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祥鵬

(施祥鵬)

鎖定
施祥鵬 ,男,是施琅將軍的後代,1940年出生於菲律賓,幼年時隨父母回到祖籍福建晉江。施祥鵬讀完初中後輟學,15歲做起了小工,賺錢補貼家用。由於家庭的海外關係,十年“浩劫”中施祥鵬的父親被誣陷為“特務”,株連全家。1975年移居香港。1977年,施祥鵬到廣州參加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他下定決心要為家鄉的建設出一把力。回到香港後,他放下了自己的業務,跑遍東南亞各地,發動閩籍華僑向家鄉捐款,共籌得資金500萬美元,購買了化肥,趕在1978年春耕時節運抵家鄉。1982年,施祥鵬和周安達源等福建同鄉一起組建了旅港聯誼會,成為率先到祖國大陸投資做生意的香港人。
中文名
施祥鵬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40年

施祥鵬創業經歷

1982年,施祥鵬首位進入福建廈門投資改造經營中外合資酒店(鷺江賓館),他也是第一批踏入中國投資房地產開發業務的。1987年,他率又先在福建泉州、石獅組建房地產開發公司,並從當年起,連續在國內投資了10個項目,包括在珠海、寧波、蘇州、瀋陽、吉林、青島、葫蘆島等10個地區投資房地產開發。整整25年過去了,如今施祥鵬在內地的投資已佔他資產總額的80%,涉及電廠、酒店、房地產、貿易、生化等多個領域,擁有10多家頗具規模的公司。
施祥鵬在看了“希望工程”的錄像後,落下眼淚的他當即拿出10萬元捐獻給貧困山區;為了使海外人士加深對大陸改革開放的瞭解,他曾經組織100多名祖籍福建的港人回鄉觀光、考察,簽訂了20多份合同,投資和貿易總額達1億元人民幣;他還支持興建愛國將領施琅紀念館……
一位深圳的朋友在瞭解施祥鵬的故事後,曾感動地賦詩一首:施公一席話,可見赤子心,海外多知己,比比炎黃孫。

施祥鵬社會活動

施祥鵬愛好文學,經常忙裏偷閒,堅持業餘寫作,著名老作家冰心生前曾聘請他為福建文學基金會副會長。到香港定居後,施祥鵬曾與張詩劍、夏馬、巴桐等中年作家一起倡導創辦了龍江文學社,即香港文學社的前身。
從1985年起,施祥鵬開始在不同報紙上發表文章,評論時政。為香港如何順利迴歸、平穩過渡,從1993年起,他又在《文匯報》、《商報》等報刊上發表一篇篇港事漫評文章,得到愛港愛國人士的好評。後來,他將這些發表於報刊的文章選編成集,分別取名為《過渡與迴歸》、《實踐“一國兩制”》等。
在《過渡與迴歸——施祥鵬談港事》一書中,他這樣寫道:“香港人民清楚,在這風風雨雨的10年裏,是中國大陸和十幾億中國人民與港人心心相連,才會使香港闖過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時刻。作為港人來説,愛國愛港是本分,是天職……”
但香港迴歸前,積極於香港社會活動的施祥鵬發現,他的企業經常會被港英政府檢查税務,雖然最後也查不出什麼所以然,但每次總要把他弄得團團轉。但這些“騷擾”不會影響施祥鵬的決定,他堅持組團帶香港青年和各界人士回祖國內地,瞭解國家,瞭解鄉情,並且在香港迴歸之前,又與朋友一道,發起組織成立中華文化總會。捐資出力的施祥鵬,成為創會會長。而這個文化團體現在已經有200多個分團體,成為香港最大的文化社團。
2003年7月,因為“致力推廣中國文化及文學,建樹良多”,施祥鵬榮獲香港特區政府授予的銅紫荊勳章。

施祥鵬兩岸使者

施祥鵬的身上有好多個兩岸的“第一”:1982年的春季廣州交易會期間,他率先在攤位上展銷台貨,一時轟動全國;1983年,他引來台灣一艘萬噸貨輪停靠漳州、泉州,被譽為破冰之旅;同年還帶領一個以台灣鋼鐵公會為主的工業代表團踏上祖國大陸,先後到福建、浙江、上海考察訪問……
1979年,《告台灣同胞書》發表。這個消息通過無線電波,激盪着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心。施祥鵬敏鋭地察覺到海峽兩岸的經濟冰川勢必要打破。他看到了商機。
又一年的“廣交會”上,施祥鵬在廣州市的賓館租了兩間房間,專門展銷台灣商品。這次商展規模雖然不大,產品也無非家用電器、布匹和自行車等,但因為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這次展銷活動雖然經當時的經貿部特批,但因為沒有報備公安局,在兩岸還沒有接觸的政治背景下,事情起了一些小波瀾。
施祥鵬很快被有關部門的人叫了去,審查了一個晚上。結果雖然是以對方友好地表示歉意結束,但施祥鵬説,當時“把我媽媽嚇壞了”。
1986年,施祥鵬又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帶領一批台灣同胞回祖國大陸觀光!
當時大陸雖然改革開放已經有六七年了,但台灣同胞對內地的發展還是一無所知。他希望藉助觀光,不僅讓台灣同胞瞭解大陸,也讓長期分居兩地的親人藉此機會團聚。
那次觀光,行程不僅包括參觀了上海、寧波等幾個大城市,施祥鵬還抓緊時機,幫助台胞尋找在大陸的親人,使兩岸親人能在祖國大陸團聚。
一位台灣的地產商,母子已經分開幾十年。來自台灣的兒子經澳門回到家鄉,看見自己已經失明的81歲老母親坐在大廳,三步一跪地來到母親跟前,母子倆抱頭痛哭。“在場所有的人都眼淚汪汪的!”
1987年,台灣正式解除戒嚴令,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從此,施祥鵬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為兩岸的親人們牽線搭橋,讓久別的親人團聚,“好多人正是通過我們找到了大陸的親人!”
現在,施祥鵬仍穿梭兩岸,為祖國統一做工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