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於非闇

(中國近現代工筆畫家、書法家、篆刻家)

鎖定
於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出生於北京,祖籍山東蓬萊。滿族,原名照,字非闇,又號閒人,中國近現代工筆畫家、書法家、篆刻 [7] 
其主要繪畫作品有《喜鵲柳樹》《玉蘭黃鸝》《紅杏山鷓》《牡丹鴿子》 《山茶蝴蝶》《和平鴿》《丹柿圖》等,主要專著文集有《都門豢鴿記》《都門藝蘭記》《都門釣魚記》《我怎樣畫工筆花鳥畫》《中國畫顏色的研究 [1]  《都門藝菊記》 [4]  《於非闇工筆花鳥畫選》等。 [6] 
於非闇於1926年任教於北京西單第二小學;1929年,正式拜師齊白石,向其求教山水、篆刻 [2]  ;1930年—1931年,任私立華北大學美術系教員;1933年,作品《秋花蜻蜓圖》在《藝林月刊》發表;1935年,創作作品《雙雀圖》,另在北平舉辦“張大千方介堪、於非闇書畫篆刻展” [16]  ;1940年,創作作品《白荷蜻蜓》等;1943年,創作作品《墨葉牡丹》《綠牡丹》等;1949年,創作作品《牡丹圖》《粉紅牡丹》等;1952年,創作作品《白山茶》《硃砂牡丹》等;1955年,參加“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1957年,任北京畫院副院長 [1]  ,2月舉辦“於非閣、張其翼段履青田世光俞致貞寫生花鳥畫展”,另創作作品《梧桐》《山茶蝴蝶》《梅竹雙鳩》《紅梅白鵲》《煙波紅蓮》《國香》《白荷》《山茶白頭》《杜鵑圖》等;1958年,創作作品《直上青霄》《丹柿圖》《牽牛花》《紫鳳朝陽》等;1959年7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歲。 [6]  [16-17] 
中文名
於非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889年3月22日
逝世日期
1959年7月3日
職    業
畫家、書法家
代表作品
《喜鵲柳樹》《玉蘭黃鸝》《玉蘭黃鸝》
原    名
於照
籍    貫
山東蓬萊

於非闇人物生平

1889年3月22日,於非闇出生於北京。
1903年,考中秀才。
1904年,入讀於公立第二高等小學堂高等班。
1908年,入讀於滿蒙文高等學堂師範二部。
1912年,入讀於北京師範學校。
1913年,任教於北京市二小。
1911年,滿蒙文高等學堂停辦,另考入師範本科。
1913年,在北平第二小學任官立教員,並教私立小學
1922年,重臨趙佶《白山茶》。
1923年,任官立中學教員。
1924年,勾摹趙佶《御鷹圖》。
1926年,任教於北京西單第二小學,另兼任北京《晨報》編輯。另創作作品《晴嵐暖翠圖》山水軸。
1927年3月,創作作品《雁蕩山圖》;10月,創作作品《雪景山水》《山水扇面》等。
1928年5月,所著《都門釣魚記》《都門藝蘭記》《都門拳鴿記》單行本陸續由北京晨報出版部出版發行。另創作作品《雪景山水》《紫藤雛雞》等。
1929年,正式拜師齊白石,向其求教山水、篆刻。 [2] 
1929年—1930年,任北京市立一中師範圖畫教員。
1929年—1937年,任私立京華美術專科學校教員。
1930年,獲聘為私立華北大學美術系和私立京華美專教員。另創作作品《牽牛靖蜓圖》《隱居圖軸》《柳溪清趣圖》等。
1930年—1931年,任私立華北大學美術系教員。
1930年—1933年,任北平市立師範學校圖畫教員。
1930年—1934年,任北平《晨報》“藝圃版”編輯。
1932年2月,與張大千合作創作作品《秋花靖蜓圖》,另創作作品《仿黃公望山水卷》《宋元山水草蟲》《荷花靖蜓圖》。
1933年,作品《秋花蜻蜓圖》在《藝林月刊》發表。
1934年1月,在天津參加“時賢書畫展”。另任中國文化建設協會北平支部美術委員會主任委員;3月,創作作品《花蝶圖》《海棠蜂蝶》;5月,與趙夢朱合作創作作品《園蔬草蟲圖》;6月,創作作品《秋塘魚鳥圖》《海棠雙蝶圖》,另在北京中山公園參加“齊魯畫展”,展出作品有《山水》《荷花》等。
1935年,創作作品《雙雀圖》;11月,與張大千合作創作作品《慄樹草蟲》,另在北平舉辦“張大千、方介堪、於非闇書畫篆刻展”。 [16] 
1936年,在在京中山公園舉辦個展。
1937年,創作作品《水仙》《竹枝雙鳩》《花鳥圖》等。
1938年,創作作品《梅鵲圖》《梅鵲圖》《仿黃荃竹鳩圖》等。
1939年,創作作品《雙清息禽》《仿馬麟暗香疏影》等。
1940年,創作作品《白荷蜻蜓》《沐鴿圖》《牡丹雙禽》等。
1941年,創作作品《杏花鸚鵡》《蔬菜草蟲》《紅柿綬帶》《籮葡圖》等。
1941年—1942年,任偽國立美術專科學校花鳥畫教員。
1942年,創作作品《水仙圖》等。
1942年—1943年,任偽國立北京國畫館代理秘書。
1943年,創作作品《墨葉牡丹》《綠牡丹》等。
1945年,創作作品《茶梅棲禽》《枝頭鳴鵲》《梅雀圖》等。
1946年—1947年,任北平《新民報》“北京人”版編輯。
1947年,遊雁蕩山,創作作品《紅荷》《辛夷引蜂蝶》《三折瀑》等。
1948年,創作作品《雁蕩山》《翠竹芙蓉》《竹枝棲禽》等。
1949年,創作作品《牡丹圖》《鴛嘉藕》《富貴白頭》《粉紅牡丹》等。
1949年—1959年,任新中國畫研究會(現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主席,後任常務理事與經濟審核組主任。
1951年,創作作品《海棠》《亭亭玉立》《綬帶雙清》《秋葵》《山茶蝶舞》等。
1952年,創作作品《白山茶》《瑞雪祥鴿》《硃砂牡丹》等。
1953年,作品《牡丹圖》參加全國國畫展覽會,另創作作品《大蘆花》《仙鶴》《桃花春禽》《墨竹喜鵲》《和平萬歲》《梅竹錦雉》《辛夷蝦蝶》《青松》等。
1953年—1954年,被邀作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會代表。
1954年,創作作品《御鷹圖》《紅杏山鶴》《鞠有黃華》等。
1954年—1959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市文聯常務理事、美術組副組長,北京市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參加“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6月,與齊白石、陳半丁、何香凝等13人集體創作大幅作品《和平頌》獻給世界和平大會;另創作作品《黃籤珍禽圖》《紅杏》《美人蕉》《桃花翠鳥》等。
1956年4月,出席全國文化先進工作者會議;另創作作品《紅葉鴿子》《紅葉小鳥》《白牡丹》《喜上眉梢》《牡丹》《同心》《四喜圖》等。
1957年,任北京畫院副院長 [1]  ;2月舉辦“於非閣、張其翼、段履青、田世光、俞致貞寫生花鳥畫展”;10月,所著《我怎樣畫工筆花鳥畫》出版;另創作作品《梧桐》《山茶蝴蝶》《梅竹雙鳩》《紅梅白鵲》《煙波紅蓮》《國香》《白荷》《山茶白頭》《杜鵑圖》等。
1958年,創作作品《直上青霄》《丹柿圖》《牽牛花》《紫鳳朝陽》等。
1959年,創作作品《迎春》《迎春圖》《喜鵲柳樹》《牡丹雙鴿》等;7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歲。 [6]  [16]  [17] 

於非闇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於非闇出身書香世家,接受了來自祖輩的薰陶,鍾情於詩文書畫。於非闇父親屬內務府正白旗漢軍,其母為滿族人 [12] 
  • 家庭成員
1917年,於非闇長子於樂出生;1922年,次子於和出生;1924年8月,長女於琛出生;1927年,次女於現出生;1930年,三女於璜出生。 [16] 

於非闇主要作品

創作時間
作品名稱
作品類別
作品規格
1935年
《巉巖閒眺》 [5] 
設色紙本(鏡心)
29cm×33.4cm
1936年
《富貴白頭 [9] 
紙本設色
88cm×41.5cm
1937年
《竹雀圖》 [5] 
設色紙本(成扇)
18.7cm×50cm
1938年
《園蔬圖》 [13] 
紙本設色
112cm×46.5cm
1940年
《水仙鳳蝶》 [5] 
水墨紙本(立軸)
99.5cm×31.7cm
1941年
《竹葉雙禽》 [15] 
設色紙本(立軸)
65cm×33.5cm
1942年
《松壽》 [15] 
設色紙本(立軸)
133.5cm×51.5cm
1946年
《海棠草蟲 [5] 
設色紙本(立軸)
100cm×34cm
1946年
《書畫合璧扇》 [5] 
設色紙本(成扇)
18.2cm×49 cm
1947年
《寶珠茶伴山雀鳴》 [5] 
設色紙本(立軸)
95.3cm×47.2cm
1947年
《花鳥冊》 [8] 
設色紙本
30cm×37cm×8
1949年
《早有蜻蜓立上頭》 [5] 
設色紙本(成扇)
19cm×50.5cm
1953年
《跋張大千〈霜林人醉圖〉》 [5] 
水墨紙本(鏡心)
62.5cm×32cm
1953年
《硃砂牡丹》 [12] 
紙本設色
98cm×41cm
1953年
《臨趙佶白山茶》 [13] 
紙本設色
59cm×32cm
1954年
《墨竹喜鵲》 [14] 
紙本設色
113cm×63cm
1954年
《御鷹圖》 [10] 
絹本設色
-
1957年
《梅竹雙鳩 [1] 
國畫
155cm×95cm
1957年
《四喜圖 [11] 
紙本設色
135cm×67cm
1958年
《直上青霄》 [9] 
紙本設色
102cm×64cm
1959年
《牡丹雙鴿圖》 [11] 
絹本設色
162cm×81.5cm
-
《紅葉伯勞》 [5] 
設色紙本(成扇)
20cm×54.5cm

於非闇創作特點

  • 藝術綜述
於非闇的繪畫從明末的陳洪綬入手,對北宋徽宗趙佶的花鳥畫最為推崇,且研究有素。加之他對寫生對象的朝夕觀察、深入體會,才使得自然界的生靈,在他筆下能夠栩栩如生,此外,還遠承五代、宋元諸家法乳。其書法早年從晉唐楷帖入手,上溯秦漢篆隸,中年以後專攻虞、褚,晚年則以瘦金體著稱,可以説繪畫、書法都遙接宋徽宗一脈。除學習卷軸畫外,又學宋純絲古樸的裝飾手法,使得他的花鳥作品具有一定的裝飾性。 [1] 
於非闇反對過於工巧細密而失掉筆墨高韻和整體精神,作畫不墨守成規,敢於創新。白描蘭竹水仙,生動傳神、秀雅清逸,所畫牡丹能將春之花、夏之葉、秋之幹萃於一枝。源於現實而高於現實,盡與自然相吻合。 [1] 
於非闇的花鳥作品用筆剛柔相濟,着色豔而不俗,形象刻畫細緻精微又極富生氣 [1]  。線條挺秀工緻有力,設色強烈不失沉穩,典雅清麗不流於嬌媚,生動傳神又富於裝飾趣味。晚年作品在技法上更加多樣,或厚實豐豔而不刻不俗,或淡雅清勁卻不薄不冷,靈活的思維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充滿着健康飽滿樂觀向上的審美情趣。 [4] 
於非闇的工筆畫可以概括以下特點和特徵:豪邁、空靈、嫵媚、純熟、穩健、精細、細膩、質樸、秀潤、古典、微妙等。 [6] 
  • 創作題材
於非闇善於藉助生活經驗進行繪畫題材的創新。對前人從未涉及或較少涉及的題材,於非闇能夠發現其中意趣。在他的筆下,可以見到鴿子、鳳頭鸚鵡、美人蕉、大理花、柱頂紅、槭木及紅葉藤等多種動植物題材。 [9] 
  • 線條藝術
於非闇的工筆畫用線的疏密、粗細、曲直、力度彈性以及虛實變化,講究用線的“虛入虛出、實入虛出”體現了工筆線條的陰陽美。“逆鋒入紙、順鋒切入、收筆回鋒”等多種變化,更多地體現了工筆畫的節奏和韻律,以及其工整細膩、優美的線條和豐富的色彩。 [6] 

於非闇人物評價

“於非闇是近現代中國畫史上致力於工筆花鳥畫研究與創作,並取得重要成就的畫家。他的花鳥作品用筆剛柔相濟,着色豔而不俗,形象刻畫細緻精微又極富生氣。”(《中國文化報》評) [1] 
“於非闇是中國20世紀傑出的工筆花鳥畫家。”(《中國美術》評) [9] 
“於非闇是20世紀北方‘京派’工筆花鳥畫的傑出代表,對現代工筆花鳥畫產生過重要影響。”(《中國文化報美術週刊》評) [18] 
“於非闇是公認的花鳥畫大家,是傳統繪畫技法的傳承者和捍衞者。”(《收藏投資導刊》評) [19] 
“於非闇以一己之力改變了工筆花鳥畫在近代畫壇中的頹勢,為20世紀工筆花鳥畫的復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民網評) [20] 
“於非闇重要的貢獻就在於通過他的藝術實踐和藝術教育,把工筆花鳥畫的精神和技巧繼承下來加以發揚光大。這個傳統尤其對京派畫家,於非闇的貢獻可謂非常之大。”(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評) [21] 
“於非闇在20世紀中國畫歷史當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是20世紀少有的幾個工筆大家之一。”(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郎紹君評) [21] 
“於非闇在近百年的中國繪畫史上,就工筆花鳥畫這一項來説,他不僅影響了北京畫壇,而且在全國也堪稱第一。”(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李樹聲評) [21] 

於非闇作品保護

2023年5月,根據《國家文物局關於頒佈1911年後已故書畫等8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的通知》,於非闇被列入“1911年後已故書畫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其作品一律不準出境。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