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於藍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首任廠長)

鎖定
於藍(1921年6月3日—2020年6月27日),原名於佩文,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1949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白衣戰士 [1]  。1951年,在劇情電影《翠崗紅旗》中飾演紅軍家屬向五兒 [2]  。1952年,主演劇情電影《龍鬚溝 [3]  。1959年,在劇情電影《林家鋪子》中飾演張寡婦 [4]  。1961年,憑藉劇情電影《革命家庭》獲得第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5]  。1962年,當選中國文化部推選的“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 [6]  。1965年,主演劇情電影《烈火中永生 [7]  。1974年,主演戰爭電影《偵察兵 [8]  。1981年,擔任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的首任廠長 [9]  。1986年,擔任中國兒童少年電影電視中心的主席 [9] 
1992年,獲得廣播電影電視部“勞動模範”稱號 [9]  。1993年,獲得中國福利會婦幼事業“樟樹獎” [9]  。1995年,獲得中國文化部、廣電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週年、中國電影誕生90週年“世紀獎”優秀女演員獎 [9]  。2001年,80歲的於藍從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正式退休 [10]  。2005年,於藍獲得第10屆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9]  。2009年,出演喜劇電影《尋找成龍 [11]  ;同年,出演兒童電影《錦繡花園》;同年,於藍獲得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12]  。2018年,出演劇情電影《那些女人 [13]  。2019年,主演家庭電影《一切如你 [14]  。2019年9月“最美奮鬥者”個人名單 [15-16]  。2020年6月27日21時7分,於藍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 [17] 
中文名
於藍
外文名
Lan Yu [30] 
別    名
於佩文(原名)
韓地(曾用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1年6月3日
逝世日期
2020年6月27日
畢業院校
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職    業
演員
主要成就
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第10屆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第11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
第10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傑出貢獻獎
第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出生地
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
代表作品
白衣戰士翠崗紅旗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偵察兵那些女人一切如你
星    座
雙子座

於藍人物經歷

於藍
於藍(9張)
1922年,於藍跟隨父母居住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9]  。1929年,隻身投奔在瀋陽老家的祖父 [9]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瀋陽被日軍佔領,她便跟隨繼母逃難到河北張家口讀高小 [9]  。1934年,因姑姑在天津河北女師學院讀書,於是她考入了河北女師學院中學部讀初中 [9]  。1937年7月7日,日軍佔領北平,華北陷落,於是她就輟學了 [9] 
1938年,同窗好友趙書鳳的母親將於藍原名“於佩文”改名“於藍”,寓意“希望你們走在萬里無雲的藍天下” [9]  ;隨後,經同學介紹,在中共平西抗日根據地做地方工作的負責人黃秋萍的幫助下,跟同學趙路徒步爬越妙峯山,到達平西抗日根據地齋堂,參加抗日工作 [9]  ;10月24日,到達延安 [9]  ;之後,先後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和女子大學學習 [9] 
1939年,在抗日軍政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除了系統學習政治理論之外,還積極參加業餘演出活動 [9]  。1940年3月,調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實驗劇團擔任演員 [9]  。1941年,在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參演了蘇聯契訶夫話劇《求婚》 [9]  。1943年,參演話劇《挑花籃》 [9]  ;11月,跟隨“魯藝工作團”一起深入綏德、米脂等地演出 [9] 
1946年,於藍所在的東北文工團一團前往大連、旅順進行宣傳和演出 [9]  ;同年,在曹禺話劇《日出》中飾演女主角陳白露 [9]  ;隨後,又到丹東等地進行街頭宣傳活動 [9]  ;之後,在全團總結會上當選為模範工作者 [9]  。1947年,於藍隨東北文工團一團進入長春,被任命為東北電影製片廠第一期訓練班指導員 [9] 
1948年,跟隨東北文工團在佳木斯 [9]  。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開始了她電影表演的藝術生涯,她主演了描寫醫務工作者在炮火硝煙中鍛鍊成長的劇情電影《白衣戰士》。1950年3月,轉入北京電影製片廠 [1]  。1951年,與張伐共同主演劇情電影《翠崗紅旗》,在片中飾演在低潮時期等待革命勝利的紅軍家屬向五兒 [2] 
1952年,與於是之合作主演劇情電影《龍鬚溝 [3]  。1954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成立的表演幹部訓練班,在校學習兩年,師從庫裏涅夫,學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 [9]  。1956年,與胡思慶、任德耀合作執導根據周立波同名長篇小説改編的多幕同名話劇《暴風驟雨》,作為表演幹部訓練班的畢業演出劇目 [9]  ;同年,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幹部訓練班畢業後留在中央實驗話劇院 [9] 
1959年,與謝添馬薇聯合主演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説改編的劇情電影《林家鋪子》,在片中飾演與兒子阿毛相依為命的窮苦張寡婦 [4]  。1961年,從中央實驗話劇院調回北京電影製片廠 [9]  ;同年,與孫道臨共同主演劇情電影《革命家庭》,在片中飾演兩歲失去雙親、由後孃養大的周蓮 [18]  ,她憑藉該片獲得第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5] 
1962年,當選中國文化部推選的“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 [6]  。1964年,前往山西絳縣南柳大隊和曲沃參加“四清運動”,跟農民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 [9]  。1965年,與趙丹合作主演劇情電影《烈火中永生》,在片中飾演銀行高級職員,實為重慶地下黨的江竹筠 [7]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於藍跟田方一起同時被打倒,作為北影廠重點“黑幫”,多次遭到殘酷批鬥 [9]  ;隨後,下放到北京郊區大興縣天堂河的北影廠“五七幹校”參加勞動 [9]  ;之後,回到北京電影製片廠,被安排跟田方一起負責北影廠編導室工作 [9]  。1974年,與王心剛、金徵源聯合主演戰爭電影《偵察兵 [8]  。1978年,與李偉遠前往新疆,並聯合執導了兒童題材故事影片《薩里瑪珂》 [9] 
1981年,擔任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選委員會委員 [9]  ;5月23日,在《人民日報》第8版發表文章《寄語張瑜——寫在首屆電影“金雞獎”評選之際》 [9]  ;6月1日,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成立,出任首任廠長及藝術指導等職 [9]  ;7月3日,擔任兒童少年文化藝術協調委員會電影電視協調小組組員 [9] 
1982年,在《電影故事》第6期發表文章《為兒童電影獻身》 [9]  ;同年,在《大眾電影》第6期發表文章《獻給孩子們的禮物》 [9]  。1983年,獲得全國婦聯表彰的全國優秀兒童工作單位稱號 [9]  ;6月,當選為第6屆全國政協代表 [9]  ;同年,在《電影畫報》發表文章《和孩子們相會在新春》 [9] 
1984年2月5日,在《天津日報》發表文章《明朗的天空》 [9]  ;同年,以中國電影代表團團長身份率團參加意大利舉行的第14屆季福尼國際兒童青年電影節,電影節授予中國兒童電影事業和中國兒童電影代表團榮譽獎牌 [9]  ;11月2日,擔任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會長 [9] 
1985年4月2日,在《人民政協報》發表文章《電影與兒童——我這一年》 [9]  ;4月,當選為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9]  ;1986年3月25日,擔任中國兒童少年電影電視中心的主席 [9]  ;同年,獲得中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9]  。1987年, 參加印度布班尼斯瓦舉行的第5屆國際兒童電影節,並擔任該電影節的國際評委 [9] 
1988年,在《中國電影報》發表文章《我只是你們中間的一個》 [9]  ;同年,前往保加利亞參加第33屆國際兒童少年電影電視中心年會及國際兒童電影節,被推選為國際兒童影視中心理事、執委 [9]  。1989年,攜童影廠兒童影片專程到包頭,與包頭鋼鐵稀土總公司開展兒童少年精神文明共建活動 [9] 
1991年5月,在北京召開國際兒童少年影視中心年會,於藍當選國際兒童少年影視中心新的執委會成員 [9]  。1992年,獲得廣播電影電視部“勞動模範”稱號 [9]  。1993年,獲得中國福利會婦幼事業“樟樹獎” [9]  。1995年,獲得中國文化部、廣電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週年、中國電影誕生90週年“世紀獎”優秀女演員獎 [9]  ;同年,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獎” [9] 
1998年10月,獲得“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 [19]  。2001年,80歲的於藍從兒童電影製片廠正式退休 [10]  。2005年,於藍獲得第10屆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9]  。2009年,與張一山成龍等共同出演喜劇電影《尋找成龍 [11]  ;同年,與楊利偉、於洋共同主演兒童電影《錦繡花園》;隨後,獲得第10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傑出貢獻獎” [9]  ;此外,還獲得了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12] 
2018年,出演由江平李作楠聯合執導的劇情電影《那些女人 [13]  。2019年,與秦怡田華等聯合主演家庭電影《一切如你 [14] 

於藍個人生活

於藍家庭

於藍的父親曾任地方法官 [9]  。1929年,於藍的母親去世 [9] 

於藍婚姻

1940年,19歲的於藍與29歲的田方與在延安喜結連理 [20]  。1947年12月,兒子田新新出生 [9]  。1952年4月,兒子田壯壯出生 [21]  。1974年8月27日,田方因癌症在北京去世,終年63歲 [22] 

於藍逝世

2020年6月27日21時7分,於藍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病逝,享年99歲 [17]  。田壯壯在朋友圈確認了這個消息 [23] 
田方、於藍夫婦及兩個兒子田新新、田壯壯(前)的全家福 田方、於藍夫婦及兩個兒子田新新、田壯壯(前)的全家福

於藍主要作品

於藍參演電影

[32] 

於藍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1978年
《薩里瑪珂》
電影
1956年
《暴風驟雨》
話劇
1950年
《煙花女兒翻身記》
紀錄片

於藍參演話劇

時間
名稱
1957年
《百醜圖》
1956年
《同甘共苦》、《小市民》
1953年
《萬尼亞舅舅》
1946年
《日出》
1945年
《東北人民大翻身》、《把眼光放遠一點》、《我們的村莊》
1943年
《挑花籃》
1941年
《求婚》
1940年
《佃户》、《海濱漁婦》、《糧食》、《帶槍的人》、《周子山》、《二流子轉變》

於藍文學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1988年
《我只是你們中間的一個》
《中國電影報》
1985年
《關心孩子們!——幼兒園小朋友和兒影廠長於奶奶的通信》
《 電影創作 》
1985年
《電影與兒童——我這一年》
《人民政協報》
1984年
《明朗的天空》
《天津日報》
1983年
《和孩子們相會在新春》
《電影畫報》
1982年
《學習與探討》
《電影創作》第6期
1982年
《獻給孩子們的禮物》
《大眾電影》第6期
1982年
《為兒童電影獻身》
《電影故事》第6期
1981年5月23日
《寄語張瑜——寫在首屆電影“金雞獎”評選之際》
《人民日報》第8版

於藍獲獎記錄

影視類
  • 2022-1-5    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金揚花獎-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31]     (獲獎)    
個人榮譽
  • 2019    “最美奮鬥者”個人[16]     (獲獎)    
其它獎項
  • 2014-03-19    第11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25]     (獲獎)    
  • 2009    第10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傑出貢獻獎[9]     (獲獎)    
  • 2005    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26]     (獲獎)    
  • 1998    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19]     (獲獎)    
  • 1995    中國電影世紀獎[9]     (獲獎)    
  • 1995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獎”[9]     (獲獎)    
  • 1993    中國福利會婦幼事業“樟樹獎”[9]     (獲獎)    
  • 1992    廣播電影電視部“勞動模範”稱號[9]     (獲獎)    
  • 1989    建國40週年最佳影星    (獲獎)    
  • 1986    中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9]     (獲獎)    
  • 1983    全國婦聯表彰的全國優秀兒童工作單位稱號[9]     (獲獎)    
  • 1962    第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27]     革命家庭    (獲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
  • 2009    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12]     (獲獎)    
金鳳凰獎
  • 2005    第10屆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24]     (獲獎)    

於藍人物評價

於藍在角色的創造中,不分主角還是配角,不論戲多還是戲少,都全身心地投入浸注進她全部的愛。她堅信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她無法想像沒有生活做基礎能去塑造人物。於藍每扮演一個角色都要盡力尋找到角色的依據,不僅大量閲讀文字材料,更重要的是深入生活,和角色的原型及其親友們交朋友,談家常,使自己的感情隨着人物的命運翻江倒海地折騰,方能深刻地理解、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角色的種子也就孕育其中了。在電影《革命家庭》中,她深刻地體驗着周蓮複雜的心理活動,將周蓮的思想變化、情感跌宕層次分明地表達出來。由於內心生活的充實,她的表演真實、自然、樸實無華,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 [28]  (《電影藝術》評)
在電影《翠崗紅旗》中,向五兒形象的塑造,雖然顯示出於藍表演創造的才華和潛力,也有些不完美之處,那就是在時間跨度大的情況下,雖注意到把握人物不同階段的發展變化,卻對變化之間的呼應聯繫注意不夠,缺乏層次之間的流暢與連貫,因此,時有人物塑造突兀跳躍的斷裂之感。在電影《林家鋪子》中,於藍塑造的張寡婦是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她顯示了於藍電影表演藝術趨於成熟,並初步形成了自己質樸純正、濃淡相宜的藝術風格。綜觀於藍的電影表演創作,不論是她早期的作品,還是她後期的作品,雖有粗拙與精美、稚嫩與成熟的差異,但她的全部表演創作都有一種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少有矯揉造作。欣賞於藍的表演,似乎很少立即感受到什麼很強烈的刺激,因被煽動而感情投入,相反,卻是讓人慢慢被吸引,並令人回味。她在塑造人物時,一般很少 多餘的、過分的東西,看似平淡無奇,可細想起來,又不缺少什麼,該有的都有了 [29]  (《電影藝術》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