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裸星蟲

(星蟲科星蟲屬動物)

鎖定
光裸星蟲,又名裸體方格星蟲、沙腸子、沙腸蟲、海灘香腸、海腸、俗稱沙蟲,是方格星蟲目方格星蟲科方格星蟲屬星蟲動物。形狀很像一根腸子,呈長筒形,具許多體節,體表乳白色略帶淺紅色。身體分頭部、軀幹部和尾部,渾身光裸無毛,體壁縱肌成束,每環肌交錯排列,形成方塊格子狀花紋。 [9]  因漲潮時鑽出,退潮時潛伏在沙泥洞中,故名沙蟲。 [10] 
光裸星蟲在中國沿海均有分佈, [11]  國外在日本、菲律賓、新加坡、馬六甲、新幾內亞、巴拿馬和地中海等也有。 [12]  生活在沿海灘塗一帶沙泥底質海域, [9]  穴居生活, [13]  沙蟲的幼蟲或成蟲均沒有分節現象,肌肉較發達,平時以蠶食沙粒等為生,對生長環境的質量十分敏感。 [9]  沙蠶一年一度的產卵時間總是固定在月滿期間,雌沙蠶羣集海面,發出連續閃光,不斷在海面打轉,雄沙蠶看見了雌沙蠶發出的閃光,就向雌沙蠶游去。 [14]  廣西海區繁殖盛期為5-8月,在福建廈門海區為5-9月。 [13] 
光裸星蟲味鹹、性寒,可滋陰降火,多用於陰虛盜汗,骨蒸潮熱,肺癆咳嗽,牙限腫痛。 [15]  光裸星蟲生活環境一旦污染則不能成活,因而有“環境標誌生物”之稱。光裸星蟲肉質脆嫩,味道鮮美,勝過海蔘、魚翅,不必加別的配料,有“天然味精”的美譽。還可抗疲勞,防癌,調節免疫,延緩衰老,被譽為“海洋蟲草”。光裸星蟲富含蛋白質、氨基酸,還含有鈣、磷、鐵、鋅等12種礦物元素及蟲草素等。光裸星蟲做法有很多,爆炒、煮湯、熬粥、椒鹽、油炸均可。 [9] 
中文名
光裸星蟲
拉丁學名
Sipunculus nudus
別    名
沙蟲
沙腸子
方格星蟲
海腸子
星蟲
動物界
星蟲動物門
星蟲綱
星蟲目
星蟲科
星蟲屬
光裸星蟲
亞    種
0 [1]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66

光裸星蟲動物學史

光裸星蟲的同義學名較多,同義學名如下:
Sipunculus balanophorus Delle Chiaje,1823
Sipunculus delphinus Murina,1967
Sipunculus eximioclathratus Baird,1868
Sipunculus gigas Quatrefages,1865
Sipunculus norvegicus vemae Stephen,1966
Sipunculus nudus tesselatus (Rafinesque,1814)
Sipunculus tesselatus (Rafinesque,1814)
Sipunculus titubans Selenka & Bülow in Selenka,de Man & Bülow,1883
Sipunculus titubans diptychus W. Fischer,1895
Sipunculus titubans titubans Selenka & Bülow in Selenka,de Man & Bülow,1883
Syrinx nudus (Linnaeus,1766)
Syrinx tesselatus Rafinesque,1814 [2] 

光裸星蟲形態特徵

光裸星蟲
光裸星蟲(8張)
體長圓形,略似蚯蚓,體長120-220毫米,大者寬約10毫米。體壁縱肌成束,30-31條,與環肌交錯排列成方格狀布紋,縱橫分明。吻長約為體長的1/10左右,吻基部有一環溝,有許多覆瓦狀皮膚小凸,不規則排列;吻前段光滑,前端有一圈觸手,伸張時呈星狀,收縮時成皺褶,口即位於其中。近體前1/6的背面,有一橫裂突起的裂縫。即肛門的開口,肛門腹面前方兩側各有腎孔,消化道細長,約為體長的2倍,扭曲成螺旋形。體後端鈍。體乳白色而略帶淡紅色。 [3] 

光裸星蟲生活習性

光裸星蟲以沿海灘塗為家,漲潮時從地下鑽出來舒展身子,退潮後就鑽進一個細長的圓形洞穴中藏身。 [4] 
光裸星蟲生性活潑,活動方式奇特,它能靠吻部及肌肉的收縮,在海底泥沙中鑽穴,覓食泥沙裏的有機質;也能在水中作蛇形游泳。一旦平靜的海水受到擾亂,或是遇到了什麼敵害,光裸星蟲就會猛然鑽進穴中,並隨着把一股細沙推到穴口,把自己封閉起來。採用這一偽裝術後,海灘上便不會留下任何孔洞的痕跡。沙蠶有一條呈“U”形的消化管,從口直通肛門,它吃沙子,因為沙子中含有有機質,在通過光裸星蟲的消化管時,有機質就會被消化吸收。 [4-5] 

光裸星蟲分佈範圍

光裸星蟲分佈於世界各地,主要分佈在温帶和熱帶海域。在中國分佈於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6-7] 
光裸星蟲分佈圖 光裸星蟲分佈圖

光裸星蟲繁殖方式

光裸星蟲的繁殖方式比較獨特。光裸星蟲一年一度的產卵,時間總是比較固定,而且每次產卵必在月滿期間。此時,雌光裸星蟲體內鼓囊囊的,裝滿了配子,許多雌光裸星蟲羣集海面,發出連續閃光,不斷在海面打轉。雄光裸星蟲看見了雌光裸星蟲發出的閃光,也隨着發出忽明忽暗的閃光,予以回報,然後就向雌光裸星蟲游去。這時,往往有好多雄光裸星蟲同時趕到,它們會與那些雌光裸星蟲團聚在一起。它們旋轉着,形成一個個光環,分別排出精子和卵子。由於海面浮滿沙蠶和它們排出的精子、卵子,因而形成一片乳白色,與皎潔的月光交相輝映,這正好應了“月老作媒”的古話。但也有一些雌光裸星蟲仍留在淺海沙灘中,一半身子藏在洞穴裏,另一半孕着卵子的身子伸到海水中排卵繁殖。 [4]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世界沿海各地的光裸星蟲產卵、繁殖也幾乎都是每年一次,而且時間年年相同,相差只有幾個小時,也都是在月滿期間。這一現象是否與月亮運行週期有關,還是一個待揭之謎。 [4] 

光裸星蟲主要價值

光裸星蟲
光裸星蟲(2張)
光裸星蟲可入藥。
藥性:味甘、鹹,性寒。入脾、胃經。 [8] 
功能與主治:滋陰降火。主治陰虛盜汗,骨蒸潮熱,肺癆咳嗽,牙齦腫痛。《中國藥用海洋生物》:“滋陰降火。用於骨蒸潮熱,陰虛盜汗,肺癆咳嗽,胸悶痰多等症。”《中國藥用動物志》:“健脾。主治夜尿症。”
化學成分:肌肉含鱆魚(肉)鹼脱氫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鹽、果糖2,6-二磷酸鹽、腺苷酸腺苷三磷酸;表皮含膠原蛋白粘多糖;亞表皮結締組織含葉綠素;體壁、內臟及體腔含膽甾醇、β-谷甾醇;全體含精氨酸激動酶、膽鹼脂酶、糖原磷酸化酶、琥珀酸脱氫酶、N-(1-羧乙基)-L-丙氨酸脱氫酶、N-羧甲基-L-丙氨酸脱氫酶、磷酸-L-精氨酸、琥珀酸鹽、丙酸鹽、乙酸鹽。 [5] 
參考資料
  • 1.    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 1766  .BioLib.cz[引用日期2020-11-12]
  • 2.    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 1766  .Catalogue of Life[引用日期2020-11-12]
  •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 9.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09:31
  • 4.    田勝立.著名世界之謎365.湖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469-470
  • 5.    劉淑蘭等.中國動物藥用研究與臨牀應用 第1冊.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07:194-196
  • 6.    Sipunculus nudus  .Marin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Portal[引用日期2020-11-12]
  • 7.    黎躍成.中國藥用動物原色圖鑑.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35-36
  • 8.    林呂何.廣西藥用動物.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76.11:14
  • 9.    朱巧玉,方圩濱編著,探秘漳江口紅樹林,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7,第153頁
  • 10.    《中國海洋文化》委會,中國海洋文化 廣東卷,海洋出版社,2016,第153頁
  • 11.    鄧家剛,侯小濤,郝二偉,海洋中藥學,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1,第221頁
  • 12.    福建省中醫藥研究所,廈門大學海洋系編,福建藥物志 第3冊,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06,第38頁
  • 13.    管華詩著,中華海洋本草精選本,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1,第162頁
  • 14.    田勝立主編,著名世界之謎365,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第469頁
  • 15.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編,中華本草 9,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09,第31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