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環海

鎖定
方環海,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漢辦“新漢學計劃”博士生聯繫導師。 [1] 
中文名
方環海
外文名
Huanhai Fang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職    業
大學教師
代表作品
《詩意的視界》 、《爾雅譯註》、《文本的符碼》等
學    位
博士
職    稱
教授

方環海研究領域

認知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國際漢語教育、西方漢學(漢語教學)

方環海主要課程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第二語言習得導論、國別漢語調查研究、國際漢語傳播專題

方環海主要經歷

1999年,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獲博士學位。
2002年,任江蘇師範大學語言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正處級)、《語言科學》編輯部主任,同年進入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流動站。
2004年,聘任為教授。
2007年,獲得政府出國留學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東亞系。
2008年底,擔任江蘇師範大學語言科學學院書記(正處級)、副院長。
2009年,進入廈門大學工作,

方環海出版專著

  • 1.《漢語手冊——漢語的詞法與句法》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3年07月 譯著
  • 2.《詩意的視界》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2012年06月 學術專著
  • 3.《爾雅譯註》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年12月 學術專著
  • 4.《詩意的語言》 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7年04月 學術專著
  • 5.《文本的符碼》 安徽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5年12月 學術專著
  • 6.《西方漢學與漢語特徵研究》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6年3月 學術專著

方環海論文發表

  • 《唐話纂要》中“話”的性質及其韻律結構分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版)》,2018年第5期
  • 高本漢對漢語語法特徵的認識,《國際漢語》,第四輯,1-11頁,中山大學出版社,2018年。ISBN 978-7-306-06265-6
  • 西方漢學中的漢語語體特徵,《海外華文教育》,2018年第1期
  • 17世紀波蘭漢學的漢語聲母特徵分析,《語言研究》,2018年第2期
  • 17-19世紀西方漢學中漢語的韻律特徵研究,《國際漢語學報》,2018年第1期
  • 西方漢學話語體系中的“中國觀點”,《第四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386-396頁,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7年9月。ISBN 978-7-5150-2074-7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from James Legge and Ku Hung-Ming,PROCEEDINGS OF THE NORTHEAST ASIA INTERNARIONAL SYMPOSIUM O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017-7;(CPCI)
  • 《唐話纂要》中的漢語二語學單位,《國際漢語學報》,2017年第1輯。
  • 西方漢學中漢語語法觀的自我傳播,《海峽華文教學論叢》第二輯,暨南大學出版社,2016.12,IBSN978-7-5668-1870-6,9-24頁。
  • 漢語域外傳播與西方英文期刊的研究價值,《海外華文教育》,2017年第1期
  • 論汪啓疆詩歌中的“井”意象,《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6年第4期。
  • 全球視野下的漢語在外教學,《海外華文教育》,2016年第3期。
  • 英國漢學中的漢語詞類觀——以《漢語手冊》與《語言自邇集》為中心,《國際漢學》,2016年09月
  • The significance of Early English Version Sinological Periodicals in the Overseas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Languag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EERES 2016) ,CPCI-SSH
  • Three Perspectiv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tudies of Chinese Languag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EERES 2016) ,CPCI-SSH
  • 西方漢學視域下的漢語副詞特徵認知的流變,《海外教育六十年》,廈門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
  • 西方漢學視域下漢語量詞的性質與特徵,《語言教學與研究》,2016年第3期
  • 羅存德《漢語語法》與漢語特徵研究,《海外華文教育》,2016年第4期。
  • 衞三畏對漢語語法特徵的認識與研究,《中語中文學》(韓國),2016年第1期。
  • 漢學視域下漢語二語習得的語言類型特徵——以高本漢的《漢語的性質與歷史》為中心,《國際漢語學報》,2016年第2輯。
  • 西方漢學視野中的中國雅文學,《東亞研究學報》,全南大學,韓國,2016年第1期。
  • 美國漢學對漢語語音特徵的認識與研究,《東亞漢學研究》(日本)第六號,東亞漢學研究會,ISSN2185-999X,2016年4月。
  • The mechanism of the double object structure of Chinese language in brain: evidence from ERP,ISTP,2015年01月
  • 早期漢學期刊與漢語傳播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10月
  • 美國早期漢學中的漢字特徵的認識與研究,《國際漢語學報》,2015年第2輯。
  • 英國漢學中的漢語詞類特徵研究——以艾約瑟《漢語官話口語語法》與薩默斯《漢語手冊》的對比研究為例,《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15年第3期,2015年9月,88-95頁
  • 語用學研究的跨學科視野,《國際漢語學報》,2015年第1輯,2015年7月,284-289頁
  • 中外合作視域下的越南網絡教學,《中外教育合作研究》,2015年第2輯,2015年4月,152-175頁
  • 歐洲漢學與漢語量詞的類型特徵研究,《東亞漢學研究》,2015年第1期,2015年4月
  • 上古漢語“VP之NP”的結構與功能,《古漢語研究》,2015年第1期,2015年3月
  • 來華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動機調查研究——以廈門大學為例,《國際漢語教育研究》,2015年第3輯,2015年1月,153-164,ISBN 978-7-04-029582-5
  • 西方漢學中漢字注音一瞥,《漢字文化》,2014年第4期,2014年8月
  • On Chinese part of speech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Sinliogy among 17-19 century,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4年03月
  • 依賴心理與鄭愁予詩歌的孤獨感研究,《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第40種《鄭愁予卷》,台灣文學館出版 2014年01月
  • 詩意,穿越於四維語義空間——路寒袖詩歌文本的語義風格解讀,《應用語文學報》(台灣), 2014年03月
  • The cognitive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the double object structure of Chinese language in brain,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4年9月
  • 東亞漢學的當代形態及其多元趨勢,《東亞漢學集刊》, 2014年04月
  • 道器之辨:語言符號的意義建構, 《國際漢語學報》,2014年04月
  • 對外漢語詞彙教學的“三維觀”,《海外華文教育》,2014年03月
  • 西方漢學中漢語詞類研究的特徵意識 《東亞漢學研究》(日本),2013年09月
  • 認知詞與對外漢語詞彙教學,《海外華文教育》,2013年06月
  • The Nature,Distribution and Relevant Questions on Null Subject in Chinese,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3年06月
  • 中國語言藝術學科的歷史觀照,《國際漢語學報》,2013年01月
  • 17-18世紀西方漢學中的漢語詞類觀,《東亞人文學》(韓國),2013年01月
  • 英國漢學中國別化漢語教材初探,《海外華文教育》,2012年12月
  • 漢語特徵研究的三個關鍵詞,《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11月
  • “X以”的成詞過程——以“加以”為例, 《古漢語研究》 ,2011年11月
  • On the Infinitive Structure in Chinese from the Noun Small Clause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2年06月
  • 十九世紀英國漢學中的上海方言的音類與詞類(譯文),《國際漢語學報》,2012年06月
  • 十九世紀英國漢學中的漢語與漢字特徵述論(譯文),《海外華文教育》,2012年06月
  • Cognitive analysis on the syntactic property of preposition i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漢語二語習得中介詞的詞類屬性及其認知機制),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USA,NEW YOUK),2012年06月
  • 詩歌的節奏與韻律構建 《閲讀白靈》,台灣秀葳出版公司,2012年06月
  • 從言意之辨到語義解構——對錢鍾書“字名論”的闡釋,《東亞漢學研究》(日本),2012年05月
  • 漢語“V雙+N單”結構歧義的認知研究,《中文學術前沿》(第三輯) ,2012年04月
  • 漢語“V上/下”動趨構式的語義類型及其範疇化,《槿山安秉均榮休紀念文集》,韓國 首爾,2012年01月
  • 隱在加工:漢語句法與語義加工機制新探,《國際漢語學報》,2011年11月
  • 貓族隱喻與都市生態,《南國人文學刊》(澳門),2011年10月
  • 十九世紀漢語的傳播與流變(譯文),《海外華文教育》,2011年09月
  • Mechanisms underlying syntactic and semantic processing of Chinese simple sentences,N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09月
  • 隱喻的終極——論詩歌文本的“彼岸”想象,台灣爾雅出版公司,2011年06月
  • 隱地詩歌的“時間詞”隱喻,台灣爾雅出版公司 ,2011年06月
  • 詞庫與句法關係的新視野——平行構架理論的詞彙與語義傾向性分析,《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年06月
  • 身世同構及其文化隱喻,《中語中文學》(韓國)總第48期 ,2011年04月
  • 18-19世紀歐洲漢語教學研究(譯文),《海外華文教育》,2011年03月
  • 現代漢語位移結構的範疇化及其認知解釋,《國際漢語學報》,2011年03月
  • “V+法”結構的語義關係及其歷史演變,《漢藏語研究四十年》,黑龍江大學出版社 ,2010年12月
  • 語言符號意義的生成與建構,台灣學生書局,2010年10月
  • 周夢蝶詩歌中“雪”的物質想象研究,《台灣詩學學刊》(台灣),2010年10月
  • 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分析與展望 ,《廈門大學學報》,2010年08月
  • 語言知識的認知性與教材的編寫策略,《海外華文教育》,2010年07月
  • “法”的詞綴功能與相關動詞語義結構,《中西文化》(香港大學、斯坦福大學聯合出版),2010年01月
  • An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syntactic and semantic processes in Chinese simple sentences,Recent Advances of ChineseLexical Semantics,2009年10月
  • 漢語句法的認知加工及其腦區機制,《閲江學刊》,2009年10月
  • 從名詞小句看漢語動詞不定式結構,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 ,2008年10月
  • An event-related neuronimaging study of prepositions processing in Chinese: Is N280 a specific component for closed-class words?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8年09月
  • 余光中詩歌的一種社會心理解讀,《韓中言語文化研究》(韓國) ,2008年09月
  • V法結構的演變及其動因,《中國語言學報》,2008年07月
  • 從名詞小句看漢語動詞不定式結構,《漢語學報》,2008年06月
  • 現代語法理論下的漢語被動句研究的走向,《理論月刊》,2008年03月
  • 非謂謂語句的空主語的句法語義特徵,《語言科學》,2008年03月
  • The State of “Prepositions” in Modern Chinese: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Neuroscience Bulletin 2007年10月
  • “X了”的詞化、虛化及其機制,《漢語學習》,2007年06月
  • 言語障礙的語義加工的神經機制,《中國康復》 ,2007年06月
  • 操漢語失語症患者動詞配價的神經語言學研究,《中國組織工程與臨牀康復》 2007年05月
  • 瘂弦詩歌的語義風格解析,《瘂弦詩歌神性與魔性》,台灣大安出版社,2007年05月
  • 解釋學視野下的今古文經學之爭,《先秦兩漢學術》(台灣) ,2007年03月
  • 現代漢語連動式研究概觀,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2007年02月
  • 語言機制與腦區功能的動態結構分佈關係述論,《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論集》,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年01月
  • 中國語言學2005年研究概況 ,《中國學術年鑑》,2006年12月
  • 空主語的性質、分類及其相關問題,《外語研究》,2006年11月
  • 現代漢語連動式研究概觀,《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10月
  • On the Studies of the Cerebellum and Its Linguistic Function,Trends in Neurosciences,2006年07月
  • 論清代江淮官話的韻類及其特徵——以《音呼合韻總譜》為例,《音韻論集》,中華書局,2005年10月
  • 《小腦與認知》述評,《當代語言學》,2005年10月
  • 試論“完了”的虛化過程 ,《語言科學》,2005年07月
  • 《古今中外音韻通例》聲母系統的幾個問題,《語言研究》 ,2005年06月
  • 依人寫史,開啓後學——《中國現代語言學家傳略》述評,《世界漢語教學》 ,2005年04月
  • 跨學科背景下的語言學創新人才培養研究,《高師教育研究》,2005年01月
  • 神經語用學及其相關問題,《語言科學》,2003年01月
  • 論詩歌語言對普通語言的性質與意義之超越,《異端與開拓:中國語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2002年12月
  • 《中原音韻》研究述評 ,《漢語史研究集刊》,巴蜀書社,2002年11月
  • 論詩歌語言的建構及其對語法意義的消解 ,《國文學報》(台灣),2002年11月
  • 民族對音比較法與漢語音韻學研究,《內蒙古大學學報》,2002年04月
  • 透視分離法與近代漢語語音研究,《古漢語研究》,2002年03月
  • 《爾雅》與漢語語源學研究方法,《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02月
  • 論《爾雅》的語源訓釋條例及其方法論價值,《語言研究》,2001年12月
  • 《爾雅》成書時代新論,《辭書研究》,2001年12月
  • 20世紀大陸《中原音韻》研究的歷史回顧,《漢字文化》,2001年09月
  • 二十世紀中國近代音研究的歷史分期,《漢語音韻學第六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08月
  • 國語運動與漢語語音研究,《文史雜誌》,2000年08月
  • 1870:十九世紀曆史比較語言學分期論説,《外語學刊》 ,1999年09月
  • 《古今中外音韻通例》的體例與性質,《辭書研究》,1999年02月
  • 論《古今中外音韻通例》的聲調系統,《西北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10月
  • 論《古今中外音韻通例》的反切特點,《中國學研究》,1998年10月
  • “什麼”語源的方言補正,《中國語文》,1998年06月
  • 論《古今中外音韻通例》的音系性質及其語音史地位,《古漢語研究》,1998年06月
  • 林語堂與中國音韻學研究的轉型,《中州學刊》,1997年06月

方環海科研課題

1999-2009年,主持完成的項目有: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語言機制與腦區功能的互動關係研究“(03BYY013)
2.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語言與腦區功能關係研究“(02A003)
3.國家古籍整理委員會資助項目”江淮官話的整理與研究“(2002)
4.江蘇省教育科學基金年度項目”英漢雙語加工機制的研究“(0188)。

方環海主持項目

1.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9世紀稀見英文期刊與漢語域外傳播研究”(15BYY052,2015);
2.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7-19世紀歐洲漢學視野中的漢語類型特徵研究”(13YJAZH021,2013);
3.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南方基地專項項目“西班牙國別化漢語教材的研製”(K14011,2011);
4.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18-19世紀西方漢學與漢語詞類研究”(2012B149,2012);
5.廈門大學人才引進科研啓動專項課題“漢語語法特殊結構的認知與習得研究”(ZK1003)。 [1] 
參考資料
  • 1.    方環海  .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引用日期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