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縣,雲南省保山市轄縣,位於雲南省西部邊陲,怒江東岸,保山市南部,地處東經98°54′—99°21′,北緯24°16′—25°00′之間,東隔枯柯河與昌寧縣接壤,南以勐波羅為界與臨滄市為鄰,西隔怒江與龍陵縣相望,北連隆陽區。縣城距保山市政府60公里,距省會昆明市654公里。
[1]
總面積2009平方公里,施甸縣屬中亞熱帶為主體的低緯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7.6℃。境內地形屬怒山尾翼山地峽谷區,地勢大致北高南低,河流屬怒江水系。截至2022年,施甸縣轄5個鎮,8個鄉,縣政府駐甸陽鎮。
[19]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施甸縣常住人口為293022人。
[18]
施甸縣歷史沿革
編輯在縣境南部姚關鄉蒜園村的小漢莊北側萬仞崗發現完整的智人頭骨化石,稱姚關人,據有關專家鑑定考證,距今約8000年左右。全縣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發現多處舊石器、新石器遺址,出土大量石器、陶片和獸骨化石,表明距今約3500~4000年左右,古人類活動頻繁,各族先民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在姚關境內先後出土春秋戰國至東漢時期的青銅器,展示2000多年前,境內的人民從事原始農業、牧業和狩獵的場景。
西晉元康四年(294年),郡治南移不韋。元康末年(299年),再南移永壽(今耿馬)。
東晉至南朝,雲南和貴州合稱寧州,縣境隸寧州永昌郡。北朝(齊)時,名不建縣,隸永昌郡。
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行中書省,縣境設石甸長官司,隸屬大理金齒宣慰司鎮康路。
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雲南布政使司,沿襲元制,十七年(1384年)五月,更名施甸,設施甸長官司,改隸永昌府。二十年(1387年),設老窯寨百户。二十一年(1388年),設施甸巡檢司。二十三年(1390年),屬金齒軍民司。永樂五年(1407年),設木瓜榔百户。嘉靖元年(1522年),屬永昌府。萬曆十三年(1585年),築鎮姚城,設鎮姚守禦千户所。
清代順治六年(1649年,南明永曆三年),置平彝州,州署大石橋,實行改土歸流。順治十二年(1655年,南明永曆九年)筑州城(今施甸街東河西),時州署從大石橋遷入施甸。始稱“八鄉地”。順治十八年(1661年),裁撤,併入保山縣。康熙五年(1666年),裁鎮姚守禦千户所。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設永昌府分防施甸巡政廳,隸永昌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巡政廳和巡檢司,置施甸分治縣,設縣佐公署,隸保山縣時,施甸稱為鄉地,設區鄉。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裁分治縣,屬保山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1月5日,保山縣人民政府成立,縣境和平解放,施甸設4、5、6區,轄鄉、鎮、保。同年10月,改設區轄行政村。
1952年,改設區轄鄉。
1953年5月,增設第3區(今太平、等子)和第7區(今酒房、舊城),共5個區,轄2鎮94鄉。
1958年,置施甸人民公社,轄43個管理區,1959年,設施甸片區,轄38個大隊。
1961年,設5個區,轄22個二級公社,176個大隊。
1962年12月1日,經國務院123次會議批准,設立施甸縣,轄太平、由旺、施甸、姚關、酒房5個區,區下轄50個二級公社,43個三級公社。
1963年2月1日,中共施甸縣委員會、施甸縣人民委員會正式辦公,隸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同年12月29日,改隸保山地區行政專員公署。
施甸縣行政區劃
編輯截至2022年,施甸縣轄5個鎮,8個鄉,137個村民(居民)社區;1627個村民小組。縣政府駐甸陽鎮。
[6]
類別 | 名稱 | |||
---|---|---|---|---|
鎮 | ||||
鄉 | ||||
施甸縣地理環境
編輯施甸縣位置境域
施甸縣地處滇西南邊陲,怒江東岸,地處東經98°54′—99°21′,北緯24°16′—25°00′之間,東至昌寧縣枯柯河,西以怒江為界與龍陵縣相望,南至勐波羅河與永德縣相連,北與隆陽區毗鄰。縣城位於縣境中部,縣境東西最大橫距4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79公里,總面積2009平方公里。
[19]
施甸縣地形地貌
施甸縣壩區面積186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9.26%;山區面積1517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75.51%;半山區面積306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15.23%。施甸壩面積為89.7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4.46%。
施甸縣境內地形屬怒山尾翼山地峽谷區,地勢大致北高南低,三面有江河環繞,兩山夾一壩。高山,丘陵縱橫交錯,海拔高差較大。東北部四大山主峯大水河頭山最高海拔2895.4米,西南部的三江口最低海拔560米。山脈主體為南北走向,靠怒江東岸的山脈分兩股:一股從北向南延伸,由大箐山、彌勒喜山、老坎山、董家山頭、五里凹山等組成;另一股從南部的亮頭向北延伸,由木蓮花山、大亮山、大尖山、象山等組成。
[24]
施甸縣水文
怒江,環繞縣境西部深谷,流經境內約126公里,年過境水量為526.06億立方米,未開發利用。
施甸河,古名銀川河。發源於施甸壩南端的鷹窩山,由南向北縱貫施甸壩,至由旺天生橋轉向西南到魚脊樑山麓魚壩,注入怒江,境內流程54.5公里,是施甸壩的主要排灌河道。
姚關河,發源於擺榔鄉雞茨凹的老黑龍一帶,全長29.3公里,從北向南流至河尾關風橋轉向東經帕旭,匯入灣甸河,年徑流量1.13億立方米。
施甸縣氣候
施甸縣屬中亞熱帶為主體的低緯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7.6℃;最冷月(1月)平均氣温9.9℃,最熱月(6月)平均氣温21.8℃;活動積温5786℃。極端最高氣温32℃(1968年6月30日),極端最低氣温零下3.2℃(1985年1月16日)。
[7]
施甸縣全年無霜期273天,初霜日12月3日,終霜日3月4日。年平均雨量883.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53.9天。雨量多集中在5—10月,降雨量777.8毫米,佔全年雨量的88.1%。年平均相對温度76%。年日照時數2274.1小時。處於西風帶氣候,風向多為南風和西風,風力一般1.2米/秒(1級),1975年5月4日最大風速23米/秒(9級),局部山地達25米/秒(10級)。自然災害主要是洪災。其次是風災、冰雹和霜凍。
[7]
施甸縣自然資源
編輯施甸縣水力資源
施甸縣河川徑流總量7.9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量14.8萬千瓦,其中12.3萬千瓦待開發利用。
施甸縣礦產資源
施甸縣主要礦產是鉛鋅礦,探明儲量共5個礦牀,其次有少量的汞(已枯竭)、鐵、煤、泥炭、石膏。境內已發現石灰石、大理石、鉛、鋅、鐵等16種礦產。其中煤、鐵、鉛、鋅、汞、石膏、石灰岩、大理岩、泥炭9種獲得資源儲量(資源儲量為:煤1656.18礦石千噸、鐵70.4礦石千噸、鉛45716.76金屬噸、鋅211727.4金屬噸、汞138金屬噸、石膏69.98礦石千噸、石灰岩568.45礦石萬噸、大理岩178.48、泥炭2550礦石千噸),但地質工作程度低,多數儲量級別低。有1處勘探,1處詳查,10處普查,其它為預查和簡測等;全縣共發現礦牀(點)48處,其中中型礦牀2處、小型礦牀11處、礦點35處。
施甸縣人口
編輯2021年,施甸縣總人口348295人,減少1人。其中:男性178082人,減少102人,女性170213人,增加101人,男性比例為51.1%,女性比例為48.9%。總户數108769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3.2人。人口密度173.4人/平方公里。少數民族39種,少數民族人口31668人,佔總人口的9.1%。
[22]
施甸縣政治
編輯職務 | 姓名 |
---|---|
縣長 | 李芒生 |
黨組副書記、副縣長 | 陳藴德 |
副縣長 | 馬華東、羅春來、李世楚、沈吉、蔣紫劍、何興龍、蘇春滿、辛敏行 |
施甸縣經濟
編輯施甸縣綜述
施甸農業(2張)
施甸縣第一產業
2021年,施甸縣農業總產值完成518009萬元,按可比口徑計算(下同),增長10.9%,其中:農業產值183350萬元,增長10.1%,佔總產值的比重為35.4%;林業產值36584萬元,下降6.5%,佔總產值的比重為7.1%;牧業產值274248萬元,增長15.8%,佔總產值的比重為52.9%;漁業產值11897萬元,增長20.3%,佔總產值的比重為2.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930萬元,增長13.0%,佔總產值的比重為2.3%。
2021年,施甸縣糧食煙葉:糧食總產量163905噸,增加305噸,增長0.2%,其中:小春糧食產量39933噸,減少2603噸,下降6.1%;大春產量123972噸,增加2908噸,增長2.4%。烤煙收購量24萬擔,收購金額38462萬元,税收8624萬元,平均價32.1元/公斤,中上等煙比例93.9%。
2021年,施甸縣茶葉、林果、蔬菜等:茶葉產量1374噸、下降2.6%;水果產量27155噸、下降11.9%;蔬菜產量141379噸、增長4.2%,其中,食用菌產量1653噸、增長8.7%;核桃產量3514噸、下降16.0%;板栗產量1566噸、下降16.3%。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814096畝,減少3869畝,下降0.5%,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519637畝,增加255畝,增長0.1%,糧經比例為64:36。
2021年,施甸縣森林面積達到162.14萬畝,其中,灌木林面積22.08萬畝,森林覆蓋率55.34%。新增造林0.05萬畝,完成四旁植樹65萬株,營造林任務完成率100%。
2021年,施甸縣建立畜禽養殖大户(場)184户(場),其中:生豬養殖大户115户,舉辦畜禽養殖技術培訓班180期;其中,生豬養殖技術培訓班6期,培訓畜禽養殖技術人員7200人次;其中,培訓生豬養殖技術人員310人次,發放畜禽養殖技術培訓資料7200份;其中,發放生豬養殖技術培訓資料310份,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85.0%。年末生豬存欄617900頭、增長0.8%,肥豬出欄897287頭、增長40.3%;年末牛存欄89201頭、增長1.9%,出欄33053頭、增長8.7%;羊存欄46252頭、下降8.9%,出欄47296頭、下降13.1%;年末家禽存欄1350693只、下降4.5%,出欄2447784只、下降4.2%。肉類總產量達87504噸,比上年增23733噸,增長37.2%。(詳見附表二)。
2021年,施甸縣放養魚水面面積19580畝,減少740畝,下降3.6%,其中:壩塘養魚3609畝,水庫養魚2471畝,稻田養魚1500畝,蓮藕田養魚12000畝。水產品產量達4802噸,減少1600噸,下降25.0%,其中,人工養殖4777噸、下降24.2%。
2021年,施甸縣有水庫88座,庫容量9792萬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量13650萬立方米。完成各類水利工程430件,各類水利工程總投資58705萬元,累計完成勞動積累工32.3萬個,累計完成土石方175萬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0.72萬畝。年末累計有效灌溉面積30.54萬畝。農業機械設備不斷增加,有效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農業機械總動力25.8萬千瓦特,農業科技推廣面積66.07萬畝,增長0.04%。全縣138個村(居)民委員會已全部通車、通電,全年農村用電量15200萬千瓦時,增長22.3%。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125噸,下降8.0%;地膜覆蓋面積155012畝,下降3.3%;農藥使用量306噸,下降15.1%。
[22]
施甸縣第二產業
2021年,施甸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16745萬元,下降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5%。
2021年,施甸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產值完成343290萬元,下降4.3%,產銷率達82.4%,比上年同期下降8個百分點。
2021年,施甸縣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食糖產量19494噸,增長12.1%;發電量39590萬千瓦時(不含電力公司),增長0.2%;生產水泥4248555噸,下降5.0%;生產商品混凝土519775立方米,增長2.8%(詳見附表三)
2021年,施甸縣完成建築業增加值65873萬元,增長14.3%。全縣具有資質的建築企業11户,年末從業人員1934人,完成總產值107265萬元,增長(現價)36.5%。房屋施工面積282145平方米,竣工面積8028平方米,竣工產值14622萬元。
[22]
施甸縣第三產業
2021年,施甸縣郵政業務總量2528.1萬元,增長1.6%;電信業務總量完成357888萬元,增長42.5%。年末電話擁有量285569部,其中固定電話6542部、移動電話279027部。互聯網用户127517户,數字電視用户12677户。全年訂銷報紙累計251.35萬份,訂銷雜誌累計7.02萬份。國內函件、包件、匯票共計13.54萬件。國內特快專遞信件1.44萬份。郵政儲蓄年平均餘額142945萬元,增長8.9%。
2021年,施甸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38442萬元,增長16.4%。分地區看:鄉村完成263194萬元,增長17.5%;城鎮完成175249萬元,增長14.7%,城市的增長速度低於農村2.8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餐飲收入65651萬元,增長25.4%;商品零售完成372791萬元,增長14.9%。分規模看:限額以上完成49929萬元,增長18.1%,限額以上比重達11.4%,限額以下完成388513萬元,增長16.1%。
2021年,施甸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971475萬元,增加44159萬元,增長4.8%,其中:單位存款114863萬元,減少20451萬元,下降15.1%;財政存款897萬元,減少544萬元,下降37.8%;住户存款855683萬元,增加65137萬元,增長8.2%。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902086萬元,增加67508萬元,增長8.1%,其中:短期貸款185234萬元,增加38609萬元,增長26.3%;中長期貸款716652萬元,增加28699萬元,增長4.2%。
施甸縣交通運輸
編輯2021年,施甸縣完成客運量89萬人,增長20.3%;完成貨運量929萬噸,增長23.5%。完成公路旅客週轉量7455萬人公里,增長21.1%;完成公路貨物週轉量201772萬噸公里,增長26.0%。
[22]
施甸縣社會事業
編輯施甸縣教育
2021年,施甸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33所,其中:普通中學17所,小學102所,職業中學1所,幼兒園112所(含學前班),特殊教育學校1所。學校共辦1490個班,其中:普通中學318個班,小學(含教學點)799個班,幼兒園(含學前班)364個班,特殊教育學校9個班。有教職工3316人,其中:普通中學1178人,小學(含教學點)1495人,職業中學104人,幼兒園(含學前班)511人,特殊教育學校28人。教師素質普遍提高,有專任教師3162人,其中:本科學歷及以上2520人,比上年增長125人;專科學歷613人,減少91人;中專中師及以下學歷26人,減少3人;高中以上學歷3人。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50480人,其中:普通中學14196人,小學24319人,職業中學1901人,幼兒園(含學前班)9956人,特殊教育108人。畢業生12832人,其中:普通中學4869人,小學3663人,職業中學487人,幼兒園(含學前班)3796人,特殊教育17人。小學入學率99.84%,小學畢業升學率89.3%,初中入學率120.87%,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6.27%,中考545分以上23人(含照顧分),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1.09%,高考上線率99.37%。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投入經費5159萬元,享受免雜費、教科書費的學生達到34306人,小學輟學率0%,初中輟學率0%。
[22]
施甸縣文化
2021年,施甸縣有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51547冊,圖書流通21000冊次、圖書流通36100人次;文物保護機構1個,文物保護機構人數5人,文物藏品249件,參觀100人次;文化館1個,人員17人,辦展覽4次,組織文藝活動80次;送戲下鄉78場,觀眾9萬人次;放映工程電影1644場次;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共建圖書閲覽室4200平方米,圖書總價值437萬元。年末有13個廣播站,有衞星電視地面接收站1座,發射機6部,村村通用户17898户,户户通用户20934户,廣播覆蓋率100%,電視覆蓋率100%。
[22]
施甸縣科技
2021年,施甸縣印發技術資料3.32萬份,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591期、培訓5.2萬人次,舉辦農函大7個專業、13個班,共有600名學員參訓,進一步提高了勞動者素質和科技意識。大力推廣各項科技措施,推廣雜交包穀良種27.26萬畝、雜交稻0.8萬畝,水稻良種率達98.0%,舉辦各種樣板0.06萬畝。
[22]
施甸縣體育
施甸縣醫療衞生
2021年,施甸縣有衞生醫療機構186個(含村級衞生室138個),其中:縣級醫院2個,鄉鎮衞生院13個,其他醫院5個,門診部28個。衞生機構牀位數2098張,每萬人擁有牀位數61張。衞生技術人員2083人,每萬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60人,村級衞生技術人員418名。全縣廣泛開展“禁毒防艾”工作,加強衞生防疫,使人民健康狀況不斷得到改善。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60.4%(自2021年來,衞生廁所標準提升為無害化廁所),村鎮飲水衞生合格率72.0%。
[22]
施甸縣社會保障
2021年,施甸縣特困人員救助供養1450人,敬老院3所。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615人,發放補助金1973.1萬元。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14人,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14.09萬元。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041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186.75萬元。
2021年,施甸縣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23.32萬人,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1.49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3萬人,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0.70萬人。收繳養老保險金總額26732.46萬元。參加失業保險的單位378個,城鎮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人數0.96萬人,收繳失業保險金539.78萬元。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3.56萬人。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基金當年支出額分別為37857.2萬元、379.6萬元、30877萬元。參加工傷保險1.6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06萬人。
2021年,施甸縣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252人,下降67.3%,比上年下降53.5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4.02%,比上年增長0.27個百分點。開發就業崗位6194個,增長31.2%,其中公益性崗位80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799人,增長24.8%,其中,下崗失業人員354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419人,下降39.8%,其中向市外有序輸出勞務人員215人次。
[22]
施甸縣歷史文化
編輯施甸縣民族文化
- 綜述
布朗族是施甸古老的土著民族,古哀牢國土著民族“百濮”後裔,中國特少數民族之一。布朗族能歌善舞,有語言無文字,文化藝術主要靠父母或長輩口傳身授,長輩在各種節日活動中向青少年傳授天文、地理、曆法、節氣、種植以及文學藝術方面的知識。
[25]
- 布朗族跳會
布朗族跳會農曆二月初七,來自木老元鄉哈寨、新地基、旱谷山、下哈寨、水溝腳5個村的男女老少聚集在木老元布朗族彝族鄉哈寨村的打歌廣場,參加該村布朗羣眾自發舉辦的“布朗族跳會”活動。布朗族跳會是布朗族羣眾一年一度的文化活動。
- 羊皮會
羊皮會是太平鎮民間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傳統節日盛會,俗稱二月十一,盛會的當天進行文藝表演活動。 參加表演的成員均為太平鎮所轄的部分村寨,即太平街,克里平、董家灣、等7個自然村寨的民間藝人,羊皮會期間表演耍龍,舞獅、踩高翹等形式多樣的節目。
[9]
施甸縣特色飲食
- 河圖大燒
大燒,又稱“烤豬”,素為保山盛筵上的一道大菜,以河圖鄉人所烤負盛名。其製作尉:將適齡壯豬宰殺除毛清腔後縫上破口,通體塗上以芝麻油、蜂蜜、醬油及多種香料調製的混合調料,再將其整個地架在慄炭火上邊翻邊烤,邊烤邊塗調料,直到熟透為止。
- 施甸水豆豉
施甸水豆豉是施甸城鄉人家尤其是山鄉人家的“當家醃辣”,以大豆(黃豆或黑豆)蒸煮發酵後加入薑絲、辣椒麪等香辣料醃漬而成。
施甸粉絲 | 下村豆粉 | 施甸骨蚱 | |
黃花粑粑 | 荷花宴 |
施甸縣地方特產
- 太平元紅
太平元紅選用施甸太平戈家山山楂果,削皮去籽,採用特殊工藝除澀,用優質冬蜂蜜裝罐密封,浸漬數日後製成,其滋味特別,有健胃消食、潤腸益肺、提神醒腦、防暑降温之功效。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和鈣,具有豐富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26]
- 碧毫茶葉
萬興碧毫來自打水崗坪子茶廠。碧毫茶外形緊卷,色澤綠潤,銀毫顯露,滋味鮮純,湯色翠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亮。在光緒年間就曾作為貢品送往朝庭,1994年5月,被雲南省農業廳鑑定為“雲南名茶”,1996年6月被第四屆滇西民族藝術節作為指定商品。1997年5月,榮獲馬來西亞國際金獎。
- 姚關火腿
姚關火腿選用新鮮豬肉後退,用米酒、草果、鹽巴等調味品,在冬季精製加工,反覆重壓10天后曬乾而成。
施甸茶葉 | 施甸冰糖 | ||
果松籽 | 五香豆醬 |
施甸縣風景名勝
編輯施甸縣文物古蹟
- 抗日江防遺蹟羣
滇西抗戰勝利後,在施甸境內怒江東岸沿江渡口、要道及險要位置,留下了碉堡、掩體、陣地、戰壕等大量遺蹟,主要有大山頭炮兵陣地、孩婆山戰場遺蹟等17個單位,具體分佈在太平、何元、姚關、酒房4個鄉鎮,各單體文物和環境保存好,是滇西抗戰主要軍事防禦設施。
[10]
施甸隧通橋 | 大山頭炮兵陣地 | 孩婆山戰場遺蹟 | 老渡口作戰遺址 |
小團山盟軍高炮陣地 | 望江台碉堡 | 三個山碉堡 | 小金崗元碉堡 |
大峯子窩碉堡 | 小烏木碉堡 | 二台坡碉堡 | 大紅樑子碉堡 |
老兵洞碉堡 | 施甸惠通橋 |
- “姚關人”遺址
“姚關人”遺址位於姚關盆地北側小漢莊村後萬仞崗巖廈台地。包括萬仞崗上、下兩個巖廈,遺物分佈面積500餘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1987年9月下旬進行了搶救性清理,從上個巖廈下出土“姚關人”頭骨化石一具,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化石標本100餘件,石、骨、角器100餘件,火塘兩個。動物化石品種有鳥類、獼猴、虎、熊、牛、鹿、麂、麝、豪豬、羊等,石器中有單平面礫石手錘和琢孔環形器、砍斫器、敲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火塘內炭屑、燒骨、紅燒土密集,灰燼層與石灰華膠結為堅硬板塊,化石的石化程度及石器特徵與蒲縹塘子溝遺址基本一致,年代距今亦當在8000年左右。
[11]
- 鄧子龍平叛遺址
明萬曆十年(1582),雲南滇西隴川宣撫司記室嶽鳳弒主叛國,投靠緬甸洞吾王朝瑞體,裏應外合,犯我邊境。明神宗皇帝任命鄧子龍為永昌參將,攜兵三千,日夜兼程趕到永昌(今保山)。鄧子龍以施甸為主戰場,在姚關、灣甸、三尖山等地抗敵,三戰大捷。
[12]
清平洞位於施甸縣姚關鎮烏龜山南麓,距縣城20公里處。姚關是首戰之地,萬曆十三年(1585年)春鄧子龍駐姚關開鑿清平洞,寓滇西戰亂平息,各族人民安居樂業之意,名為“清平”。1983年1月,清平洞被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緬酋莽應裏勾結叛逆,嶽鳳發動內侵,滇西告急。明神宗準雲南巡撫請詔移鄧子龍為永昌參將率軍三千星夜馳援雲南。同年5月,鄧子龍將率軍到達永昌(今保山),六月初三移師姚關,在姚關境內各重要通道設立防禦關卡,共五個,分別是大關、小關、裏騷關、芭蕉關、茨竹關,稱五關。
[12]
《恤忠祠記》碑 | |||
大關 | |||
點將台 | 朝天洞 |
- 施甸長官司署衙
施甸長官司署衙,位於縣城北側3公里處的峻嶺之中,古建築羣始建於明代,清代重修,分上下兩院。上院原為署衙生活區,後改為佛寺,有山門、過廳和大雄寶殿等建築;下院原為行政機關,有過廳、廂樓和正堂等建築。
據《明史·雲南土司》記載,正式建蓋此府署的時間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清光緒五年至十三年(1879~1887年),施甸地方官員及紳耆民眾再度重建長官司衙門和寺廟殿宇。
蔣氏祠堂 | 文筆塔 | ||
施甸縣自然景觀
- 野鴨湖
野鴨湖位於施甸西南姚關鎮境內,距縣城16公里,屬天然濕地。因濕地常年棲息着野鴨,當地人便稱之為野鴨湖。濕地水清見底,寬闊的水域裏生息着蘆葦、茭瓜和海子魚、螺螄、白鷺等水生物。湖中有座小島名叫魚洞山。
[16]
施甸縣著名人物
編輯施甸縣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雲南省施甸縣誌編纂委員會.《施甸縣誌》:新華出版社,1997
- 2. 2016-2018創建週期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名單 .中醫藥網[引用日期2019-06-28]
- 3. 雲南又有31個貧困縣實現脱貧摘帽 .雲南 [引用日期2020-05-17]
- 4. 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引用日期2020-08-15]
- 5. 建制沿革 .施甸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4-01]
- 6. 施甸縣行政區劃、人口 .施甸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4-01]
- 7. 何樹麗.試論施甸縣石漠化治理樹種選擇:《林業調查規劃》, 2015, 40(1):105-107
- 8. 關於印發緊密型縣域醫療衞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省和試點縣名單的通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引用日期2019-10-14]
- 9. 走,太平鎮看羊皮會 .施甸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4-14]
- 10. 施甸對滇西抗戰遺蹟立碑立牌 .施甸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4-01]
- 11. 萬仞崗“姚關人”遺址 .施甸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4-01]
- 12. 鄧子龍平叛遺址 .施甸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4-01]
- 13. 由旺土主廟 .施甸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4-01]
- 14. 文筆塔 .施甸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4-01]
- 15. 西竺庵 .施甸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4-01]
- 16. 姚關濕地景區 .施甸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4-01]
- 17. 國家衞生健康委關於命名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的通知 .國家衞生健康委[引用日期2021-01-21]
- 18. 保山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保山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7-31]
- 19. 走進施甸 .施甸縣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7-31]
- 20.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公佈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的通知 .國家能源局[引用日期2021-09-18]
- 21. 第五屆雲南省文明城市候選名單公示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5-10]
- 22. 施甸縣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施甸縣人民政府門户網站 .施甸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16]
- 23. 政民互動-施甸縣人民政府門户網站 .施甸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16]
- 24. 雲南保山市施甸縣地理環境 .中國小康網[引用日期2022-09-16]
- 25. 布朗族音樂:在民俗中的言情專長-施甸新聞網 .施甸縣委宣傳部[引用日期2022-09-16]
- 26. 滇緬路上品美食-施甸縣人民政府門户網站 .施甸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16]
- 27. 桂海潮同志簡歷-新華網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3-05-29]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