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績

鎖定
施績(?—270年),字公緒,丹陽故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原名朱績。左大司馬、當陽侯朱然之子,吳少帝孫亮五鳳年間改回其父本姓“施”。 [18] 
施績有將領之才,轉戰四處,是孫吳中後期的大將,主要負責荊州重地的軍事,官至上大將軍左大司馬(當時東吳最高武職)。
全    名
施績
公緒
所處時代
三國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丹陽郡故鄣縣
逝世日期
270年
本    名
朱績 [18] 
官    職
上大將軍、左大司馬

施績人物生平

施績初露鋒芒

施績,原名朱績,為東吳名將朱然之子。年輕時,因為父親的關係而任職郎官,後來被封為建忠都尉。叔父朱才死後,朱績統領朱才的兵馬,跟隨太常潘濬征討五溪(荊州西南部山區)的蠻人,以膽量和勇力而受人讚揚。後來升遷偏將軍營下督,兼任掌理盜賊事件的權力,其執法公正嚴明不偏袒。 [4] 

施績尊事太子

赤烏五年(242年),吳帝孫權封三子孫和為太子,又封四子孫霸為魯王,此後吳國太子黨爭愈演愈烈。朱績與丞相陸遜太常顧譚左將軍朱據威北將軍諸葛恪會稽太守滕胤尚書丁固等奉禮而行,宗事太子孫和;而驃騎將軍步騭、衞將軍全琮鎮南將軍呂岱越騎校尉呂據中書令孫弘等依附孫權寵愛的魯王孫霸,官僚將軍大臣舉國中分。孫霸積極結交知名人士,曾經親自到朱績的官署,挨近他坐着,想和他套交情,朱績卻從座位上站起來,推辭表示不敢承當。 [6-7]  [33] 

施績承襲父業

赤烏十二年(249年)三月,朱然去世,朱績襲封當陽侯,並承襲父親的事業,擔任平魏將軍、樂鄉(今湖北省江陵縣西南)督。 [8-9] 
赤烏十三年(250年),曹魏徵南將軍王昶見吳國太子黨爭激烈,趁機上陳伐吳之計,令新城太守州泰攻打巫縣(今重慶市巫山縣)、秭歸(今湖北省秭歸縣),荊州刺史王基攻擊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王昶自己進攻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共三路兵馬伐吳。王昶渡水直逼江陵,吳軍退到南岸,開鑿七條道路同時進擊,被魏軍弓弩齊發擊退。朱績趁夜率軍退入江陵城,又遭王昶追擊,數百人戰死。 [10] 
王昶無法攻下江陵,想要引出朱績到魏軍擅長的平地決戰,於是令五軍從大道退還,使吳軍高興而鬆懈;又將所斬獲的人馬鎧甲等環繞城池,激怒吳軍,設下伏兵等待吳軍的追擊。朱績見魏軍退走,在信中與奮威將軍諸葛融約定:“王昶軍隊遠來疲睏,馬沒有糧食,因為戰力不足而退走,這真是上天幫助我們。如今追擊所需的力量小,可以引兵接應;我破王昶於前,你乘勢追殺於後,就不只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了。”諸葛融答應了朱績。於是朱績率領士兵追擊王昶的軍隊,一直到距離城池三十里的紀南(今湖北省江陵縣北),而諸葛融卻沒有進軍,致使朱績後續失利,大敗而歸,折損了部將鍾離茂、許旻。 [11-12] 
雖然最後朱績戰敗,但孫權仍然十分嘉獎他在此戰的表現,斥責諸葛融的失職;而諸葛融因兄長諸葛恪的權貴,才勉強保住官位。朱績和諸葛恪、諸葛融兄弟的關係本就不好,在這次事件之後又更加惡劣。 [13] 

施績跌宕起伏

施績 施績
建興元年(252年),孫權去世,其太子孫亮繼位,朱績被任命為鎮東將軍 [14] 
建興二年(253年)三月,諸葛恪舉吳國大軍進攻魏國的合肥新城(今安徽省合肥市西北),要朱績和他合作,卻將朱績留置在半州(柴桑附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北),讓諸葛融代理他的職任。 [15] 
諸葛恪行事囂張,大肆興兵而失利,以致民怨沸騰。十月,武衞將軍孫峻在筵席上將他暗殺,又派遣無難督施寬前往荊州,指示全熙孫壹以及朱績前往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攻打諸葛融;諸葛融服毒自盡,他的三個兒子也被誅殺。 [16]  [32] 
諸葛恪兄弟死後,朝廷命朱績再次回到樂鄉,並假節 [17] 

施績武官之首

五鳳年間(254年~256年),朱績改回“施”姓。 [18] 
太平二年(257年),施績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當時孫綝把持朝政,大臣都不心服,施績擔心吳國內部不安,魏國會趁虛而入,便秘密與蜀漢通信,結交蜀漢一同防禦。蜀漢於是派遣右將軍閻宇率領五千將兵增強防守白帝城(今重慶市奉節縣),待必要時支援施績。 [20] 
同年,諸葛誕起兵於揚州壽春。當時魏荊州都督王昶佔據夾石,進逼江陵,致使施績、全熙無暇東顧。 [30] 
永安元年(258年)十月,孫休登基,同年臘月孫休與張布丁奉等密謀,除掉專權的孫綝,任命施績為上大將軍、都護督,管轄範圍從巴丘(今湖南省岳陽市)到西陵(今湖北省宜都市)。 [21] 
永安六年(263年)十月,曹魏大軍征伐蜀漢,蜀漢向吳國告急。吳帝孫休命大將軍丁奉督諸軍向壽春(今安徽省壽縣),將軍留平南郡(即江陵)與施績商議進兵方向,將軍丁封孫異到沔中(漢水中游)以救蜀漢。後來得知蜀主劉禪降魏,便停止行動。 [22] 
元興元年(264年),孫休去世,孫皓即位。八月,任命施績為左大司馬、丁奉為右大司馬 [23-24] 
寶鼎三年(268年)十月,孫皓命施績攻打江夏(上昶城,今湖北省雲夢縣南),萬彧進攻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開元佔經》稱晉荊州刺史上言“吳遣使持節施績領三萬人圍於鄉,右丞相萬彧領萬五千人圍直城。” [31]  )。晉國司馬望統領兩萬步騎出屯龍陂,聲援二城。同月,施績與萬彧被晉荊州刺史胡烈、後將軍田章擊敗,只得引軍退還。 [2-3]  [25-26] 
建衡二年(270年)四月,施績去世。 [27] 
施績死後,其轄區被陸抗兼併,吳國荊州的軍事大任也交到了陸抗手上。 [5] 

施績人物評價

曹奐:“偽將施績,賊之名臣,懷疑自猜,深見忌惡。” [29] 
陳壽:“呂據朱異、施績鹹有將領之才,克紹堂構。” [28] 
陸機:“大司馬陸公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陸凱以謇諤盡規,而施績、範慎以威重顯,丁奉鍾離斐以武毅稱,孟宗丁固之徒為公卿,樓玄賀邵之屬掌機事,元首雖病,股肱猶良。” [1] 

施績家庭成員

施績祖母

朱氏,朱治之姐。 [19] 

施績父親

朱然,施績之父。 [28] 

施績人物軼事

施績姓名由來

施績的父親朱然,原本是朱治姊姊的兒子,姓施。朱治早年沒有兒子,因此領養了施然,改名朱然。224年朱治亡故,朱然為養父辦完喪事,希望恢復原本的施姓,但孫權沒有同意。朱然亡故後以施績為嗣,施績在孫亮在位的五鳳年間(254-256)上表,改回本姓“施”。 [18]  [19] 

施績史書記載

《三國志·卷五十六·吳書十一·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 [28] 
參考資料
  • 1.    《晉書·列傳二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2-28]
  • 2.    《晉書 卷三 帝紀第三 武帝》:冬十月,吳將施績入江夏,萬鬱寇襄陽。遣太尉義陽王望屯龍陂。荊州刺史胡烈擊敗鬱。
  • 3.    《晉書 三十七 列傳第七》:吳將施績寇江夏,邊境騷動。以望統中軍步騎二萬,出屯龍陂,為二方重鎮,假節,加大都督諸軍事。會荊州刺史胡烈距績,破之,望乃班師。
  • 4.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績字公緒,以父任為郎,後拜建忠都尉。叔父才卒,績領其兵,隨太常潘濬討五溪,以膽力稱。遷偏將軍營下督,領盜賊事,持法不傾。
  • 5.    《三國志•吳書十三》:建衡二年,大司馬施績卒,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治樂鄉。
  • 6.    《三國志 卷五十九 吳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裴松之注引殷基通語:初權既立和為太子,而封霸為魯王,初拜猶同宮室,禮秩未分。羣公之議,以為太子、國王上下有序,禮秩宜異,於是分宮別僚,而隙端開矣。自侍御賓客造為二端,仇黨疑貳,滋延大臣。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太常顧譚、驃騎將軍朱據、會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績、尚書丁密等奉禮而行,宗事太子,驃騎將軍步騭、鎮南將軍呂岱、大司馬全琮、左將軍呂據、中書令孫弘等附魯王,中外官僚將軍大臣舉國中分。
  • 7.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魯王霸注意交績,嘗至其廨,就之坐,欲與結好,績下地住立,辭而不當。
  • 8.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赤烏十二年卒,權素服舉哀,為之感慟。子績嗣。
  • 9.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然卒,績襲業,拜平魏將軍,樂鄉督。
  • 10.    《三國志 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昶奏:"孫權流放良臣,適庶分爭,可乘釁而制吳、蜀;白帝、夷陵之間,黔、巫、秭歸、房陵皆在江北,民夷與新城郡接,可襲取也。"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襲巫、秭歸、房陵,荊州刺史王基詣夷陵,昶詣江陵,兩岸引竹緪為橋,渡水擊之。賊奔南岸,鑿七道並來攻。於是昶使積弩同時俱發,賊大將施績夜遁入江陵城,追斬數百級。
  • 11.    《三國志 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昶欲引致平地與合戰,乃先遣五軍案大道發還,使賊望見以喜之,以所獲鎧馬甲首,馳環城以怒之,設伏兵以待之。績果追軍,與戰,克之。績遁走,斬其將鍾離茂、許旻,收其甲首旗鼓珍寶器仗,振旅而還。
  • 12.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明年,魏徵南將軍王昶率眾攻江陵城,不克而退。績與奮威將軍諸葛融書曰:"昶遠來疲睏,馬無所食,力屈而走,此天助也。今追之力少,可引兵相繼,吾欲破之於前,足下乘之於後,豈一人之功哉,宜同斷金之義。"融答許績。績便引兵及昶於紀南,紀南去城三十里,績先戰勝而融不進,績後失利。
  • 13.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權深嘉績,盛責怒融,融兄大將軍恪貴重,故融得不廢。初績與恪、融不平,及此事變,為隙益甚。建
  • 14.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建興元年,遷鎮東將軍。
  • 15.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二年春,恪向新城,要績併力,而留置半州,使融兼其任。
  • 16.    《三國志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恪既誅,遣無難督施寬就將軍施績、孫壹、全熙等取融。融卒聞兵士至,惶懼猶豫,不能決計,兵到圍城,飲藥而死,三子皆伏誅。
  • 17.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冬,恪、融被害,績復還樂鄉,假節。
  • 18.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初,然為治行喪竟,乞複本姓,權不許,績以五鳳中表還為施氏。
  • 19.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朱然字義封,治姊子也,本姓施氏。初治未有子,然年十三,乃啓策乞以為嗣。
  • 20.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太平二年,拜驃騎將軍。孫綝秉政,大臣疑貳,績恐吳必擾亂,而中國乘釁,乃密書結蜀,使為併兼之慮。蜀遣右將軍閻宇將兵五千,增白帝守,以須績之後命。
  • 21.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永安初,遷上大將軍、都護督,自巴丘上迄西陵。
  • 22.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冬十月,蜀以魏見伐來告。癸未,建業石頭小城火,燒西南百八十丈。甲申,使大將軍丁奉督諸軍向魏壽春,將軍留平別詣施績於南郡,議兵所向,將軍丁封、孫異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劉禪降魏問至,然後罷。
  • 23.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元興元年八月,以上大將軍施績、大將軍丁奉為左右大司馬,張布為驃騎將軍,加侍中,諸增位班賞,一皆如舊。
  • 24.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元興元年,就拜左大司馬。
  • 25.    《開元佔經 卷八十九》:軫彗孛犯軫,甘氏曰:“彗孛干犯軫,兵喪並起,期百八十日,遠一年。”按《宋書•天文志》曰:晉武帝太始四年正月丙戌,彗星見軫,青白色,二月,皇大后王氏崩,十月,吳將施續寇江夏,或寇襄陽,後將軍田章、荊州刺史胡烈等破卻之。
  • 26.    《宋書 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天文一》:十月,吳將施績寇江夏,萬彧寇襄陽,後將軍田璋、荊州刺史胡烈等破卻之。
  • 27.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夏四月,左大司馬施績卒。
  • 28.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06]
  • 29.    《三國志 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冬十月丁亥詔曰:"昔聖帝明王,靜亂濟世,保大定功,文武殊塗,勳烈同歸。是故或舞干鏚以訓不庭,或陳師旅以威暴慢。至於愛民全國,康惠庶類,必先脩文教,示之軌儀,不得已然後用兵,此盛德之所同也。往者季漢分崩,九土顛覆,劉備、孫權乘間作禍。三祖綏寧中夏,日不暇給,遂使遺寇僣逆歷世。幸賴宗廟威靈,宰輔忠武,爰發四方,拓定庸、蜀,役不浹時,一徵而克。自頃江表衰弊,政刑荒闇,巴、漢平定,孤危無援,交、荊、揚、越,靡然向風。今交阯偽將呂興已帥三郡,萬里歸命;武陵邑侯相嚴等糾合五縣,請為臣妾;豫章廬陵山民舉眾叛吳,以助北將軍為號。又孫休病死,主帥改易,國內乖違,人各有心。偽將施績,賊之名臣,懷疑自猜,深見忌惡。眾叛親離,莫有固志,自古及今,未有亡徵若此之甚。若六軍震曜,南臨江、漢,吳會之域必扶老攜幼以迎王師,必然之理也。然興動大眾,猶有勞費,宜告喻威德,開示仁信,使知順附和同之利。相國參軍事徐紹、水曹掾孫彧,昔在壽春,並見虜獲。紹本偽南陵督,才質開壯;彧,孫權支屬,忠良見事。其遣紹南還,以彧為副,宣揚國命,告喻吳人,諸所示語,皆以事實,若其覺悟,不損征伐之計,蓋廟勝長算,自古之道也。其以紹兼散騎常侍,加奉車都尉,封都亭侯;彧兼給事黃門侍郎,賜爵關內侯。紹等所賜妾及男女家人在此者,悉聽自隨,以明國恩,不必使還,以開廣大信。"
  • 30.    《三國志 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諸葛誕反,昶據夾石以逼江陵,持施績、全熙使不得東。
  • 31.    《開元佔經 卷十三》:(按:魏正始七年七月丁丑,月犯左角。佔曰:“月犯左角,天下有兵。左將軍死。”到嘉平元年正月甲午,大將軍曹爽誅,時太傳舞陽侯屯兵浮橋,積二年七月。鹹熙二年閏月庚子,月犯左角,到大始四年十月,荊州刺史上言吳遣使持節施績領三萬人圍於鄉,右丞相萬彧領萬五千人圍直城,大將軍丁皋間、壽春義陽王率諸軍徇壽春兵起之應也。)
  • 32.    《三國志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孫峻之誅諸葛恪也,壹與全熙、施績攻恪弟公安督融,融自殺。壹從鎮南遷鎮軍,假節督夏口。
  • 33.    《冊府元龜 卷四百六 將帥部·清儉·正直》:朱績字公緒,為偏將軍、營下督,領盜賊事,持法不傾。魯王霸注意交績,嘗至其廨就之坐,欲與結好,績下地住立,辭而不當。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