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竹筍

鎖定
方竹筍又名金佛山方竹筍, [4]  是禾本科寒竹屬高大竹類植物,莖圓筒形,基部數節略方形;新稈密被絨毛和疏生刺毛,老稈節間上部具少量刺毛脱落後的疣基,微粗糙,或無疣基而近平滑,中下部各節具氣生根刺,籜環密被宿存小刺毛;大枝近平展;葉鞘鞘口無縫毛或具極稀的脱落性縫毛;葉厚紙質,長橢圓狀披針形,無毛,下面微具白粉,灰綠色;花期4-5月。 [5]  因為方竹筍標本最早採集於南川市金佛山,故名。 [6] 
方竹筍分佈在中國南部。方竹筍喜背風向陽,適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壤,宜烏沙土和沙壤土。 [7]  方竹筍的繁殖方式為實生苗和分櫱繁殖。 [8] 
方竹筍富含纖維素、黃酮和多糖, 具有抗氧化、抗癌、保肝、降血糖、降血脂、消炎、抗疲勞及調節免疫力等生物學功效,對腸癌、食道癌和高血壓等具有一定療效。 [9]  方竹筍的莖稈還可以做枴杖。 [10] 
中文名
方竹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禾本目
禾本科
分佈區域
重慶南川、貴州桐梓、正安、福建建甌

方竹筍生長特性

方竹為地下莖復軸型,竹稈散生。一般高6-8m,地徑2-5釐米。 [2]  中下部節間方形是方竹與其他竹種最大的區別,節間具有一圈刺狀氣根,竹枝各節均為1主枝3分枝型。葉片質堅韌,披針形,長14~16cm、寬2~2.5cm。方竹為深秋出筍,其出筍期為8月上旬至11月上旬,具有獨特的從高海拔向低海拔髮筍的規律,在氣温較低、濕度較大、海拔較高的上部地區,發筍較早,筍期也較長;而在氣温相對較高、海拔較低的中下部地區,則發筍相對較晚。 [3] 

方竹筍形態特徵

方竹筍細小,略呈方形,筍長20~25cm,基徑1.5~5.4cm,株重70~120g,籜鞘厚,籜面有淡棕色斑點,無毛或基部有極細微的白色絨毛。筍的肉質脆、味鮮美。可食部分佔49.1%,蒲頭佔8.5%,筍殼佔42.4%。筍期為9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筍期較長,有的地方稱為“八月筍”,一般畝產可達50~100kg。 [1] 

方竹筍營養成分

方竹筍的營養成分在主要筍用竹中比例是最為適當的,特別是水分含量和氨基酸及人體必須氨基酸含量是最高的,粗纖維含量為竹筍平均水平,脂肪含量最低,故保鮮效果好、口感佳、品位高。在100g鮮重的方竹筍中,水分91.99g,蛋白質3.20g,脂肪0.34g,總糖0.89g,可溶糖0.53g,熱量7.82kj,粗纖維0.68g,磷76mg,鐵0.6mg,鈣18.4mg。 [1] 

方竹筍採收時間

方竹筍的出筍時間起於9月上旬,收於10月上中旬,因此方竹筍的採收時間應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方竹筍的出筍和大多數竹種一樣,雨後出筍快而多,所以,在雨後的3~4d內為採筍的最佳時機。方竹採筍小竹筍的採收相對於大竹筍而言簡單得多,方竹地下徑為復軸型,竹竿散生,地下竹鞭一般分佈在土壤上層15cm以內,在竹筍出土後筍長達到15~20cm左右就可進行竹筍採收,挖取時,只要在筍的基部挖去5cm左右泥土折斷即可。 [1] 

方竹筍保鮮筍的加工

1、筍的處理剝去筍殼,按大小分成若干等級,立即放入自來水中清洗乾淨。
2、蒸煮燒水至沸騰,將筍放入沸水中,水面浸過竹筍,煮沸後,再煮20~60min,以筍熟為度,水與筍的比例為1:1.5。
3、稱量、裝袋先將袋子洗淨,用沸水沖洗一次待用,然後按筍的大小分級迅速進行裝袋、稱量,一般裝至離袋口5cm。 [1] 
4、加保鮮液筍裝入袋後,先加入濃度800 mg/L的山梨酸鉀,再加入沸水至袋口2/3處,然後加入濃度為3500 mg/L的乳酸和濃度為17.50 mg/L的檸檬酸,再加入沸水浸沒竹筍,至離袋口2cm為止。保證保鮮劑的比例和投放先後順序是保鮮效果的關鍵,加水不能外溢,又要保證水浸沒竹筍。 [1] 
方竹筍
方竹筍(5張)
5、密封貯藏水加滿後,立即進行密封、搖勻,檢查是否漏水、漏氣,保鮮筍應置於陰涼避光處貯藏,防止陽光直射。在操作的後3個環節中,工作人員要戴上口罩和消毒乳膠手套,以免二次污染。 [1] 
參考資料
  • 1.    金佛山方竹筍的生物學特性及採收加工技術  .知網[引用日期2019-10-16]
  • 2.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編,中國蔬菜品種志 下,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1.06,第1292頁
  • 3.    金佛山方竹筍特性及生產工藝探究  .知網[引用日期2019-10-16]
  • 4.    李光堂. 重慶市南川區方竹筍產業發展戰略研究[D].重慶師範學,2020.DOI:10.27672/d.cnki.gcsfc.2020.000067.
  • 5.    金佛山方竹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04]
  • 6.    毛建蘭; 王倫興; 陳金星,種子科技,2018-03-25,期刊3,第72頁
  • 7.    楊春利  《種子科技》 2022年第24期114-116,共3頁114/115頁
  • 8.    丁波;殷建強;劉世農;楊成;袁政;孔維勳,貴州農業科學, 2011-10-15,第176頁
  • 9.    毛建蘭; 王倫興; 陳金星,種子科技,2018-03-25,期刊3,第72頁
  • 10.    楊春利  《種子科技》 2022年第24期114-116,共3頁1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