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有執

鎖定
方有執,字中行,別號九龍山人,明代歙縣人(即今安徽歙縣)。生於明代嘉靖二年(1523),卒年不詳,他的妻兒共7人皆因傷寒而死。他本人也以大病幸愈而復生,因而發憤鑽研《傷寒論》。“篤志專此,鋭力憤敏,涉苦萬端”,方有執認為王叔和、成無己整理的的《傷寒論》,有較多竄亂之處,對後世醫家學習《傷寒論》造成誤導,首次提出《傷寒論》錯簡之説,故自明萬曆十年,着手寫《傷寒論條辨》對傷寒論逐條考訂、重新編次,並予以註釋,以求合於仲景之原意。方氏認為:傷寒應以六經為綱,六經應以太陽為綱,太陽篇應以風傷衞,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衞為綱。其學術思想對傷寒學術研究有很大的貢獻。其後喻昌、張璐、吳儀洛、程應旄、周揚俊、黃元御、章楠等醫學家繼承其學,形成《傷寒論》錯簡重訂學派。
中行
出生地
歙縣(今屬安徽)
出生日期
1523年
逝世日期
不詳
主要作品
《傷寒論條辨》
主要成就
首倡“錯簡”,重新編次《傷寒論》
人物名
方有執
名(號)
九龍山人
擅    長
傷寒證治
所在朝代

方有執人物簡介

方有執,字中行,別號九龍山人,明代歙縣人(即今安徽歙縣)。生於明代嘉靖二年(1523),卒年不詳,他的妻兒共7人皆因傷寒而死。他本人也以大病幸愈而復生,因而發憤鑽研《傷寒論》。“篤志專此,鋭力憤敏,涉苦萬端”,自明萬曆十年,着手寫《傷寒論條辨》對傷寒論逐條考訂、重新編次,並予以註釋,以求合於仲景之原意。
重要觀點條文摘錄
“昔人論醫,謂前乎仲景,有法無方;後乎仲景,有方無法,方法具備,惟仲景此書。然則此書者,盡斯道體用之全,得聖人之經而時出者也。後有作者,終莫能比德焉。是故繼往開來,莫善於此。愚自受讀以來,沉潛涵泳,反覆絀繹,竊怪簡篇條冊,顛倒錯亂殊甚。蓋編始雖繇於叔和,而源流已遠,中間時異世殊,不無蠹殘人弊。今非古是,物固然也,而注家則置弗理會,但徒依文順釋,譬如童蒙受教於師,惟解隨聲傳誦,一毫意義,懵不關心,至歷後扦格聱牙,則又掇拾假借以牽合,即其負前修以誤後進,則其禍斯時與害往日者,不待言也。所謂舟一也,操之而善,則有利濟之功;不善,則不惟適足以殺人,而反並已亦論胥以自溺者猶是也。是故君子慎求,不亦可懼也夫!於是不憚險遙,多方博訪,廣益見聞,慮積久長,晚忽豁悟。乃出所舊得,重考修輯,屬草於萬曆壬午,成於去歲己丑。倩書謄脱,方幸字得頗佳,而校討點畫則又率多訛謬。自慨今年七十一矣,不免強拭眵昏,力楷託梓,復客留後,凡若千萬言,移整若干條,考訂若干字。曰《傷寒論》者,仲景之遺書也。《條辨》者,王叔和故方位而條還之之謂也。”
“傷寒論之起於太陽,遍三陽而後歷三陰者,蓋以風寒之中傷人,人是通身四而上下皆當之,其邪亦是如此而漸進……。蓋經是各居其所的,其各該所轄部屬方位之處所。……故但提綱掣領,舉六該十二以為言。”
“經為綱,變為目,六經皆然也,太陽一經,緊關有始營衞之道二。”
“風寒本天之二氣,於人身為外物,故其中傷於人,必自外而內,人之中傷者,必皮膚先受起,以病方在皮膚,皮膚屬太陽,故曰太陽病,蓋舉大綱而言始。”
“太陽一經,緊關有始病營衞之道二,所以風寒單合而為病三,三病之變證一百五十八,故分三病為三經,以為各皆領其各該所有之眾口,以統屬於太陽。”
“太陽一經,猶邊疆也,風也、寒也、風寒俱有也,三病猶三寇,方其犯邊之初,南北東西,隨其所犯,御之當各明辨其方法。”
[1-3] 

方有執著作

《傷寒論條辨》八卷,後附《本草鈔》、《或問》、《痙書》各一卷。

方有執學術內容

1.首倡錯簡,調整篇目,重修條文
方有執認為王叔和編輯的《傷寒論》已有諸多修改之處,成無己所注的《傷寒論》,有較多竄亂之處,對後世醫家學習《傷寒論》造成誤導,所以花費二十年的心血,推求張仲景《傷寒論》的原意。首次提出《傷寒論》錯簡之説。方有執將《傷寒論》訂為經十一篇,法三百九十七,方一百一十三,力求還《傷寒論》原著舊貌。並指出《傷寒論》不限於治傷寒,其學説對後世影響頗大。其後喻昌、張璐、吳儀洛、程應旄、周揚俊、黃元御、章楠等醫學家繼承其學,形成《傷寒論》錯簡重訂學派。
2.傷寒以六經為綱
方氏認為:六經辨證適用於一切疾病,而傷寒尤以六經為綱。方氏指出:傷寒論六經是指六部,其不僅有陰陽屬性,而且五臟、六腑、四體、百骸,周身內外無一物不包羅其中。而病發於人身、故無論何病,皆可以六經為綱。而傷寒之為病,乃風寒之邪襲人,其中傷必沿外體軀殼之三重(太陽、陽明、少陽),內臟次第三層(太陰、少陰、厥陰),逐層而漸進,而六經又各主其所,故傷寒病尤應以六經為綱。
3.六經以太陽為綱
對傷寒六經辨證,方氏認為六經應以太陽為綱。方氏認為太陽主人身之表,而外邪襲人,首犯肌表,肌表營衞之氣與邪抗爭,則形成太陽病,故太陽為病最易,而其邪之出入,疾病之傳變,又最能反映傷寒之順逆。所以説,六經應以太陽為綱。
4.風寒中傷營衞説
方氏認為:太陽篇應以風傷衞,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衞為綱。故對《傷寒論》太陽篇大加改訂,認為傷寒以六經為綱,六經以太陽為綱,而太陽當以傷衞、傷營、營衞俱傷為綱。

方有執臨牀應用

方有執力主錯簡重訂,將風寒中傷營衞之説提到整個傷寒病的共同病理基礎來認識,深刻地揭示了傷寒病的發病、傳變、轉歸的規律,對傷寒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方有執後世影響

《傷寒論》經過方有執的編次整理,明顯增強了該書的系統性、條理性,使其規律更加顯著,便於初學者理解與掌握,深受後學讚譽。同時《傷寒論條辨》也體現了方氏在其他方而的許多精闢獨到的見解,如“傷寒論不限於傷寒病”,“傳經不拘日數”,“表裏三層説”,“醫貴務實論”,“辨明藥物功用”等,都對傷寒學術研究有很大的貢獻。其後喻昌、張璐、吳儀洛、程應旄、周揚俊、黃元御、章楠等醫學家繼承其學,形成《傷寒論》錯簡重訂學派。

方有執人物評價

方氏《傷寒論條辨》將傷寒太陽病分為“風傷衞”、“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衞”三種類型,形成“三綱鼎立”學説的雛形。他的這種敢於打破框框,勇於創新的精神對後世有很大影響。宋金以前傷寒諸家治傷寒各擅其長而無爭鳴。自明代方有執倡言錯簡.實施重訂,方啓後世傷寒學術爭鳴之端。至清代諸家各張其説,由爭鳴而漸次形成傷寒內部不同的學術流派,即錯簡重訂派、維護舊論派和辨證論治派。方有執首倡“錯簡”,重新編次《傷寒論》和確立“三綱鼎立”學説,在學術上是大膽的創舉。他的《傷寒論條辨》不僅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更重要的是開《傷寒論》研究不同流派爭鳴之先河,對活躍《傷寒論》研究的學術氣氛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參考資料
  • 1.    張星平 肖瑩.方有執《傷寒論條辨》對傷寒學的貢獻:上海中醫藥雜誌 第39卷第7期,2005年7月
  • 2.    王新智.方有執對《傷寒論》的重大發揮 :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8年10月
  • 3.    方有執 .中醫人物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