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於心無愧

(漢語成語)

鎖定
於心無愧,漢語成語,拼音是yú xīn wú kuì,意思是在心裏沒有什麼可慚愧的。出自《謝劉成父》。
中文名
於心無愧
拼    音
yú jīn wú kuì
外文名
Have a good conscience
注    音
ㄧㄩˊ ㄒㄧㄣ ㄨˊ ㄎㄨㄟˋ
出    處
《謝劉成父》

於心無愧成語出處

宋·王令《謝劉成父》:“塵埃隔眼逢何晚,氣類相期久愈堅,以義求人今遂得,於心無愧果為賢。” [1] 

於心無愧成語辨析

近義詞:問心無愧
反義詞:問心有愧 [2] 

於心無愧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2] 
示例
明·明教中人《好逑傳》第六回:這叫做知恩報恩,雖告知天地鬼神,亦於心無愧。 [1]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二回:“信陵君雖則於心無愧,度王心中芥蒂,終未釋然,遂託病不朝;將相印兵符,俱繳還魏王;與賓客為長夜之飲,多近婦女,日夜為樂,惟恐不及。”
《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國而忘家。’我們科場是朝廷大典,你我為朝廷辦事,就是不顧私親,也還覺得於心無愧。”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仁義禮智》:“徒自期於心無愧者,其人忠信而不好學,往往出於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