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於春江

(聽神經瘤專家)

鎖定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專家,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臨牀醫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院三系副主任,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中國醫師協會微侵襲神經外科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腫瘤專家委員會委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顱底腫瘤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顱底腫瘤手術入路的顯微解剖學研究;腦惡性膠質瘤的免疫治療。擅長垂體瘤、聽神經瘤、腦轉移瘤、膠質瘤、腦膜瘤等巖斜區腫瘤及各種複雜疑難顱內腫瘤的外科治療。
中文名
於春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職    業
神經外科專家
畢業院校
首都醫科大學
信    仰
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
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學院院長
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
國醫師協會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副主任委員
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委員 展開
主要成就
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學院院長
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
國醫師協會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副主任委員
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委員
北京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
神經外科專家 收起
代表作品
《顱腦外科臨牀解剖學》
專業特長
垂體瘤、聽神經瘤、膠質瘤等治療

於春江醫學職位

於春江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 於春江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
首都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專家、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臨牀醫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院三系主任;
中國醫師協會微侵襲神經外科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腫瘤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華神經外科學會中青年委員會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中國神經腫瘤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委員會委員;
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China-INI)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會委員;
亞洲青年神經外科學會理事;
亞太顱底外科學會理事;
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神經康復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青年獎評審委員會委員;
北京醫學會第二屆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庫成員;
《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外科雜誌》、《中華神經外科雜誌》、《中華實驗外科雜誌》、《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誌》、《現代神經疾病雜誌》、《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誌》編委。 [1] 

於春江專業特長

垂體瘤、聽神經瘤、腦轉移瘤、膠質瘤、腦膜瘤等巖斜區腫瘤及各種複雜疑難顱內腫瘤的外科治療。

於春江個人經歷

於春江 受訪 於春江 受訪
1988年河南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工作。
1992年獲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博士學位,導師是我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忠誠教授。
1993~1995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進修,主要從事腦缺血及顱底顯微外科解剖的基礎和臨牀工作。
1996年始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神經外科六病房主任,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顱底解剖室主任。
2004年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

於春江科研教學

近幾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首都發展基金關於神經腫瘤相關課題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顱底腫瘤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顱底腫瘤手術入路的顯微解剖學研究;腦惡性膠質瘤的免疫治療。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00餘篇。SCI收錄文章6篇,獲部、市、局級科技進步獎8項。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20餘名。舉辦全國顱底外科學習班11期。

於春江出版圖書

於春江醫療貢獻

於春江 譽為“勇探腦王國禁區的神刀手” 於春江 譽為“勇探腦王國禁區的神刀手”
於1995年組建了我國第一個顱底顯微外科實驗室(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完成十餘種顱底手術入路的顯微解剖學研究。截止至2013年8月已經完成各種顱內腫瘤8000餘例,顯微外科手術切除斜坡腫瘤近200例,腫瘤全切除率達87%;大型聽神經瘤手術520餘例,腫瘤全切除率達96%,面神經保留率達90%,死亡率1%以下,居國際領先水平;經額、經蝶手術治療各種類型的垂體腺瘤1800餘例,手術治療效果達國內領先水平。2009年,被《北京晚報》譽為“勇探腦王國禁區的神刀手”。近幾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衞生部科研基金、北京市科委醫學研究基金、北京市委組織部青年骨幹資助基金等多項資助課題。主編主譯專著8部、參編專著10餘部(包括參編國際神經外科最權威著作Schmidek and Sweet Operative Neurosurgical Techniques),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00餘篇。獲部、市、局級科技進步獎8項。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20餘名。主辦全國顱底外科學習班19期。

於春江獲獎情況

顱底外科手術入路顯微解剖與臨牀研究.(2001年北京市“十百千”資助項目)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巖斜區病變顯微外科手術入路的基礎與臨牀研究,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神經外科手術中誘發電位監測的研究,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前庭神經雪旺氏細胞瘤(聽神經瘤)顯微外科治療,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巖尖區側方手術入路的顯微解剖學研究及臨牀應用,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巖尖區側方手術入路的顯微解剖學研究及臨牀應用,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侵襲性巨大泌乳素腺瘤的綜合治療”研究成果,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於春江著作譯作

主譯ㄍ顱底外科手術學》,主編ㄍ顱腦外科臨牀解剖學》、主編《神經外科臨牀解剖學圖譜》、主編《顱底外科訓練教程》,主編《鞍區影像診斷與治療策略》,參編王忠誠院士主編的ㄍ神經外科學》等專著3部;主編王忠誠神經外科學系列多媒體教程4部。
《顱底外科訓練教程》
於春江教授(主編)。本書為神經外科醫生學習顱底外科所設計,內容包括顱底外科實驗室設備、顱底區域顯微解剖、顱底外科手術入路、顱底腫瘤影像病理分析及顯微技術。全書輔之以數百幅解剖、影像學及手術圖片,均為第一手臨牀研究資料,對全書主題給予了形象的描述。
《神經外科臨牀解剖學圖譜》
於春江教授(主編)。近20年來,國際神經外科界對應用顯微解剖的研究不斷深入,應用顯微解剖研究已經成為推動手術入路進步最最重要的研究手段,顯微解剖訓練也已經成為神經外科醫師執業生涯中必須接受的訓練項目之一,獲得神經外科界的普遍認可和高度重視。 在王忠誠院士的關懷和指導下,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開展神經外科應用顯微解剖研究已經有8個年頭了,在這8年間始終堅持從神經外科醫生的視角開發臨牀應用顯微解剖學研究,建成了國內比較有特色的神經外科顯微解剖實驗室。此次受鍾世鎮院士之邀出版《神經外科臨牀解剖學圖譜》,實則將部分工作成果編撰成冊,以饗讀者。《鍾世鎮臨牀解剖學圖譜全集》與《現代臨牀解剖學叢書》兩者之間,既有一定的延續,又有別具一格的表達形式。與迅猛發展的醫學科研和臨牀新技術應用相適應,除解剖學標本外,還收入了一些較新的生物力學、微創外科、斷層影像、數字化人體技術等有關的圖片。
《鞍區病變影像診斷與治療策略》
於春江教授、張宏偉醫生(主編)。《鞍區病變影像診斷與治療策略》一書不但包含了許多典型病例,還有許多不典型、容易誤診及非常少見、罕見的病例,每個手術病例均有術後病理結果,並且絕大多數病例都有手術前後影像學對照和分析。作者是從一個臨牀神經外科醫生的視角出發,將影像學表現與臨牀緊密結合,以期望最大限度地發揮影像對臨牀的指導作用。作者對每個病例進行了詳細的影像分析,並根據各個病例的不同特點進行了分類點評和討論,從中能夠體現出作者對多種鞍區病變多年來形成的治療觀點和治療理念,例如,“巨大侵襲性垂體腺瘤治療方法選擇”、“積極倡導的垂體微腺瘤的顯微外科治療”等,並且根據作者多年的臨牀實踐,在書中首次提出了“下視丘放射性損傷”的概念。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