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於伯謙

鎖定
於伯謙(1901~1981) 本名于吉慶。出生於復州(今遼寧省瓦房店市)。少年在家鄉讀書,喜歡習武練拳。後考入東北大學,期間,拜名師郝名九學戳腳翻子,併兼受胡鳳三和楊俊峯的親傳。
中文名
於伯謙
別    名
于吉慶
出生地
復州(今遼寧省瓦房店市)
出生日期
1901
逝世日期
1981
畢業院校
東北大學

於伯謙家庭概況

於伯謙生於1901年,本名吉慶,字伯謙,遼寧省復縣人,祖業菜農,其父這一代開始奮發,將家裏的菜地種好之餘,開始經商,於家從此走上殷實富裕的道路。他又喜文愛武,生有四個兒子,經常教導他們學文練武,將來好濟世為民,於家大屋內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學文憑悲憫心濟世,下聯是:練武用豪俠情助人。此聯成為家訓。
因父親的影響,兄弟四人均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影響。於伯謙畢業於東北大學,其弟於長慶畢業於東北講武堂,於永慶畢業於南滿醫科大學(於永慶解放前由於戰亂生死不明),於友慶畢業於奉天商專(於友慶解放前曾任瀋陽市會計師協會會長,由於身體原因英年早逝)。而習武造詣高深者,當屬於伯謙、於仲倫(於長慶)二人。 [1] 

於伯謙苦練武術

於伯謙赴奉天(瀋陽)讀書前,父親再三叮囑:在學好功課的同時,要
1925年東北體育專科學校師門聚會 1925年東北體育專科學校師門聚會
拜高師,學真藝,文武雙全,報效國家,勿忘家訓。兄弟二人到奉天后,在三義中學就讀,後分別考入東北大學和東北講武堂。當時“奉天三老”(胡奉三、郝鳴九、楊俊峯)中的郝鳴九就在前兩所學校擔任武術課教師。天賜機緣,於是二人便拜郝鳴九為師。郝老先生精通翻子拳和戳腳兩門武藝,清光緒25年時被奉天府尹王恆特聘為武術教師,並教授東北軍的高級將領夏一鶴等人。於伯謙、於仲倫拜師後,從入中學到大學畢業,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風雨不誤,勤學苦練,且智能超羣,因此深得郝老先生的喜愛,將全部技藝精心地傾囊傳授,後又薦請胡奉三、楊俊峯傳習戳腳文趟子。胡老先生是河北人,得饒陽段家戳腳的秘傳,武藝高超。威名遠揚,受東北軍重聘,在27、28師擔任武術教官,後又選入大帥府專任武師,專授張學智、鮑玉才等學習武術。於伯謙兄弟二人完全拜在了“奉天三老”的門下,他們不僅全部掌握了翻子拳和戳腳文、武趟子,而且又能潛心研究三老所收藏的古今武術書籍。兄弟二人由於天資聰敏,又有堅忍的意志,深悟各家各派拳理,因此,武藝精進,博得了老師的器重、師兄弟們的敬佩。 [1] 

於伯謙參與抗戰

1930年,於伯謙於東北大學畢業,到哈爾濱中東鐵路任職。由於喜歡武術,又向當時在哈爾濱的胡鳳三專學戳腳拳文趟子。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去西安,投東北軍任上校秘書,並同西北武術界名流馬鳳圖、馬英圖切磋技藝,學習了馬派的鞭杆、刀法。抗戰期間,他多次向抗日根據地轉送藥品、書籍和其他物資。
於伯謙當時在哈爾濱中東鐵路局工作,面對風雨飄搖、山河破碎的祖國,他義憤填膺,積極傳播抗日的愛國思想,每見日偽特務抓捕抗日誌士的反動暴行,常常挺身而出,設法掩護、營救。有一次,於伯謙在街上行走,看到一位分發抗日傳單的愛國志士被九個日本憲兵抓走,得到傳單的羣眾又被這九個日本憲兵追打,見此情景,他怒不可遏,於是奮不顧身衝上前去營救。九個日本憲兵立即將於伯謙圍住,説時遲、那時快,於伯謙施展拳腳,一會工夫,便將這九個日本憲兵打得鼻青臉腫,昏倒在地,然後,他帶着那位愛國志士和羣眾安然無恙地全身而退。
1932年,為了抗日,於伯謙投奔張學良將軍,任其公館少校秘書,後晉升上校,曾受命給《解放報》撰寫稿件,駁斥“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提出只有“攘外”,才能“安內”的政治主張,而後又積極參加了“西安事變”的行動。當東北軍被排擠後,於伯謙、於仲倫決心追隨共產黨,於1938年在甘肅涇川找到了共產黨員劉屹夫同志,並約定元宵節後投奔八路軍,可是,於仲倫擔心家眷拖累,便獨自會同劉屹夫同志在正月初六先行了。同時留下一封信,請求哥哥帶好家小,就這樣,未能實現去陝北參加革命的願望,成了於伯謙一生的憾事。後來,於仲倫自八路軍方面捎來家信,告知部隊需要一些藥品等。於伯謙都親自辦理,出生入死地轉送,支持八路軍的抗日鬥爭。
1945年抗戰勝利後,回到瀋陽教拳自娛,成為戳腳拳派在東北的代表人物。 [1] 

於伯謙武術交流

於伯謙自東北大學畢業,到關裏抗戰十餘年間,所到過的東北、華北、
白國棟向外國武術愛好者傳授棍術 白國棟向外國武術愛好者傳授棍術
西北各地訪師會友,在哈爾濱時,他拜“鷹爪王”陳子正為師,學習了岳氏連拳和鷹爪翻子拳,陳子正是一位愛國的武術家,曾經有21位外國大力士集體到中國挑釁比武,結果都被他一一捏碎手骨,打成殘廢。於伯謙在西安時又拜在東北軍任教的滄州大俠李雨山為師,學習了燕青門的七十二把神拿等。“西安事變”後,於伯謙在甘肅省拜訪回族武術大師馬鳳圖、馬英圖,馬氏兄弟為表示歡迎,特召集西北武術界名流觀賞了於伯謙的翻子拳和戳腳的表演,當時馬英圖讚歎地説:“翻子加戳腳,神仙跑不了”。馬氏兄弟便將馬家的劈掛拳傳授給了於伯謙,之後,馬英圖又讚歎説:“翻子加劈掛,神仙也害怕”。在西北,於伯謙還訪問過漳州松濤寺的石顏雲僧人,並拜其為師,學習了鞭杆即十三把棍,此棍法非常精妙,專擊敵之關節要害,同時又結識了“棍王”王天鵬,並結下了深厚情誼。
於伯謙在訪師會友時,凡與人切磋技藝,不僅以武服人,更以德服人。有一次,東北軍某師師長請他到家做客,吃罷飯,便要同於伯謙行拳過手,於伯謙便與他來到庭院説:我先練一下,請您指正。然後向院內的一顆棗樹使了個“玉環步”、“鴛鴦腿”,只見那棵棗樹連皮帶肉被踢下一大塊飛向二樓,不巧那塊樹皮打在了那位師長母親的臉上。於伯謙趕緊向老人家道歉,可是老人家卻埋怨起兒子來,説是於老師對你手下留情,那位師長不禁滿面愧色。於伯謙訪高師,博採眾長,並身經百戰,朋友們稱讚他:“拳打東北強盜,腳戲塞北英豪”。 [1] 

於伯謙武術傳承

於伯謙由於經過眾多名師傳授和自身潛心研究,不僅練就了一套好功夫
於伯謙愛徒白國棟練拳 於伯謙愛徒白國棟練拳
,而且對戳腳拳文趟子有新的改進和發展。
1945年,於伯謙迴歸瀋陽。每到夜深人靜時,他的耳畔就回響起當年郝鳴九恩師的話:“戳腳、翻子拳這兩門武藝精華都系在你身上,今後它興在你,敗也在你了”。他深感責任重大,於是下定決心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將戳腳、翻子拳發揚光大,二是讓它後繼有人。於伯謙在很好地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並有創新。在翻子拳上,他創編了“波浪翻”、“滾背翻”等套路;在戳腳上,他將文、武趟子和翻子拳手法結合而成戳腳拳套路——“戳腳摘要”。該文在《新體育》雜誌上發表,後被《中華大百科全書》收錄,於伯謙被中華體育總會文史資料編審委員會聘為委員。同時,他廣收門徒,其子於正平,其孫于傑、於剛,得到親傳。他們都能繼承先輩的遺志,秉承家訓,學文練武。特別是於剛,為人忠厚,喜做善事,每逢路遇壞人做壞事,都會義無反顧地制止。1985年冬季的一天,他晚上下班,在鐵西工人村附近,看見三個流氓調戲婦女,還搶這位婦女的包裹。於剛便奮不顧身奪回包裹,並將三個流氓打得落荒而逃,且把這位心驚膽戰的婦女送回家。
於伯謙的愛徒有丁寶成、範垂紱、史春林、張福生、白國棟、王德先、張慶雲等。其中,張福生在全國武術觀摩交流比賽和武術挖掘技術表演賽中,曾4次榮獲金牌。
1981年3月18日,於伯謙不幸因腦血管疾病與世長辭。 [1] 
參考資料
  • 1.    王英林.於伯謙於仲倫哥倆共赴國難 [N].瀋陽晚報,2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