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路平

鎖定
施路平,1958年12月生,現任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光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5]  ,清華大學教授,SPIE Fellow。 [1]  2013年3月入職清華大學,2014年創建類腦計算研究中心,從基礎理論、神經形態器件、類腦芯片、類腦軟件、系統和應用對類腦計算進行全面研究 [2] 
中文名
施路平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8年12月 [5] 
畢業院校
科隆大學 [2] 
山東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2]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類腦計算、信息存儲、集成光電子 [2] 
職    務
清華大學教授,國家光存儲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學術代表作
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構天機芯片架構 [3] 
主要成就
創建類腦計算中心 [7] 
研製了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芯片和系統 [5] 
工作單位
清華大學
職    稱
教授
性    別

施路平人物簡介

1985-1988年在山東大學晶體所師從蔣民華院士,1988年獲碩士學位,後留所工作,1989年赴德國留學,1992年從德國科隆大學獲得科學博士,1993-1996曾在德國弗朗荷費研究所和香港城市大學做博士後,1996.8-2013.3是新加坡科學院數據存儲研究院資深科學家,光學材料和系統實驗室主任,非易失性存儲器實驗室主任,新加坡科學院人工認知存儲器實驗室主任。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參與創建並領導了研究院的半導體非易失性存儲器,光存儲,人工認知存儲器研究領域。研究領域包括信息存儲,集成光電子學,材料科學,人工認知存儲器,自旋電子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等,是人工認知存儲器的主要開拓者之一。2013年3月入職清華,SPIE Fellow。 [1] 
2023年8月,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6] 

施路平人物經歷

施路平教育背景

  • 1989.09 -1992.12 德國科隆大學結晶學研究所,博士
  • 1985.09 -1988.07 山東大學晶體所,碩士
  • 1978.01 -1981.12 山東大學物理系畢業 [2] 

施路平工作履歷

  • 2013.03 -至今 清華大學光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
  • 1996.08 -2013.03 新加坡科技局數據存儲研究院期間歷任:人工認知存儲器實驗室主任;光學材料和系統實驗室主任;非易失性存儲器實驗室主任;
  • 光學媒體實驗室主任;資深科學家III, II,I;科學家;首席研究工程師;高級研究工程師
  • 1994.02 -1996.07 香港城市大學光電子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 1993.01-1993.12 德國Frauhofer 應用光學和精密儀器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 1988.08 -1989.08 山東大學,國家晶體材料重點實驗室,講師
  • 1981.02 -1985.07 山東大學實驗中心,助理工程師 [2] 

施路平研究領域

類腦計算、信息存儲、集成光電子、智能系統和儀器 [2] 

施路平社會任職

曾擔任IEEE non Volatile Memory Technologies Symposium (2011,2012,2013)會議聯合主席;The 9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Near-field Optics (APNFO2013)會議聯合主席;美國Optical Data Storage Topic Meeting(ODS)顧問委員會主席( 2010),大會聯合主席(2009),技術委員會聯合主席(2008);East-West Summit on Nanophotonics and Metal Materials 2009大會聯合主席。系列叢書Solid state memories,CRC Press and Taylor & Francis主編。 [1] 

施路平學術研究

已發表近200多篇學術論文 (包括Science,Nature Photonics,Phys Rev Lett,Advance Mat, Laser&Photonics Review, Scientific Reports),擁有10多項專利或專利申請,和4章叢書,作過50多場學術邀請報告,因其在類超晶格相變材料和器件的傑出貢獻而於2004年獲頒新加坡國家科技獎(第一受獎人)。 [1] 
2019年,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施路平教授團隊發佈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類腦計算芯片“天機芯”。該芯片是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芯片,可同時支持計算機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神經網絡模型,例如人工神經網絡和脈衝神經網絡,發揮它們各自的優勢。基於此研究成果的論文“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構天機芯片架構”,作為封面文章登上了8月1日的《自然》學術期刊(Nature [3] 
2022年,榮獲CCF科技成果獎技術發明一等獎 [4] 
清華施路平教授發表的《Nature》封面論文。 清華施路平教授發表的《Nature》封面論文。 [3]

施路平研究概況

2013年施教授加入清華大學,2014年創建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中心從基礎理論、神經形態器件、類腦芯片、類腦軟件、系統和應用對類腦計算進行全面研究。
為了克服馮諾依曼體系架構的瓶頸和人工通用智能的最終實現,施教授和他的團隊研究類腦計算模型和算法、類腦芯片和類腦計算機,發展人工通用智能的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
2015年11月成功研製成功首款跨模態異構融合神經形態類腦計算芯片,命名為tianjic ®,此芯片可進行大規模神經元網絡的模擬,具有超高速、實時、低功耗等特點,相關結果發表在2016.12 science智能機器人特刊上。
2017年10月成功研製了天機2代神經形態芯片。該芯片基於先進的28納米半導體技術,集成了千萬突觸和約4萬個神經元能力;同時支持脈衝神經網絡算法和人工神經網絡算法,包括CNN,MLP,LSTM等網絡架構。與同等工藝製程的神經形態芯片-IBM“真北”芯片-相比,從芯片密、速度和帶寬都有大幅度提升。
2017年施教授及其團隊還開發了面向類腦芯片的軟件工具鏈,支持神經網絡算法Tensorflow 、Caffe等平台的自動映射和編譯到天機芯片。此外團隊還搭建了國內首個類腦計算演示平台。
2018年施教授及其團隊提出了一種同時支持訓練和推理的離散化架構WAGE,將網絡權重、激活值、反向誤差、權重梯度用低精度整形數表達,成為類腦低能耗芯片在線學習的模型。
2018年施教授及其團隊利用脈衝神經網絡的時空特性,實現了在時空域的SNN誤差反向傳播算法。同時,解決了函數逼近的方法處理脈衝發放時刻不可導問題,建立了SNN全連接及卷積神經網絡新算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