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於翔

(北京大學醫學部孤獨症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鎖定
於翔,女,漢族,1974年11月生,江蘇鎮江人,無黨 [3]  ,哲學博士,研究員,教授,北腦學者,第七屆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上海領軍人才,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獲得者,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1-2] 
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孤獨症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曾於2005年至2019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2] 
中文名
於翔
出生地
江蘇鎮江
出生日期
1974年11月
畢業院校
劍橋大學
美國斯坦福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獲得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性    別
專業名稱
神經生物學
職    稱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於翔人物經歷

於翔教育經歷

1995-1999,博士,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細胞生物學)
1992-1995,學士,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自然科學 [2] 

於翔工作經歷

2019-  教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019-  研究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
2019-  研究員,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
2019-  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孤獨症研究中心
2005-2019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1999-2005  博士後,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中 [2] 

於翔研究方向

1.通過研究神經元活性來理解和闡述各種信號途徑。Wnt信號途徑及其它的信號途徑通過cadherin/catenin複合物調節樹突的形態發生。我們將進一步研究這些信號通路間的是如何相互作用及進行整合的。
2.研究樹突形態的變化如何影響興奮性和抑制性的神經環路的形成。我們將探討調節這兩種神經環路的機制是否相同。
3.進行在體研究來檢測我們的體外實驗的結果。 我們在體外培養的神經元中發現的多種調節樹突形態的分子。它們在整體動物的發育中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4.研究神經元前體細胞如何整合進入已經存在於成年動物腦中的神經環路中,在發育過程起調節作用的分子在這一過程中是否仍是主角。
將通過體外及體內的模型,結合運用分子生物學,共聚焦顯微鏡及電生理等手段來闡述樹突形態發生的分子機制及其在突觸形成和神經元環路發育過程中的作用。我們相信我們的研究結果將更加清晰地闡明樹突發育和神經環路形成的基本機制的研究進一步發展,並且有助於我們對發育性的神經疾病,如智力發育的延遲和孤獨症的理解。

於翔主要成就

2022,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2020,北腦學者
2019,張香桐神經科學青年科學家獎
2018,“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7,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2017,上海領軍人才
2016,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
2016,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4,第七屆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基礎研究類)
2014,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2012,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2011,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2005,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2005,Grass Fellow,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 Woods Hole, MA.
1999,Wellcome Prize Travelling Research Fellowship [2] 

於翔社會任職

2022-   北京市實驗動物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22-   國際孤獨症研究學會(INSAR)科學標註委員會成員
2022-2023 國際腦研究組織(IBRO)日程委員會成員
2021-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第十屆監事會成員
2021-   美國神經科學學會 (SfN) Peter Seeburg 綜合神經科學獎評委會委員
2020-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兒童認知與腦功能障礙分會副主任委員
2020-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發育與再生分會委員
2019-   美國神經科學學會 (SfN) 日程委員會成 [2] 
2023- ,Neuron,編委
2022-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編委
2022-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生命學科編輯工作組
2021- ,eLife,編委
2020- ,Autism Research,編委
2019- ,Journal of Cell Biology,編委
2017- ,Developmental Neurobiology,編委
2014- ,Frontiers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