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浪詔

鎖定
施浪詔,唐朝前期雲南的一個部落,六詔之一。在今雲南洱源縣三營鄉梅城村(後班搬遷至牛街鄉班城村,故音梅城村白族方言為“白子城”和班城音為“搬城”),位於六詔東北。現在三營鎮共和村的金鰲山東麓,存留“梅城石塔”遺址,村中古樹有上千年樹齡。 相傳唐朝初期,施浪詔主施望久見此地梅樹甚多,十分喜愛,就從鄧川古詔村遷到此地,治所建在梅樹叢中,以後又逐年種植梅樹,形成了“梅樹城邊合”的景觀,遂將城池命名為“梅城”,以寓抗寒抗暴之意。據傳,梅城的城牆,全用村邊小河中的白石塊摻土夯築而成,故又叫“石和城”。 梅城建成後,施望久因受南詔的軍事威脅,又遷移到今牛街鄉西坡村的班城,另建南北城,令族人施閣皮據守梅城。
中文名
施浪詔
外文名
Shi Lang Chao
含    義
唐朝前期雲南的一個部落
意    義
六詔之一
唐朝設置舍利州,以施浪詔王世襲舍利州刺史。施浪詔王施望欠,住在矣苴和城。他後來與咩羅皮合攻南詔,不勝,更被南詔進兵威脅,施望欠與族人逃到永昌(今雲南保山),把女兒獻上南詔王乞和施望千是上任王施望欠之弟,望欠被南詔擊敗後,望千逃到吐蕃,被吐蕃立為詔(王),在劍川建立根據地,有眾數萬人,死後由兒子千旁羅顛繼位。施浪詔後來被南詔滅亡,千旁羅顛逃到瀘北,有子孫在吐蕃。
新唐書》稱千旁羅顛是望千(施望千)之子,而《蠻書》則無千旁羅顛此人,書中記載施浪詔末代王為傍羅顛,是千傍之子、施望千之孫;千傍是施望千之子,末代王傍羅顛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