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釉工藝

鎖定
施釉工藝是古陶瓷器製作工藝技術的一種,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體表面施以釉漿。
中文名
施釉工藝
外文名
Glazing process
性    質
古陶瓷器製作工藝技術
方    法
蘸釉、蕩釉、澆釉、刷釉等

施釉工藝簡介

主要有蘸釉、蕩釉、澆釉、刷釉、灑釉、輪釉等七種方法,按坯體的不同形狀、厚薄,採用相應的施釉方法。

施釉工藝分類介紹

蘸釉又叫“浸釉”,為最基本的施釉方法之一。將坯體浸入釉漿中片刻後取出,利用坯體的吸水性,使釉漿均勻地附着於坯體表面。釉層厚度由坯體的吸水率、釉漿濃度和浸入時間決定。明清以前瓷器多用此法加釉,器物上的釉汁往往不到底足,上部有釉而下部露胎。
蕩釉即“蕩內釉”,把釉漿注入坯體內部,然後將坯體上下左右施蕩,使釉漿佈滿坯體,再傾倒出多餘的釉漿,隨後坯體繼續迴轉,使器口不留殘釉。有一次蕩釉的,也有兩次的,但不能多過兩次,否則容易產生氣泡。蕩釉法適用於小而腹深的製品,如壺、瓶等內部上釉。
澆釉大型器物的一種施釉方法。也適用於一面施釉的坯體。在盆中架放一木板,將坯體放在木板上,用勺或碗臼取釉漿潑澆器物。大型的坯體一般由兩人共同操作,兩人手法必須一致,才能使釉層均勻。

施釉工藝相關介紹

刷釉又稱“塗釉”。方法是用毛筆或刷子蘸取釉漿均勻地塗在器體表面,多用於長方有稜角的器物或是局部上釉、補釉,或同一坯體上施幾種不同釉料等情況。刷釉最早見於泰漢時的原始瓷,因其不是通體施釉,而僅為口、肩及內底等處的局部施釉,故採用刷釉的方法。
吹釉適用於大型坯體,薄胎坯體、色釉瓷及需要上幾種釉的坯體。用一節小竹管,一段蒙上細紗蘸取釉漿,對準器坯應施釉部位,用嘴竹管另一端,釉漿即通過紗孔附着在器坯表面,這樣反覆吹釉,即可得到厚度適宜的釉層。根據器物的大小和釉的不同,少則吹三四遍,多則吹十七、八遍。吹釉的發明,使器物裏外均得以均勻施釉。吹青、吹紅兩種吹釉工藝均為清初所創。
灑釉又稱酒彩。在坯體上先施一種釉,然後將另一種釉料灑散其上,使兩種釉色產生網狀交織,線面對比,方向變化的紋理。灑釉有全器灑釉,也有局部灑釉。宋吉州窯的玳瑁斑,即是將黃色釉灑在黑色的底釉上形成的。
輪釉將坯體放在旋轉的輪上,用勺臼取釉漿倒入坯中央,利用離心力的作用,使釉漿均勻地散開而附着在坯體上,多餘的釉漿飛散到坯外。這種方法適用於盤、碟類形狀扁平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