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從濱

鎖定
施從濱(1867~1925) 字漢亭。安徽桐城人。早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任北洋第二鎮三協六標二營管帶宣統三年(1911年)任第五鎮十協十九標標統。要年任山東省曹州鎮總兵,前路巡防營統領,中央陸軍第五師第十旅旅長。1914 年 8月任中央陸軍第一混成旅旅長,江蘇鎮江鎮守使1915 年任山東究州鎮守使,山東暫編第一師師長,後轉任中央陸軍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長1922 年5月起任山東濟南鎮守使1923年12 月授將軍府威將軍1925 年任山東軍務幫辦同 12 月任軍前敵總指揮隨張宗昌進攻安徽,被孫傳芳部俘虜。年底在安徽蚌埠車站被孫所殺。其女施劍翹為父報仇於1935年11月13日將孫傳芳刺殺於天津。 [2] 
中文名
施從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67年
逝世日期
1925年
畢業院校
講武堂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安徽桐城孔城鎮

施從濱人物生平

施從濱,又號漢亭,桐城縣孔城鎮砂子崗人,1867年(清同治六年)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當時的桐城,“城裏通街曲巷,夜半誦聲不絕,鄉間竹林茅舍,清晨絃歌琅琅”,尚文輕商,但經濟蕭條,一般百姓,度日艱難。施從濱弟兄多人,家境貧寒,他是長子。父親施雨寬和伯叔幾人,常為人幫工,也趁沙子集市,磨製豆腐出售,雖收入不多,尚能餬口。在“窮不丟書”的影響下,施雨寬含辛茹苦,讓從濱兄弟幾個先後都讀了二,三年私墊。父親病死後,為安父親,施家欠下了一筆債務,從濱只好帶着從雲(辛亥革命烈士、深州起義總司令)去給地主家打長活,吃不飽,穿不暖,受盡了苛待和欺凌。一個女傭很是同情,偷着塞給他倆幾塊紅苕,不料正好被地主看到,飽受了一陣拳打腳踢,從雲年輕氣盛,當即要和地主拼命,從濱怕連累母親,拉住四弟。當夜,弟兄倆相互撫摸身上傷痕,忍辱逃出地主家門,辭別母親,跑出村莊投軍,從此開始了軍人的生活。
1900年前後,施從濱參加了清廷北洋軍隊。在當時文盲充斥前清軍裏,從濱幼年的幾年私墊,也算有點文化;在家時母親的嚴詞訓育,以及自已所讀到的聖賢著述,去大腦中形成了牢固的封建倫理現念;為人正直,且善於幫助別人,團結別人,官兵們都與他交遊,上司對他也很器重。從濱由開始的小小馬弁,後任什長,新建陸軍第三營前隊右哨哨長,左營後哨副教習。在山東時,受到巡撫袁世凱的提拔,任先鋒隊後路左營後哨副哨官,北洋新軍幫帶兼督操官。後又被保送到保定將並學堂受訓,畢業後,回到山東。1903年,升北洋新軍常備軍右鎮步兵隊第十六營管帶。1904年,任第二鎮三協六標第二營管帶。1905年,任步兵隊第二九標統帶官。因帶隊成績顯著,1907年入講武學堂學習,兩年後以第二名優異成額記功一次。1909年,施從濱任步兵正參領並加副統銜,第十協統領官;第十旅旅長,授陸軍少將加中將銜。
1911年,施從濱任北洋第五鎮十協十九標標統。時清廷推行“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政策,出賣國家主權,民怨沸騰,各地武裝起義浪潮時伏時起。其弟施從雲認識到只有抱翻清王朝,中國才有出路,決心投身革命,也曾多次勸施從濱追隨革命黨人,參加起義,但他執意不肯,認為一不事二主,報效袁世凱的提拔之恩,從而繼續走軍閥之道,以至後來臨死之前方才醒悟,為時晚矣。
1912年,施從濱任山東省曹州鎮總兵,前路巡防營統領,陸軍總指揮官兼充第十旅旅長,陸軍第五師前敵司令官。1914年8月,任江蘇省鎮江鎮守使,第一混成旅旅長。1915年,任山東省究州鎮守使。1916年,任張宗昌部下陸軍第一師師長,後轉任中央軍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長。1922年,任山東濟南鎮守使。1923年,任張宗具部下第二軍軍長。同年12月,授將軍府詢威將軍。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但勝利果實被北洋軍網頭目袁世凱竊取。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成直、皖、奉三派,為了爭奪權力和地盤,各不相讓。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大獲全勝,掌握北京政權。兩年後,形勢又發生變化,發動了北京政變。段祺瑞臨時執政,奉系軍閥張作霖勢力迅速擴張,東北軍源源進關,奉系將領張宗昌當了山東軍務督辦。張宗昌對施從濱也很器置,1925年讓他當任山東軍務幫辦。而在南方的軍閥孫傳芳卻野心勃勃,於1925年10月組織起浙、閩、蘇、皖、贛五省聯師,自稱聯帥,率師北上抗奉。 [4] 
施從濱在山東任職時間己,可以説是山東軍事力量的一塊基石。他膽量過人,善於打險仗惡仗,往往能出奇不意地克服制勝,頗得上司器重,張宗昌也不例外,雖讓他當了山東軍務幫辦,但還想讓他帶兵抗擊孫部。幾度登門拜訪,好言撫慰,極盡拉攏之事而施從濱,很瞭解張宗昌:此公土匪出身,所帶士兵,燒殺搶掠,無所不為,且排斥異已,用人唯親,動輒翻臉不認人。為此,從濱曾不止一次提出離職的請求,想解甲歸鄉,安度晚年。但張宗昌仍要他帶兵作戰,替張作霖出力,因而派人將施從濱請進督辦府,要他帶兵出征。從濱深知張宗昌是以張作霖為靠,無法抗拒,另自己多年的軍營生活,養成了服從命令為天職,從不違抗的習慣。他明白,前敵總司令就是炮灰總司令,仗打贏了,功勞是人家的;仗打輸了,罪過是自己的。出於無奈,但他仍不想罷休,抱着僥倖告之張宗昌:等打完仗,準我告老還鄉。張宗昌當即承諾。1925 年12月,施從濱出任魯軍前敵總指揮,接受命令,辭別妻子兒女,帶領魯軍,直下安徽。開戰之初,施部南下泰安、充州,直插到蚌埠,大有勢如破竹之勢。但未及施部在蚌埠站穩腳跟,孫方謝鴻勳師、盧香亭師兩路大軍,便以虎撲羊的勢頭,把蚌埠西、南、東三面嚴密封住,並連夜向市區發動了攻擊。而此時,張宗昌部還在蚌埠以北宿縣一帶,為非作歹,飲酒作樂。施從濱眼見孤城難守,不敢戀戰,忙率兵北撤,剛到固鎮,遭到伏兵,戰敗被俘,解往蚌埠。孫傳芳對他進行了一番奚落、挖苦的污辱之後,下令用鐵絲把施從濱綁縛至蚌埠車站,慢刀制頭,懸首暴屍,上掛紅布白字條幅“新任督撫施從濱之頭”。自古以來,兩軍交戰,不可虐殺俘虜,而孫傳芳這一舉措,開了民國以來虐殺敵方被俘將領的先例,確屬殘忍至極,社會奧論界一片譁然。施從濱終年58歲。十年後,其長女施劍翹槍殺孫傳芳,為父報仇,國內外為之震動。 [1] 

施從濱家庭狀況

父親:施雨寬,幫工務農為生 [1] 
弟弟:施從雲,辛亥革命烈士
女兒:施劍翹,以刺殺孫傳芳為父報仇而聞名
侄子:施中誠,國軍將領。 [3] 
參考資料
  • 1.    戴文君:《施從濱傳略》,安慶市政協文史委員會、桐城縣政協文史委員會:《桐城文史 總第14輯 桐城近世名人傳〈續集〉》,1996.10,第41-43頁
  • 2.    濟南市史志編纂委員會.濟南市志7:中華書局,1997:319
  • 3.    王俯民編著,民國軍人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10,第405頁
  • 4.    安慶市政協文史委員會、桐城縣政協文史委員會. 桐城文史 總第14輯 桐城近世名人傳〈續集〉[M]. 1996 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