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瑛

(中國音樂製作人)

鎖定
方瑛,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國音樂製作人
1966年,參加了中央音樂學院組織的串聯隊,深入農村表演文藝節目。1970年,加入總後二七七部隊的文藝宣傳隊,擔任小提琴演奏員。1974年,成為廣州空軍文工團的專職演奏員,負責100多場歌劇《江姐》的樂隊演奏。1981年,策劃、編導文藝晚會《激光歌會》,並與中央電視台合作撰寫並製作了電視專題片《喬羽和他的歌詞》。1986年,製作個人首張音樂專輯《你會愛上它》。1991年,開始接觸音樂電視,成為中國第一個將音樂電視用於唱片宣傳的音樂製作人。1993年,策劃製作的第一部音樂電視《白髮親孃》 [1] 
中文名
方瑛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北京廣播電視大學
職    業
音樂製作人
代表作品
白髮親孃
代表作品
父老鄉親 [2] 
主要成就
第五屆“新世紀之聲”評選活動中榮獲“中華英才”稱號(2006年) [2] 
被授予“人文社會科學突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2007年) [2] 
被載入《世界人物》辭海(2007年) [2] 

方瑛演藝經歷

方瑛
方瑛(1張)
方瑛出生在一個文化世家,從小酷愛音樂,上小學時經常練習唱歌、表演歌劇,還學會了彈鋼琴。12歲時,正式開始學拉小提琴。
1966年底,還不滿13歲的她,參加了中央音樂學院組織的一支串聯隊,沿着秋收起義的路線步行串聯,從湖南的瀏陽出發,一直到井崗山。她隨着串聯隊沿途深入農村,為羣眾表演文藝節目。
人物圖冊
人物圖冊(3張)
1970年,加入總後二七七部隊在岳陽成立的文藝宣傳隊,她在宣傳隊擔任樂隊小提琴演奏員,還肩負樂隊抄總譜的工作。期間,她承接了2部小型歌劇的作曲,併成功演出。
1974年,成為廣州空軍文工團的一名專職演奏員。期間,她參加了100多場歌劇《江姐》的樂隊演奏。
1978年,成為中央音樂學院司徒華城的徒弟。
1981年,從廣州空軍文工團轉業到北京。她先到了北京電視台幫助工作,有了接觸電視藝術的機會。她大膽嘗試參與策劃、編導文藝晚會《激光歌會》。還與中央電視台合作,撰寫並製作了電視專題片《喬羽和他的歌詞》。
1984年,方瑛調到北京音像公司工作,着手組織曲目和演員製作音樂。由此,開始了她音樂製作的藝術里程。她推出的第一張專輯是由張暴默演唱的《三月裏的小雨》,隨後又推出了佟鐵鑫的《初次相見》,劉欣如的《再見,我的愛人》、韋唯的《讓我再看你一眼》等音像製品。
1986年,製作專輯《你會愛上它》。緊接着推出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説聊齋》《我們是黃河泰山》《父老鄉親》《珠穆朗瑪》《一帆風順》《二泉映月》《報答》《掌聲與喝采》等唱片專輯。
1991年,方瑛開始接觸音樂電視。她製作的音樂電視處女作《別刺傷我的心》以及《哼哼唱唱》《發》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同年,組織中國北京廣播電視藝術團赴新加坡舉辦“中國民歌相聲之夜”演出活動,她擔任策劃和編導。
1993年,策劃製作音樂電視《白髮親孃》。
1994年,詞作家閻肅給了方瑛一首歌詞《十九戀歌》請其製作,方瑛看中了孫浩和呂薇兩位歌手,經過策劃和製作,成功將兩位歌手推出 [1] 

方瑛個人生活

方瑛的父親方萌是一位作家。母親王德蓉是新聞理論家。丈夫郭成志是一位作曲人,是《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的創始人之一。女兒郭芳菲是一位青年鋼琴演奏者 [1] 

方瑛獲獎記錄

音樂類
  • 2004    第7屆中國音樂電視大獎賽:最佳音樂製作獎    (獲獎)    

方瑛人物評價

方瑛的音樂製作生涯伴隨着中國音像業的興衰起伏,也見證中國音樂電視的成長,是中國音樂製作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她將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中國的音樂製作藝術。方瑛製作了20多年的音樂,為藝術家的歌唱藝術步步走上輝煌與巔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方瑛有着品位和鑑賞力,她像個考古隊員在音樂的殿堂裏發掘寶藏,經她發掘的作品和新人大多數不起眼,但經她提煉和包裝後能夠走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