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藴渝

鎖定
施藴渝,女,1942年4月21日出生於重慶,分子生物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 
1965年施藴渝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畢業後進入衞生部中醫研究院擔任實習研究員;1970年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79年開始先後在意大利羅馬大學物理化學系、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物理化學系、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C.N.R.S酶學及生化結構實驗室、法國NANCY大學CNRS理論化學實驗室,進修或合作研究;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至2003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2001年至2010年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科學與生物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2009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 
施藴渝深入開展了與蛋白質分子設計及藥物設計有關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學的研究,包括酶與底物,藥物與靶分子結合自由能的計算蛋白質穩定性的計算機模擬蛋白質分子的隨機動力學模擬蛋白質靜電相互作用研究,以及酶作用機理的計算機模擬 [3] 
中文名
施藴渝
外文名
YunyuShi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重慶
出生日期
1942年4月21日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9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性    別

施藴渝人物經歷

施藴渝
施藴渝(6張)
1942年4月21日,施藴渝出生於重慶 [4]  ,江蘇南京人,祖籍上海崇明。
1965年7月,施藴渝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生物物理專業。同年9月進入衞生部中醫研究院工作,擔任實習研究員(—1970年2月)。
1970年2月,施藴渝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系工作,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979年,施藴渝作為訪問學者,前往意大利羅馬大學物理化學系學習(—1981年)。
1984年6月,施藴渝前往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物理化學系,進行合作研究(—1985年1月)。
1990年3月,施藴渝再次前往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物理化學系,進行合作研究(—1990年9月)。
1994年1月,施藴渝前往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C.N.R.S酶學及生化結構實驗室,進行合作研究。
1995年11月,施藴渝進入法國NANCY大學CNRS理論化學實驗室,進行合作研究。
1997年,施藴渝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8年,施藴渝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2003年) [5] 
2001年,施藴渝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科學與生物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2010年)
2009年,施藴渝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 

施藴渝主要成就

施藴渝研究成就

  • 科研綜述
計算生物學研究
計算生物學方面,施藴渝和她領導的課題組,深入開展了與蛋白質分子設計及藥物設計有關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學的研究,包括酶與底物,藥物與受體結合自由能的計算;蛋白質穩定性的計算機模擬;蛋白質分子的隨機動力學模擬;蛋白質靜電相互作用研究,以及酶作用機理的計算機模擬。她用分子動力學模擬加熱力學積分方法模擬酶與底物,藥物與受體的結合自由能;研究和發展了蛋白質及其周圍溶劑的靜電相互作用的理論模型和數值模擬方法;研究將分子動力學模擬與量子化學模擬結合模擬溶液中的有機反應及模擬酶反應。 [3] 
結構生物學研究
結構生物學方面,施藴渝是在中國國內最早開展生物大分子二維核磁共振實驗的幾個人之一,她領導的實驗室,建立了多維核磁共振實驗研究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系統方法,研究了一些重要蛋白質如轉錄因子,蠍毒蛋白(鉀通道拮抗物)的溶液結構與功能的關係,揭示蛋白質相互作用及其功能意義。 [3] 
  • 學術論著
截至2015年3月,施藴渝先後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 Genes & Development, Cell Signaling, J. Biol. Chem. 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文章120餘篇 [6] 
  • 承擔項目
截至2017年4月,施藴渝先後擔任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負責人、973項目中的課題負責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羣體”負責人 [4]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擔任職務)
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蛋白質動態複合物
973課題(課題負責人)
真核基因表達調控中蛋白質及蛋白質複合物的三維結構與功能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課題(主要參加者)
癌症相關的基因調控及細胞粘附蛋白質的三維結構研究
863課題(主要參加者)
人的BET家族蛋白質Brd2,Brd4與組蛋白識別專一性的三維結構基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負責人) [7]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99年
《生物大分子的計算機模擬》
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96年
《生物大分子的計算機模擬》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施藴渝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施藴渝認為:“提高本科生培養質量,最重要的就是基礎培養,重視本科生的數、理、化、生基礎教育,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培養創新性人才,這是關鍵問題所在。”在她看來,受過良好的理科基礎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後勁足、潛力大,不僅在科研領域有所建樹,即使進入其他領域,具備的良好素質也對其工作產生重要的影響 [8] 
  • 教學工作
施藴渝始終認為,教師的天職就是追求知識、追求真理。她於20世紀80年代初在中國國內高校率先開展結構生物學與計算生物學教學。在中國國內完全空白的條件下,領導建立了完整的教學體系。施藴渝説,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目前生命科學學科原創性工作少的問題,在大學本科人才培養方面還需要加強基礎教育和宏觀生物學領域的教育 [4] 
  • 學科建設
在施藴渝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期間,學院引進了一大批優秀年輕的人才,博士點由2個變成了7個,並且獲得了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成為了教育部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4] 
  • 教育成果獎勵
時間
獎勵名稱
2007年8月22日
國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9-10] 
2014年
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 [11] 

中國科學院優秀教師獎 [12] 

施藴渝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2009年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3] 
2008年
第六屆江淮“十大女傑” [14] 
1997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6年
"863"計劃先進工作者三等獎
1992年
"863"計劃先進工作者三等獎

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施藴渝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1年—2010年
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1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6] 

中國科學院系統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員 [17] 

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第十三、十四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第九、十、十一屆常務委員會常務委員

施藴渝個人生活

施藴渝的父親施士元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居里夫人為中國培養的唯一的物理學博士、也是“東方居里夫人”吳健雄的老師 [18] 

施藴渝人物評價

施藴渝在中國國內率先開展了蛋白質結構與功能計算生物學研究;她領導建立了完整的本科生與研究生的結構生物學教學體系;她為中國結構生物學的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4]  ;她領導了中國科學院結構基因組研究項目,為中國的結構生物學的發展,為中國結構基因組研究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作出了貢獻。(新華網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