觸式掃碼支付。
3。有預約消費措施和巡查機制。控制消費者數量和停留時間,防止人員聚集。加強場所巡查,提醒消費者保持安全距離,正確佩戴口罩,口罩要蓋住口鼻和下巴,鼻夾要壓實。
(三)員工防護
1。加強疫苗接種。員工疫苗接種做到應接盡接,接種疫苗後仍需注意個人防護。
2。加強健康監測。建立員工健康監測制度,加強員工健康培訓,員工進入場所應檢測體温。每日對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登記,堅決杜絕帶病上崗。
3。加強個人衞生防護。工作期間,全程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做好手衞生,儘量避免直接用手觸摸公共區域物體表面,觸摸後及時洗手或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注意咳嗽禮儀,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口罩出現髒污、變形、損壞、異味、弄濕時須及時更換,每個口罩累計佩戴時間不超過8小時。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報告制度。發現病例的,上網服務場所應及時向當地衞生健康行政部門、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報告。
(二)壓實防控責任。地方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應當在屬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切實承擔部門責任,加強對上網服務場所疫情防控指導和宣傳,做好政策傳達;壓實場所主體責任,嚴格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
(三)加強督促檢查。地方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加強對上網服務場所疫情防控的監督檢查,對發現問題的及時做好督促整改,消除風險隱患,切實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娛樂場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做好娛樂場所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2〕113號)要求,在《娛樂場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五版)》基礎上,修訂形成本指南。
一、總體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地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慎終如始,切實抓實抓細娛樂場所疫情防控工作。
(二)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各地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屬地黨委、政府要求,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不隨意關停娛樂場所,符合解封條件的要及時解封。
(三)優化調整防控措施。要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及時動態優化調整娛樂場所疫情防控措施,並根據屬地疫情防控要求採取其他必要防控措施,堅決做好娛樂場所常態化疫情防控。
二、防控措施
娛樂場所要在遵守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基礎上,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場所防控要做到“三有五做好”,人員防護要做到“三有三加強”。
(一)場所防控
1。完善場所防控制度和防疫物資儲備
(1)有防控制度和責任人。場所要建立完善場所防控制度,明確防控責任人。
(2)有防控應急處置預案。場所要根據疫情防控新形勢優化調整防控應急處置預案並加強演練。要有屬地社區、衞生健康行政部門、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的聯繫方式,發現風險隱患要及時報告,並根據情況啓動應急預案。
(3)有防護物資設備。配備足夠的口罩、洗手液、消毒劑和非接觸式温度計等防疫物資;公用衞生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定期向地漏加水,每次加水350ml;有條件的可在電梯口、諮詢台、收款台等處配備速幹手消毒劑或感應式手消毒設備。
2。加強環境消殺防控
(1)做好定期清潔消毒。對經常接觸的公共設施設備(如電梯、走廊、門把手、扶梯扶手、前台、座椅、洗手間等高頻接觸物體),每天清潔消毒2次以上;加強對茶具、杯具的清潔消毒;麥克風使用完畢後及時更換筒套,並做好清潔消毒;歌舞娛樂場所的點歌按鈕、屏幕及附屬設施,遊藝娛樂場所的按鍵、搖桿、代幣及附屬設施應當做到“一客一用一消”;保持環境衞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
(2)做好有效通風換氣。温度適宜時,儘量選擇自然通風,每日開窗通風2-3次,每次20-30分鐘。空調通風系統使用時,其衞生質量、運行管理、衞生學評價和清洗消毒等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衞生規範》(WS394)、《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WS696)、《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衞生學評價規範》(WS/T395)和《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消毒規範》(WS/T396)的要求。
(3)做好科學餐飲。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錯峯用餐;保障食品衞生安全,確保食材來源可追溯;提倡節約糧食,制止餐飲浪費。
(4)做好防控宣傳。通過海報、電子屏和宣傳欄等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5)疫情出現後做好應急處置和專業消殺。發生疫情後,場所要嚴格配合執行當地疫情應急處置要求,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對場所進行終末消毒,同時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和消毒處理。
(二)消費者防護
1。有佩戴口罩和體温檢測措施。落實個人防控責任,消費者進入場所應當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以上等級口罩,並接受體温檢測。
2。有安全距離措施。在前台、等待區等設置“一米線”,推薦非接觸式掃碼支付。
3。有預約消費措施和巡查機制。控制消費者數量和停留時間,防止人員聚集。加強場所巡查,提醒消費者保持安全距離,正確佩戴口罩,口罩要蓋住口鼻和下巴,鼻夾要壓實。
(三)員工防護
1。加強疫苗接種。員工疫苗接種做到應接盡接,符合加強免疫條件的,應及時進行加強免疫接種,接種疫苗後仍需注意個人防護。
2。加強健康監測。建立員工健康監測制度,加強員工健康培訓,員工進入場所應檢測體温。每日對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登記,堅決杜絕帶病上崗。
3。加強個人衞生防護。工作期間,全程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做好手衞生,儘量避免直接用手觸摸公共區域物體表面,觸摸後及時洗手或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注意咳嗽禮儀,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口罩出現髒污、變形、損壞、異味、弄濕時須及時更換,每個口罩累計佩戴時間不超過8小時。
迷你歌詠亭企業要按照屬地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迷你歌詠亭內放置足量的可供消費者自助使用的麥克風筒套和清潔消毒用品,每天安排專人做好清潔消毒和衞生清理工作。每個迷你歌詠亭內停留的消費者人數不得超過2人。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報告制度。發現病例的,娛樂場所應及時向當地衞生健康行政部門、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報告。
(二)壓實防控責任。地方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應當在屬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切實承擔部門責任,加強對娛樂場所疫情防控指導和宣傳,做好政策傳達;壓實場所主體責任,嚴格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
(三)加強督促檢查。地方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娛樂場所疫情防控的監督檢查,對發現問題的及時做好督促整改,消除風險隱患,切實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劇院等演出場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七版)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做好劇院等演出場所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要求,在《劇院等演出場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基礎上,修訂形成本指南。
一、總體原則
(一)堅持科學防控。各地要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新特點,動態調整劇院等演出場所防控策略和措施,最大限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二)堅持精準防控。要嚴格落實精準防控要求,不對全轄區、全行業實行“一刀切”,堅決糾正簡單化、層層加碼等做法。
(三)堅持常態防控。要堅持底線思維,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抓嚴抓實抓細劇院等演出場所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二、基本要求
(一)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屬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督促演出舉辦單位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原則上不對劇院等演出場所接待消費者人數比例做限制,原則上不對演唱會、音樂節、實景旅遊演出等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觀眾人數做限制。
(二)在低風險區,由屬地黨委、政府根據當地疫情防控形勢,自行決定劇院等演出場所接待消費者人數比例以及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觀眾人數。在高風險區,暫緩舉辦營業性演出活動。
(三)暫緩新批涉外、涉港澳台營業性演出活動(演職人員已在境內的除外)。
三、防控措施
劇院等演出場所要在遵守當地防疫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切實做好場所防控以及觀眾、演職人員、工作人員防護。為演出活動提供舞台搭建、舞美設計、設備維護、安保等服務的單位,也應參照以下措施,做好相關工作人員防護。
(一)場所防控
1。落實場所主體責任。劇院等演出場所要有防控應急處置預案,有防護指南,有防控制度和責任人,有防護物資設備(口罩、洗手液、消毒劑等)。
2。做好消毒清潔。每天對公共設施設備及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走廊、扶梯、座椅、洗手間及手經常觸摸的地方等)進行清潔消毒,並做好記錄。每天舉辦多場演出的場所,在每場演出結束後都應進行消毒。保持演出場所環境衞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
3。配備足夠的口罩、洗手液、手消毒劑等消毒防護用品。公共衞生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有條件的可在電梯口、售票處和服務枱等處配備速幹手消毒劑或感應式手消毒設備,保證監控設備正常運轉。
4。確保有效通風換氣。首選自然通風,如使用集中空調,定期對送風口等設備和部件進行清洗、消毒或更換。
5。對入場人員做好測温工作,並根據屬地疫情防控要求採取其他必要防控措施。
6。加強防控宣傳。在顯著位置通過滾動顯示屏、告示牌等方式進行新冠肺炎防控及相關健康知識宣傳。
(二)觀眾防護
1。嚴格執行佩戴口罩制度。觀眾購票及進劇場觀看演出期間應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以上防護等級口罩,確保口罩蓋住口鼻和下巴,鼻夾要壓實。
2。保持安全距離。在售票窗口、等待區、出入場通道等設置“一米線”,提醒觀眾保持安全距離。推廣在線實名制購票及電子票,鼓勵使用在線支付,儘量減少直接接觸。
3。加強現場管理。演出過程中應安排專人做好現場管理,提醒觀眾正確佩戴口罩,對號入座。
(三)演職人員防護
1。演出主辦方應與參演單位和個人簽訂安全協議或健康承諾書,提前做好對演職人員(含行政、後勤等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監測等防控措施。
2。演職人員疫苗接種做到應接盡接,接種疫苗後仍需注意個人防護。如出現可疑症狀應及時就醫,堅決杜絕演職人員帶病上崗。
3。演出期間,除參加演出的演員外,其餘演職人員應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確保口罩蓋住口鼻和下巴,鼻夾要壓實。
(四)工作人員防護
1。做好工作人員健康管理。工作人員疫苗接種做到應接盡接,接種疫苗後仍需注意個人防護。建立工作人員健康監測制度,提醒工作人員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可疑症狀應及時就醫,堅決杜絕工作人員帶病上崗。
2。注意個人衞生。工作人員工作期間應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確保口罩蓋住口鼻和下巴,鼻夾要壓實。口罩出現髒污、變形、損壞、異味時要及時更換,及時洗手消毒。
3。加強崗前培訓。對工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瞭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知識,掌握新冠肺炎個人防護知識、衞生健康習慣及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方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宣傳引導。地方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在屬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切實承擔部門責任,加強對指南貫徹實施的宣傳指導,增強行業企業和從業人員的防範意識,及時迴應羣眾關切,爭取廣泛理解和支持,築牢羣防羣控基礎。
(二)壓實主體責任。演出經營主體要認真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建立工作台賬,細化崗位職責,壓實工作責任,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加強督導檢查。地方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劇院等演出場所疫情防控的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和薄弱環節,並督促整改,確保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規範落地落實。
劇本娛樂經營場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三版)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做好劇本娛樂經營場所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2〕113號)要求,在《劇本娛樂經營場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二版)》基礎上,修訂形成本指南。
一、總體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地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慎終如始,切實抓實抓細劇本娛樂經營場所疫情防控工作。
(二)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各地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屬地黨委、政府要求,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不隨意關停劇本娛樂經營場所,符合解封條件的要及時解封。
(三)優化調整防控措施。要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及時動態優化調整劇本娛樂經營場所疫情防控措施,並根據屬地疫情防控要求採取其他必要防控措施,堅決做好劇本娛樂經營場所常態化疫情防控。
二、防控措施
劇本娛樂經營場所要在遵守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基礎上,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場所防控要做到“三有五做好”,人員防護要做到“三有三加強”。
(一)場所防控
1。建立完善場所防控制度和防疫物資儲備
(1)有防控制度和責任人。場所要建立完善場所防控制度,明確防控責任人。
(2)有防控應急處置預案。場所要根據疫情防控新形勢優化調整防控應急處置預案並加強演練。要有屬地社區、衞生健康行政部門、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的聯繫方式,發現風險隱患要及時報告,並根據情況啓動應急預案。
(3)有防護物資設備。配備足夠的口罩、洗手液、消毒劑和非接觸式温度計等防疫物資;公用衞生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定期向地漏加水,每次加水350ml;有條件的可在電梯口、諮詢台、收款台等處配備速幹手消毒劑或感應式手消毒設備。
2。加強環境消殺防控
(1)做好定期清潔消毒。對經常接觸的公共設施設備(如電梯、走廊、門把手、扶梯扶手、前台、座椅、洗手間等高頻接觸物體),每天清潔消毒2次以上;加強對場景、桌椅、換裝間的清潔消毒,每場劇本娛樂活動結束後都應進行及時消毒;保持環境衞生整潔,及時清理垃圾。
(2)做好有效通風換氣。温度適宜時,儘量選擇自然通風。每日開窗通風2-3次,每次20-30分鐘。空調通風系統使用時,其衞生質量、運行管理、衞生學評價和清洗消毒等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衞生規範》(WS394)、《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WS696)、《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衞生學評價規範》(WS/T395)和《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消毒規範》(WS/T396)的要求。
(3)做好科學餐飲。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錯峯用餐;保障食品衞生安全,確保食材來源可追溯;提倡節約糧食,制止餐飲浪費。
(4)做好防控宣傳。通過海報、電子屏和宣傳欄等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5)疫情出現後做好應急處置和專業消殺。發生疫情後,場所要嚴格配合執行當地疫情應急處置要求,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對場所進行終末消毒,同時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消毒和清洗處理。
(二)消費者防護
1。有佩戴口罩和體温檢測措施。落實個人防控責任,消費者進入場所應當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以上等級口罩,並接受體温檢測。
2。有安全距離措施。在前台、等待區等設置“一米線”,推薦非接觸式掃碼支付。
3。有預約消費措施和巡查機制。控制消費者數量和停留時間,防止人員聚集。加強場所巡查,提醒消費者保持安全距離,正確佩戴口罩,口罩要蓋住口鼻和下巴,鼻夾要壓實。
(三)員工防護
1。加強疫苗接種。員工疫苗接種做到應接盡接,符合加強免疫條件的,應及時進行加強免疫接種,接種疫苗後仍需注意個人防護。
2。加強健康監測。建立員工健康監測制度,加強員工健康培訓,員工進入場所應檢測體温。每日對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登記,堅決杜絕帶病上崗。
3。加強個人衞生防護。工作期間,全程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做好手衞生,儘量避免直接用手觸摸公共區域物體表面,觸摸後及時洗手或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注意咳嗽禮儀,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口罩出現髒污、變形、損壞、異味、弄濕時須及時更換,每個口罩累計佩戴時間不超過8小時。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報告制度。發現病例的,劇本娛樂經營場所應及時向當地衞生健康行政部門、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報告。
(二)壓實防控責任。地方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應當在屬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切實承擔部門責任,加強對劇本娛樂經營場所疫情防控指導和宣傳,做好政策傳達;壓實場所主體責任,嚴格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
(三)加強督促檢查。地方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劇本娛樂經營場所疫情防控的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做好督促整改,消除風險隱患,切實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