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精雲

鎖定
方精雲,1959年7月生,安徽懷寧人 [1]  [28]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32-33]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30]  中國民主同盟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 [2] 雲南大學校長、教授,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理學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3-5] 
1982年,方精雲畢業於安徽農學院,同年考入北京林業大學成為政府派遣留學生;1983年10月—1986年3月,在日本信州大學農學部森林生態學專業學習,並獲得碩士學位;1989年,獲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博士學位;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9年4月23日,任雲南大學校長。 [3] 
方精雲長期從事全球變化生態學、植被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遙感等方面的研究,是我國陸地碳循環研究的奠基者、生態學科的領軍人物。 [6]  [30] 
中文名
方精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安徽懷寧
出生日期
1959年7月21日
畢業院校
日本大阪市立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方精雲人物履歷

1978年9月—1982年7月,方精雲在安徽農學院(現安徽農業大學)林學專業學習,並獲得學士學位。
方精雲
方精雲(7張)
1982年9月—1983年9月,在北京林學院國家教育部出國代培研究生。
1983年2月—1983年7月,在大連外國語學院日語培訓。
1983年10月—1986年3月,在日本信州大學農學部森林生態學專業學習,並獲得碩士學位。
1986年4月—1989年3月,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學理學部生物學專業學習,並獲得博士學位。
1989年6月—1994年10月,擔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1992年9月—1993年3月,在日本千葉大學理學部生物學專業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4年11月—1997年5月,擔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研究員、系統生態開放實驗室副主任(其間:1994年,獲得首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1996年2月—1996年12月,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生物系做訪問學者(其間:1996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
1997年6月—2002年10月,擔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02年—2017年,擔任北京大學特聘教授,生態學系主任、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7] 
2005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 [8-9] 
2006年—2012年,任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常委。
2007年10月—2008年02月,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做訪問學者(其間:2007年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8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同年起,任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常務委員、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評議工作委員會成員(至2012年)。
2010年08月—2016年7月,擔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其間:2010年,任北京大學理學部委員)。 [10] 
2016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學術所長(2019年8月1日起不再擔任學術所長 [11]  ),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同年,任北京大學理學部副主任,還被聘為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
2017年,擔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12]  、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學術所長。 [13] 
2018年,任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019年4月23日,被雲南省委聘請為雲南大學校長。 [14] 
2022年8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29] 

方精雲職務任免

2019年4月23日,雲南省委在雲南大學召開幹部大會,宣佈省委關於雲南大學校長的任職決定。省委決定:聘請中科院院士方精雲任雲南大學校長。 [27] 

方精雲主要成就

方精雲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方精雲系統地開展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的研究,發展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儲量的計量方法,為評估中國陸地碳收支奠定了方法論基礎;對中國植物物種多樣性進行過較為系統的調查,完善和發展了生態學代謝理論;較系統地研究了中國植物化學元素的計量特徵,提出了“限制元素穩定性假説”。 [15] 
  • 學術論著
根據2021年2月中科院植物所官網顯示,方精雲先後發表中英文論文250 篇,其中SCI收錄近100篇,在美國《科學》(Science)上發表論文2篇,英國《自然》(Nature)3篇,《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3篇,影響因子大於5的論文20篇;向中央政府提交建議書3份。
[1] Shapiro TH, Diab R, de Brito Cruz CH, Cropper M, Fang JY, Fresco Louise O, Manabe S, Mehta G, Molina M, Williams P, Winnacker E-L, Zakri AH. Climate Change Assessments: Review of the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of the IPCC[M]. The InterAcademy Council,2010,Alkmaar, the Netherlands.
[2] Fang JY, Wang ZH, Tang ZY. Atlas of Woody Plants in China: Distribution and Climate[M]. Springer-Verlag,2011,Berlin (2 volumes with 1972 pages and 11219 illustrations; Jointly published with Higher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3] 方精雲,趙淑清,唐志堯等著.長江中游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學基礎[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1-278.
[4] 方精雲主編. 全球生態學[M],北京-Heidelberg. 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Verlag.
[5] 戴均虎,丁枚,方精雲編著.温室效應[M],2001.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6] 孔小寧,方精雲著.走進北極[M],1996.北京:中國工商聯出版社. [16] 
  • 科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編號),擔任職務
2007年—2010年
東亞地區陸地生態系統碳匯的計量與預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30721140306 ),負責人
2007年—2010年
中國山地植物物種多樣性的分佈格局及其形成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0638039),負責人
2008年—2011年
中國北方草地碳源/匯的時空格局及其影響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計劃(90711002),負責人
2010年—2014年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特徵及其全球意義
科技部氣候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0CB950600),首席科學家
2011年—2013年
中國陸地植被的時空格局與生態功能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羣體研究項目(31021001),負責人 [17]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14年
中國木本植物多樣性的分佈格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1年
《中國木本植物分佈圖集:分佈與氣候》
新聞出版總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2004年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3年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與植被生產力的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1年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及植被生產力的研究
2001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2001年
《全球生態學》
新聞出版署第十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3等獎,第一完成人 [16]  [18] 

方精雲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根據2021年2月北京大學官網顯示,方精雲獨立講授4門必修課:環境生物學(本科生)、羣落生態學(本科生)、生態系統生態學(本科生)、植被生態學(研究生);參與講授3門課:生態學研究進展(研究生)、自然地理學研究進展(研究生)、生態學研究方法(研究生)。 [19] 
  • 學生培養
根據2021年2月北京大學官網顯示,方精雲共培養碩士生24名、博士生37名,指導28名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其中1名外國留學生),指導21名博士後出站。在指導的博士生中,2人獲全國百篇優博,1人獲全國優博論文提名獎;2人獲基金委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5人獲基金委“優青”;7人獲中組部“青年千人”稱號。 [19] 

方精雲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23年5月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會士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35] 
2023年5月
民盟中央參政議政特別貢獻獎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 [34] 
2019年11月29日
馬世駿生態科學成就獎
第十八屆中國生態學大會 [20] 
2019年11月29日
中國生態學學會突出貢獻獎
第十八屆中國生態學大會
2019年8月12日
2019年度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
第104屆美國生態學會 [21] 
2017年
北京大學國華傑出學者獎
北京大學
2012年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國際歐亞科學院(IEAS)
2010年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
北京市
2009年
野外先進科技工作者
國家科技部
2008年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
2007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生命科學)
何梁何利基金會
2005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與醫學部)
中國科學院
2001年
寶鋼教育獎
寶鋼教育基金會
1995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科學技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8]  [22] 
1983年—1989年
中國政府派遣留學生獎學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方精雲社會任職

  • 國際學術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0年11月
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機構科學指導委員會成員Science Advisory Committee, IIAS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2010年—2011年
國際科學院理事會(IAC)IPCC評估報告獨立調查委員會成員Member, IPCC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InterAcademy Council (IAC)
2007年1月
全球陸地觀測系統陸地碳觀測工作組成員member, Terrestrial Carbon Observations panel (TCO) of the Global Terrestrial Observing System (GTOS)
2001年10月—2003年
SCOPE與IGBP全球碳問題快速評估計劃(RAP Carbon Project)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16]  [18] 
  • 中國國內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21年1月—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生態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23] 
2018年—
《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專家委員會成員
2015年—2021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生態學科評議召集人
2014年—
國家統計局“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專家諮詢組成員
2013年—
國土資源部《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1-2030年)》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
2013年2月—
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24] 
2012年12月—
第十一屆、第十二屆民盟中央委員、常委;民盟中央生態環境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0年—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成員
2008年—2012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評審委員會(終審)成員、生命科學部傑出青年基金評審委員會成員、生命科學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2008年—2011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第四屆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2007年—2011年
北京市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4年—2008年
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中國全國委員會(CNC-IGBP)委員
1999年—2008年
中國生態學會副理事長

北京大學“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主任

中國科學院植物所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東北師範大學“植被生態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武漢大學“梁子湖國家生態實驗站”學術委員會主任

廈門大學“濱海濕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院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生態過程與生態恢復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環境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委會委員

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16]  [18]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36-37] 
2022年—
中國民主同盟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 [31] 
2023年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委 [32-33] 
  • 雜誌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2年—2006年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美國),Associate Editor
2002年—2009年
Tropics(日本),科學指導委員會成員
2006年—2008年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英國),Associate Editor
2007年—2009年
Ecological Research(日本),Springer,編委
2008年—2010年
Ecosystems(美國),Springer,編委
2008年—2010年
BMC Ecology,BioMed Central(英國),Editorial Board
2008年
《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編委
2014年
Ecography,Associate Editor
2014年
《植物生態學報》主編
2016年
National Science Review,Associate Editor [16] 

方精雲個人生活

  • 考察遇險
方精雲到湖南和廣西交界的一座原始森林做植被調查,遭遇迷路;參加“遠征北極點”科考,在極區飛行時,螺旋槳式的飛機出現了故障,裸露着雙手去取冰樣,雙手凍得又紅又腫;在喜馬拉雅山南坡做生物多樣性調查,過河的時候,陷入深坑差點被激流沖走,不幸患上“急性高原肺水腫”。 [25] 
  • 童年生活
方精雲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母都是務農的。方精雲白天下地幹活,晚上點着煤油燈看書。播種的季節,他早上四五點鐘就要起來,雖然已是三四月份,但依然凍得不行。那時天氣熱起來,頭頂着太陽,面朝着水田,水温可以達到四五十度。方精雲從不抱怨,只是盡己所能地為父母減輕負擔。 [25] 

方精雲人物評價

方精雲通過科技政策諮詢、參與政府決策、學科建設等方式,一些重要諮詢和社會服務工作在學界、政界產生重要影響,成為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要抓手。作為民盟盟員和全國政協委員,方精雲提出建議時直言不諱,直指問題核心並總是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6]  (中國民主同盟雲南省委員會評)

方精雲人物影響

  • 設立獎學金
2007年,方精雲獲得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後,拿出全部獎金20萬元港幣設立“生態學獎學金”,鼓勵和支持學習優秀或家庭困難而學習刻苦的研究生。 [26] 
  • 政策影響
2014年,方精雲在呈交國務院的諮詢報告中,率先提出“草牧業”的概念,得到中央重視並被寫進一號文件,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農業政策在全國示範推廣。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