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於城鎮

鎖定
於城鎮,隸屬於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地處海鹽縣中部,東、東南與武原街道相鄰,南、西連接通元鎮,西北與百步鎮接壤,北接沈蕩鎮,東北仍與武原街道為鄰, [2]  行政區域面積42.96平方千米。 [4]  截至2019年末,於城鎮户籍人口為22111人。 [4] 
唐代時期,屬水雲鄉,後併入開濟鄉;1994年6月,鄉改鎮,復古名為於城鎮。 [2]  截至2020年6月,於城鎮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楓橋社區於城路64號。 [2] 
2019年,於城鎮有工業企業349個,其中規模以上5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5個。 [4] 
中文名
於城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
地理位置
海鹽縣中部
面    積
42.96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楓橋社區於城路64號
電話區號
0573
郵政編碼
314308
車牌代碼
浙F
人    口
22111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於城鎮歷史沿革

唐代時期,屬水雲鄉,後併入開濟鄉。
明初時期,屬開濟鄉二都、三都。
明萬曆九年(1581年),分屬一都西區、七都區、九都區、十四都西北區。
清末時期,屬歟城區和通元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立歟城鎮。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秋,屬沈歟區及滋通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春,改屬城西、沈歟、滋通3個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初,撤區分屬歟城鎮及歟東、歟西、歟北、倪揍4個鄉;10月,屬歟城、廉義2個鄉。1949年6月,屬歟城區。1950年4月,屬歟城、歟東、歟北、鴛鴦4個鄉。
1956年3月,4個鄉合併設歟城鄉。
1958年10月,成立歟城公社。
1968年,歟城更名圩城。
1981年10月,複名。
1983年10月,公社改鄉。
1994年6月,鄉改鎮,復古名為於城鎮。 [2] 

於城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於城鎮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楓橋、鴛鴦、呂冢、莊家、何家、構滕、八字、江渭、三聯,共9個羣眾自治組織;下設1個居民小組、236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於城鎮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楓橋社區、鴛鴦村、呂冢村、莊家村、何家村、構塍村、八字村、江渭村、三聯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楓橋社區於城路64號。 [2] 

於城鎮地理環境

於城鎮位置境域

於城鎮地處海鹽縣中部,東、東南與武原街道相鄰,南、西連接通元鎮,西北與百步鎮接壤,北接沈蕩鎮,東北仍與武原街道為鄰, [2]  行政區域面積42.96平方千米。 [4] 

於城鎮自然資源

2011年,於城鎮有耕地面積3.17萬畝。 [2] 

於城鎮人口

2011年末,於城鎮總人口2250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92人,城鎮化率2.2%。另有流動人口6552人。總人口中,男性11215人,佔49.8%;女性11291人,佔50.2%;14歲以下2431人,佔10.8%;15—64歲17285人,佔76.8%;65歲以上2790人,佔12.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2482人,佔99.9%;有哈尼、彝、侗、苗、土家、藏、布依、回、畲、滿10個少數民族,共24人,佔0.1%。2011年,人口出生率5.34‰,人口死亡率7.07‰,人口自然增長率-1.7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24人。 [2] 
截至2019年末,於城鎮户籍人口為22111人。 [4] 

於城鎮經濟

於城鎮綜述

2011年,於城鎮完成財政總收入7005萬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82萬元,比上年增長9.0%。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300萬元,增值税1600萬元,企業所得税1400萬元,個人所得税10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11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200元。 [2] 
2019年,於城鎮有工業企業349個,其中規模以上5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5個。 [4] 

於城鎮農業

2011年,於城鎮實現農業總產值3.34億元,比上年增長16.4%,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0.1%。2011年,生產糧食20790噸,其中水稻13517噸,小麥4607噸;大豆種植面積3629畝,產量853噸;油菜種植面積3206畝,產量590噸;桑園面積5849畝,產繭388.1噸;葡萄種植面積3900畝,產量4000噸。 [2] 
2011年,於城鎮生豬飼養量17.15萬頭,羊飼養量3.1萬隻。2011年,水產養殖面積220公頃,其中甲魚152公頃,產量1760噸;蝦41公頃,產量185噸。 [2] 

於城鎮工業

2011年,於城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8.42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62.3%。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家,實現工業增加值4.8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10家,實現工業增加值3億元,比上年增長27%。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 [2] 

於城鎮商業外貿

2011年末,於城鎮有商業網點977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億元,比上年增長8.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13億元,比上年增長7.7%。2011年,出口421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0.0%,主要產品有標準件、絹紡、服裝等。 [2] 

於城鎮金融業

2011年,於城鎮各類存款餘額4.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4億元。 [2] 

於城鎮郵電業

2011年,於城鎮郵政業務收入96萬元。電信業務收入1600萬元。 [2] 

於城鎮社會事業

於城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於城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560人,專任教師29人;小學1所,在校生H63人,專任教師8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68人,專任教師6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2801萬元,比上年增長6%;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240萬元,比上年增長6.5%,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1%。 [2] 

於城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於城鎮有文藝表演隊7個,演職人員120人;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98平方米;村(社區)文化活動室8個;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藏書1.4萬冊。 [2] 

於城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於城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8個,病牀25張,固定資產總值203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61人,其中執業醫師12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26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0850人,參合率99.7%。 [2] 

於城鎮社會保障

2011年,於城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1户,人數18人,支出5.05萬元,比上年增長5.0%,月人均234元,比上年增長6.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37户,人數337人,支出60.07萬元,比上年增長7.0%,月人均148元,比上年增長9.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0人,支出11.7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56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35人次,共支出54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50人次,支出3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58萬元。社區服務設施15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9個,社區服務站4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2個;社區日間照料牀位數10張。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45萬元,捐贈物資折款10萬元,接收捐款衣被300件,使800人(次)困難羣眾受益。2011年末,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5545人,參保率88.0%。 [2] 

於城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於城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97千米,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4個;固定電話用户6100户,移動電話用户9800户,寬帶接入用户3000户。 [2] 

於城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於城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2千米,生產能力15000噸/日,年工業用水94.37萬噸、生活用水70.21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8.8%;排水管道5.5千米。 [2] 
  • 供電
2011年末,於城鎮擁有110千伏變電站(所)1座,主變壓器1台,總容量5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4條,總長度5千米,用電負荷1.79萬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16億千瓦時。 [2]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於城鎮有公園1個,公園面積60公頃,園林綠地面積4公頃,其中公共綠地2公頃,綠化覆蓋率14.5%。 [2] 

於城鎮交通運輸

2011年,於城鎮有杭州灣環線(杭浦)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6.28千米,雙向6車道,有南北湖1個出口,通往海寧、杭州市,平湖、上海市。縣鄉(鎮)級公路6條,總長33.95千米。境內通航河道3條,總長15.3千米。 [2] 

於城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於城鎮因東周吳王為抵禦越國在此築城名於城得名。 [2] 

於城鎮榮譽稱號

2021年9月,於城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1] 
2021年12月,於城鎮入選“浙江省文化強鎮(街道)”。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